一是抓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以規劃為龍頭,重點抓好“五通兩建設”,五通是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兩建設是農田基本建設和改水、改廁建設,年內修建村級或村級公路31條150公里(其中村級水泥路17條67公里)、水渠7條12830米、飲水工程3座,解決41個村(組)群眾行路難、飲用水難、耕地灌溉難的問題。同時對居住在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深山區庫區群眾,繼續實施移民搬遷,力爭移民搬遷2000人,并引導其相對集中安置,把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
二是抓好提高人口素質的社會事業建設。積極整合衛生、教育等部門資金,新建村級衛生室40間1350平方米,村小學校教室54間、宿舍38間4385.4平方米,解決貧困群眾看病就醫和學校“五改六”校舍緊張的問題,確保適齡兒童百分之百入學;加大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努力培養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力爭今年培訓2100人,轉移1800人以上,實現人均年務工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達到“轉移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同時繼續抓好52個“十一五”扶貧重點村“一村一名中專生”工作,努力為重點村培養留得住、用得著的技能型技術人才,為重點村的脫貧致富提供人才儲備和支持。
三是抓好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建設。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目標,調整產業結構,實行規模經營,大力實施“一村一品”或“數村一品”產業建設,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采取“預借財政資金”的辦法,安排40.6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補助重點村煙農新建烤房,共新建熱風循環烤房542座,密集型烤房14座,有力地帶動了非重點村群眾發展烤煙生產,全縣煙葉面積達到17728畝,比上年增加7988畝,預計可收購煙葉4.5萬擔,實現產值2258。9萬元,煙農人均可增收500元以上。同時,新修果業公路30公里以上,繼續保持年遞增果業面積2萬畝的目標。另外,充分發揮五豐公司、興昌食品公司等扶貧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發展無公害優質稻種植5萬畝、雜交稻制種3萬畝、辣椒種植6000畝,帶動千家萬戶貧困群眾田園創業,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是抓好改變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風建設。以“三清三改”為突破口,年內52個扶貧重點村要全面完成“三清”,對新農村建設點、村建點、扶貧點“三點合一”的11個重點村年內要完成“三改”;對“二點合一”的25個重點村年內要完成“二改”,明年完成“三改”;對其余的16個重點村年內至少要完成“一改”,力爭明年完成“二改”,確保后年實現“三改”,使重點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五是抓好規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設。一方面做好普法教育,提高基層干部的民主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水平,規范全體村民的行為。另一方面認真貫徹群眾“參與式”扶貧理念,積極組織農戶參與扶貧項目工程的建設與扶貧資金的管理,使最少的扶貧資金發揮最大的扶貧效益。目前,我縣52個扶貧重點村均成立了由村支書任組長的扶貧規劃編制小組、由村主任任組長的扶貧規劃實施小組和由一般農戶或貧困戶組成的扶貧規劃監督小組,真正做到“村黨支部行使領導權,村民代表大會行使決策權,村民委員會行使執行權,村民監督委員會行使監督機”。
六是抓好以班子建設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加強52個縣直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組對扶貧重點村領導班子建設的指導,在當地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按照“把有本事的人培養成靠得住的人,把靠得住的人培養成有本事的人”的原則,督促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力爭年內70%的村班子成為“五好”村班子。同時,把有威望、有影響、有能力的“五老”充實到村小組長、村民代表、新農村建設理事會中去,并對其進行系統地輪訓,提高他們組織、指導、帶領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