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教育的靈魂。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唱響德育旋律?幾年來,我對此進行了認真探討。
一、用數學家故事,激勵學生自立自強
德育,需要楷模。數學家是最好的道德楷模。我平時悉心搜集“我國數學家的故事”,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宣講。如:教“黃金分割”,我講起了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和優選法。華羅庚家境貧寒,身患殘疾,靠刻苦自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深深地感染了學生。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我又為全校學生進行了“華羅庚與優選法”的專題講座。實踐證明:數學家的故事,不僅學生愛聽,而且能在學生中產生強烈震撼。
二、用璀璨成果,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愛國”是一種永恒的主題,它打破時空界限,是從古至今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都在遵循的一以貫之的偉大精神。它理所當然地要成為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開發、利用教科書,適當介紹我國數學史或現代科技的璀璨成果,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祖國的優越感。
記得去年教“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時,正值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成功。我的開頭語是:同學們,你可曾知道:2005年10月12日,我國神舟六號載人宇宙飛船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太空飛行了5天共115小時32分,于10月17日凌晨4時30分成功著陸。這是我國在世界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偉大創舉!你可曾知道:飛船的運行軌跡是橢圓,數學無時不在發揮重要作用。請問:如果飛船飛行的遠地點為1 800km,近地點為400km,飛船的軌跡方程是什么?學生興致勃勃,愛國之情溢于言表。
三、用數學之“美”,陶冶學生道德情感
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情感重在熏陶、浸潤、凈化。柏拉圖說:“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種使得體魄和心靈盡可能得到美的熏陶,盡可能得到完善的教育。”事實上,愛美是人的天性,人之愛美,在青少年時期尤為突出。數學中處處蘊涵著美——對稱美、和諧美、簡潔美、奇異美、統一美等。教師充分利用數學之“美”,學生可以經常受到美的熏陶,不知不覺會生出一種美的情感,培養出一種美的氣質。
四、用哲學思想,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
數學來自實踐,充滿著辯證法。教師運用唯物主義觀點闡述數學知識及其相互關系,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從生產、生活實例引出課題,讓學生領悟“實踐出真知”。注重過程與方法的研究,讓學生懂得“矛盾相互轉化,問題可以解決”。用辯證的觀點分析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感悟“事物之間有聯系、有變化,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提供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大膽實踐,開拓創新,品嘗成功的快樂。
五、用言傳身教,引領學生求真務實
何為“德”?它首先是“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學校教育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優雅的舉止言行,引領學生求真務實。
讀書、做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出現錯誤,追根溯源。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遇到難題,勇于求索。長此下去,學生就會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事實求是的態度、正直誠實的品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信心、追求簡潔與形式完善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追求邏輯的嚴謹性和結論的可靠性的意識。
以上是我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初步探討。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唱響德育旋律,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的需要。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讓德育像一個永遠不落的太陽,在我們的心中、在學生的心中永放異彩。
(作者單位:肇東市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張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