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已成為全球新的經濟增長點,它對于實現經濟高效運行,提高商品流通效率,改善客戶服務水平等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江西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江西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物流業的支持。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業物流必然有力的推動農村生產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一、發展農業物流對建設新農村的意義
現代農業物流是指以農業生產為核心,為滿足用戶需求,運用現代化的物流手段,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從供應源至需求源的產品全過程的供應鏈管理,使農產品實現其價值、使用價值和在物流過程中增值,降低農產品生產與流通成本,提高市場反應速度,提高客戶滿意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
發展現代農業物流,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農業物流的競爭和流通環節的減少能夠降低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價格。現代農業物流創造了時間價值和場所價值、尤其是加工附加價值,能夠促進農民農業管理和成本核算,為農民創造合理的利潤。與物流相伴的資金周轉速度的加快降低了農民的資金占用成本。從成本和效益兩個角度來看,發展現代農業物流將增加農民的收入。發展現代農業物流,有利于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將使得農產品貨暢其流,能較好較快地實現農產品價值,從而就會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愿意生產更多的產品,于是就帶動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發展現代農業物流,有利于提升農產品價值。在農業物流過程中,通過提供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分類與包裝、配送、運輸、倉儲與管理、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需求預測、信息服務、成本控制、物流設施網絡和物流方案設計等增值服務,來達到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目的。
發展現代農業物流,有利于農村環境保護。現代農業物流強調了全方位對環境的關注,體現了與環境共生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直接或間接地促成污染消減的環保型農業物流。
發展現代農業物流,有利于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能夠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強科技應用與推廣,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文明程度,加快農村信息化步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勞動力結構和人口布局,進而促進新型農民的形成,縮小城鄉差別,加快農村城鎮化的進程。
二、江西省農業物流的發展現狀
1、江西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產業基礎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定成效
在鐵路基礎設施方面,京九貫通南北、浙贛連接東西,與鷹廈、皖贛等線構成較為發達的鐵路網,境內有京九、浙贛、鷹廈、皖贛、橫南、武九6條干線和11條支線。2004年底鐵路營業里程2274公里。在公路方面,2004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為618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25公里、一級公路507公里、二級公路8057公里。擁有昌九、昌樟等15條高速公路,在建的也有5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在全國排名第9。“天”字高速把江西與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融成了一個大的經濟圈。在水路方面,江西境內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通航河流及鄱陽湖區航道;全省通航總里程為5560公里,并擁有6個年吞吐量超過百萬噸的內河港口,其中九江港年吞吐量超過600萬噸。航空運輸有4個民用機場,開辟了36條航線,其中昌北機場已被批準為國際機場。
(2)農產品資源豐富
2004年江西農業總產值為10549211萬元,其中糧食1803.40萬噸、棉花84812噸、油料745278噸、甘蔗857182噸、水果1023742噸、肉類2200265噸。
(3)農業物流從業人數多
全省鄉鎮勞動力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的有315334人,批發和零售等相關行業的有662891人。
2、農業物流發展給新農村帶來生機
中國入世給我省農業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第一,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在工業上的成功應用,為農業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第二,知識經濟、高新技術的發展,為農業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第三,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為江西農業物流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第四,外商船投資不僅引入了資金,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裝備,能夠帶動江西農業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更新農業物流管理的傳統觀念。第五,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有助于建立江西農業物流國際中轉體系,有利于開發江西農業物流市場的巨大潛力。
3、江西農業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業信息不暢
信息貫穿于農業物流的始終,從產前、產中到產后,在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物流信息都應作及時處理。目前,農業信息網絡不健全,農戶居住分散,溝通渠道不暢,市場供求信息不能快速傳遞,農戶獲得市場信息的成本偏高。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導向,農資和農產品物流生產和流動具有盲目性,難以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農產品信息系統和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統所能提供信息品種和質量都不能滿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導向,缺乏一個把政府、市場、客戶和生產者有效連接起來的網絡。
(2)物流技術落后
農產品具有生物屬性,容易腐爛變質。“新鮮”是鮮銷農產品的生命和價值所在,因此,對運輸效率和流通保鮮條件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數據表明,我省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7%—30%左右,也就是說,有27%的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中被消耗掉了。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目前我省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尚未形成,其仍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為主,在整個物流鏈條上,未經加工的鮮銷農產品占了絕大部分,而這些農產品大多數因運價、運力、交通基礎狀況和產品保鮮技術造成腐爛、變質,損失巨大。
(3)農產品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
農產品銷售以初級產品為主,各種加工產品比重較小。我國加工前后增值比為1:1.8,而美國為1:3.8。由于農產品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導致農產品低水平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缺乏競爭力。
三、加快發展江西農業物流的對策
1、政府要轉變觀念,積極引導
發展農業物流是新農村建設一部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轉變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研究,積極引導,搞好協調,增強服務意識。一要樹立樹立農業大物流的觀念。在政府推動下,盡快研究和制訂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規劃方案,構建農業物流的發展體系。二要為農產品物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建立規范化的市場監管機制。三要通過政府的推動,加快建立農業標準體系、質量檢測體系、產品認證體系和質量監督制度。
2、加強農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是支持全部物流高效、穩定運行乃至進一步支持經濟運行的基本。所以一是要在糧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集中產區,依據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學選點原則,改、擴建一批集散功能強、輻射范圍廣的重點建設一批大中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二是著力加快鄉村道路建設,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三是加快農產品加工、貯藏、運輸等設施建設,加強一些特種運輸需要的設備研制和開發。四是完善市場的農藥殘留檢驗檢測設備信息處理、電子結算以及污水垃圾處理設備設施的建設。五是以改良為依托,全面采用無公害生產技術、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按標準化規程組織生產和采收的物流基地。六是大力發展農村金融、科技、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市場,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并與國內國際市場相銜接。
3、加快完善農業物流信息體系
信息化建設是推動農業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一要逐步搞好農產品信息處理與發布工作以及市場信息咨詢服務。二要建立農產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農產品“雙向直達式物流配送必然提高物流速度,拓展了農產品流通和市場空間。三要依托經濟信息中心,以“江西農業信息網”為平臺,逐步建成連接設區(市)、縣鄉鎮和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加工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村經營大戶的信息網絡。
4、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企業
物流企業是發展農產品物流業的關鍵。一是要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每縣培育一到兩個龍頭企業,增強企業的誠信度,鼓勵企業間聯合,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建立企農雙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二是積極引進發達地區和國外物流企業。三要大力扶持農村營銷大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支持、鼓勵和發展農民開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服務,自辦購銷組織。四要促進農民、農業企業與其原材料的供應商、農產品的加工商和銷售商形成聯盟,可以使企業形成集約化運作,降低成本。
5、加強教育與培訓,提高農業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
農業物流的發展需要大量倉儲、加工、配送、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一方面,要擴大高等院校物流本科和研究生的招收規模,培養中高級物流人才;另一方面,有計劃、有步驟對農業物流行業在職人員開展多層次、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