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所有人都開始談論“窄告”時,意味著營銷已經走出了“廣而告之”時代。
戴爾電腦開始大幅投放“窄告”;SOHO中國的潘石屹在博客上發表見解,認為“在未來的商業模式中,廣告漸漸會轉向‘窄告’”;摩根斯坦利的互聯網報告認為,窄告的前景一片光明;艾瑞甚至認為,網絡品牌廣告的增長速度下降,是由于“窄告”的分流所致;而在2006年初,人們已經驚訝地發現,窄告已經儼然躋身中國十大廣告媒體,與央視、分眾傳媒并立。
窄告:讓營銷成本降低10倍
窄告可以說是中國營銷平臺的一個傳奇。從2004年9月至今,窄告以“與內容匹配”、“不點擊不付費”的創新模式,為中國2200萬中小企業以及大型企業集團提供了網絡營銷服務。迄今為止,窄告合作媒體包括新浪、網易、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等超過4000家大型門戶、行業與地方網站,網民覆蓋率達到95%以上,日均訪問人次超過2億,日均頁面更新量近100萬篇,用戶數超過5萬家。兩年多時間,窄告便顛覆了傳統的“廣告”模式,令“精準營銷”在中國大行其道。
窄告網的運營方是天下互聯集團。在記者采訪中,天下互聯集團副總裁呂蘭亭舉了若干實例來說明“窄告”的優點。在題為“網絡手機撥打市話每分鐘一角錢”的網頁上,會出現“IP電話”、“短信”等主題的“窄告”;而在“郭德綱”為主題的網頁上,會出現“演出票務”的窄告內容。這樣一來,廣告主只用為營銷的目標受眾買單,而網民看到的廣告也不會成為“噪音”;“窄告”還可以實現“省市定位”的功能,比如同樣一則“旅游”的新聞,上海的觀眾看到的“窄告”是上海旅行社投放的,而北京的窄告則是北京旅行社投放的。“窄告”通過互聯網內容匹配與精準定位技術,實現了廣告信息和新聞內容的智能匹配。
窄告提倡的“精準營銷”同樣還有媒體的覆蓋率和計費模式的支持。其計費并非采用昂貴的“包時計費”制度,而是提倡“按效果付費”,窄告在多家網站進行展示的時候,完全免費,用戶點擊后才計費,每次點擊最低才0.2元。因此,窄告可以讓營銷成本下降10倍,投放精準、高強度媒體組合、按效果付費成為其獨有的三大特點。
傳奇人物張向寧
窄告的風行,離不開一位互聯網傳奇人物。他便是張向寧,天下互聯集團總裁兼CEO,窄告的締造者。
張向寧16歲進大學,17歲撰寫“相對論”論文被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相中,18歲因不滿大學生活的乏味和教育的“相對”慢速度,放棄取得國內大學畢業證書的資格,主動申請退學。22歲賺得人生第一個百萬,23歲便創立了一家網絡公司,后來發展為萬網——中國最大的域名注冊和虛擬主機運營公司,至今仍占據著1/4的市場份額。這位昔日的“域名衛士”曾經轟轟烈烈地大搞“中國企業上網服務聯盟”,但創業5年后,當萬網已經坐擁億元資產的時候,28歲的他卻悄然退出,玩起了互聯網的新游戲,創立了個性化信息服務機構“非常易”,后重組為天下互聯。
張向寧的預見性很強,他在2000年就認為,網絡廣告如果只是沿襲傳統媒體的“廣而告之”的方法,勢必成本高昂,績效低下。于是,在2002年,他便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廣告將被“窄告”替代,而在2年后,他就將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4年后,“窄告”已經創造了流行。
如今看來,果斷的決策是張向寧成功的關鍵。市場瞬息萬變,尤其是與IT互聯網相關的領域,把握住適當的機會就有可能創造十幾倍的利潤,而喪失這樣的機會,即使做同樣的事情也可能有天上地下的差別,張向寧深刻地認識到這點。在當年面對投資人時,他就被問到“這個事情微軟、Google這樣的公司也會做,你的價值在哪里?”而他的回答是:“沒錯,他們也許會做,可是什么時候?”如今,“窄告”已經搶占了中國網絡定向廣告的大半江山,令后來者追悔莫及。
而張向寧的追求,除了利潤最大化外,顯然也有著厚重的社會責任感。早在創立萬網的時候,他就體會到了中小企業的營銷之難。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廣告其實是一場奢侈的游戲。不投放廣告,銷售局面難以打開;而投放廣告,則可能因為風險無法控制,造成現金流急劇萎縮。因此,他早就有了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低價的營銷平臺想法,這也成為他顛覆廣告的動力所在。
游刃資本市場:連環創業家VS天使投資人
如果說資本市場需要天賦的話,那毫無疑問,張向寧是具有這種天賦的連環創業家。
從1996年到2006年,從萬網到天下互聯,張向寧親歷了兩次創業和三輪融資的成功。1999年,張向寧率領的萬網獲得了IDG50萬美元風險投資;2000年,獲得美國新橋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短短四年時間,萬網就發展成我國最大的域名注冊和網站平臺服務提供商,擁有幾十萬家企業用戶,成為我國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2004年,張向寧率領的VeryE得到日本三井住友保險公司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重組為天下互聯集團。2006年,天下互聯又獲得了來自Mitsui Sumitomo、JAIC以及MIH的聯合巨額資本投入。目前,天下互聯的核心業務中國網絡情報中心、中國商業電訊、窄告、中國總機95001000等均已發展成熟,天下互聯已成為我國領先的智能化網絡廣告服務商。 由于窄告的成功,天下互聯在2005年獲得Red Herring亞洲科技創新百強,張向寧也被評為2005十大傳媒人物。
除了眼光之外,心態亦成就了張向寧的連環創業。在他的員工看來,張向寧一直是以“創業者”而非“成功者”的心態工作。張向寧認為,“人生就是和時間的一場賽跑,要想快速創造最大的人生價值,創業型的公司和員工應該以‘每天都是星期一’的心態工作。”
兩次創業的成功,使張向寧深深感受到天使資金在創業成功中的重要性,這也令他成為了兼職的“天使”,他的投資額一般不超過200萬人民幣,也基本上都在互聯網、通訊等比較熟悉的領域。海量信息,是張向寧投資的第一個項目。這是一家天津的公司,專門做搜索引擎的基礎技術,創業者是兩口子。“我們是在DONEWS的一次聚會上認識的,雙方見面后感覺就不錯,差不多接觸了3個月我就投資了。”他投資的另外一家公司則至少為他帶來了5倍的投資回報。據他介紹,這是上海的一家軟件公司,幾個創業者都是從金蝶出來的,主要集中于知識管理方面。“我是最早的一個投資人,幫助他們創業。現在,我鼓勵他們去做無線的OA,目前他們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公司為IBM做了一些軟件包,在知識管理方面也做了一些模塊,已經實現了比較好的商業回報,基本實現收支平衡。因為進入得早,張向寧最初的投入至少已經有了5倍以上的回報。
一方面,張向寧是顛覆廣告的窄告人;另一方面,張向寧是有著親身經歷的“天使”,雙重的角色讓張向寧有了更多負擔和激情。在他看來,其實創業家和天使同樣需要眼光,這兩點其實并不矛盾。也許,這正如中國革命一般,不僅摧毀了一個舊世界,還要建立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