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班主任總要處理若干班級事務,有的老師的效率很低,有的則很高,原因在哪里呢?下面以幾個在班主任工作中常見事務為例略加說明。
●值日輪流
[高耗表現]
班主任把全班學生平均分為五份,編為五組,人名制表上墻,周一到周五各有一組值日,生活委員天天監督,班主任經常檢查。然而每天放晚學后,值日生還是把桌凳弄得仰面朝天,把室內弄得塵土飛揚。班級衛生每況愈下,形成惡性循環。
[低效對策]
值日生每天一換,助長了學生的臨時對付的思想,難免應付了事。所以可以改“值日”為“值周”。雙人桌凳一般排成四組,每組負責一周內的衛生。周一第一張桌負責擦黑板,周二第二張桌負責擦黑板……周五第五張桌負責擦黑板,其他人負責教室門前衛生。因為每周串一次坐位,所以總由第一行那一組值周。如果黑板沒擦,大家就知道是誰失職了。
同時要求學生不準隨意扔廢物,鉛筆屑必須用紙包好放在紙簍里,平時值周生監督撿紙片,周末徹底搞一次衛生。同樣,班級玻璃也沒有必要擦一次分一次工,承包到組,小組再落實到人,不就可以了嗎?
●每周串坐
[高耗表現]
每到周一,班主任說串坐了,學生都行動起來,這時文具盒落地聲、書本落地聲、學生喊叫聲不絕于耳,亂成一片。串一次坐少說十分鐘以上,有的班級半個小時也串不完坐。串坐不串桌凳,十幾個人輪流,誰也不愛護,桌凳很快就拔鉚折腿。
[低效對策]
桌子一齊串。先讓第一組學生把桌子搬到黑板前,組織者喊“開始串”,第二組橫移到第一組位置上,第三組橫移到第二組位置上,第四組橫移到第三組位置上;這時原來的第一組進入第四組位置。這樣兩三分鐘就能完成。
如果桌凳設備好,學生年齡又太小,可以不動桌凳只串人。但須事先讓學生自己整理好書桌,裝好書包,然后第一組學生帶著書包站在黑板前,其他學生橫移,最后第一組學生進入第四組。
●收繳雜費
[高耗表現]
學雜費、書費等多數由班主任收上來后交給財務。每當收費的時候,聰明一點的班主任,讓學生按組排隊到前面交,怕個別學生交假幣,有的班主任不顧人民幣管理規定讓學生在錢上寫名字;有的學生隨便到前面去擁擠,一般都要占用很多時間。找錯錢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低效對策]
讓學生把應交之款準備好,是多少就準備多少,班主任不負責找零。然后裝在信封中或者用紙包好,寫上自己的名字。一切準備就緒,或由每排最后桌一人從后往前收,再分組放在講桌上;或排隊分組放在講桌上。然后班主任逐一核對。省力、省時、準確。
●收發作業
[高耗表現]
每天早上,學生忙著交作業,你來我往,好不熱鬧。每次教師或科代表發作業,或是你喊我答或是作業本從前面學生頭上橫空飛過。麻煩不麻煩?不僅課堂紀錄混亂,而且浪費了大好時光。
[低效對策]
其實完全可以分組收發。收作業的時候,每排最后坐的學生負責從后往前收,然后單獨放在指定地點;教師按組批改作業,不打亂作業本順序;發作業的時候,由坐在每排最前面的學生從前往后發。同樣發放試卷也可以用這種辦法,既省時、省力,又能保持良好的秩序。此外發放新書也沒有必要按交款名單,逐個點名,然后再由班主任將課本整理好送到學生手里,按組排隊到前面自動分領不就成了嗎?
總之,很多原本煩瑣的事務,只要稍加動腦,就可以找到由繁變簡的辦法。
(作者單位:肇東市師范學校)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