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感悟親情,培養熱愛家庭的深摯情感;圍繞家庭生活表現家庭成員性格特點。
活動設想:
指導學生收集家中最有意義的一件物品(如一張照片或珍藏多年的一件東西);從生活中尋找父母對你關懷的某一個細節;指導學生圍繞家庭生活,抓住人物特點,突出愛的主題,寫精彩片段;師生共賞美文。
活動重點:培養學生感悟親情、敬愛長輩、熱愛家庭的真摯情感。
活動用具: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語設計
師:(由名曲《祝媽媽花甲大壽》引入)誰不愿讓自己的父母健康長壽,誰不愿讓自己的父母永遠幸福。父母是撐起家庭的一片天,而父母就代表了我們的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愛的港灣、成長的搖籃,去感悟那濃濃親情,因為“我愛我家”。
(多媒體出示訓練要點:1.感悟親情,培養熱愛家庭的真摯情感。2.圍繞家庭生活表現家庭成員性格特點,融入愛的真情。)
二、活動過程
第一輪:小組合作
1.展示收集的有關家庭的一件物品,4人一組展示、交流。
2.小組選代表發言。(全班分出4組,每組選出一個發言者。)
第二輪:討論探究
問:我們到底愛家的什么?
小組搶答:
生A:我愛母親,天冷了,母親馬上叮囑我多穿點,我感冒了,母親馬上給我找藥……
生B:我愛父親,在我困惑的時候,是父親幫我解除心中的疑團,領我走出迷惘……
生C:我愛家里的一張老照片,在這張照片里,凝結著爺爺的一段人生歷史……
生D:我愛家里珍藏的一張“全家福”,當時我在父母的膝下玩耍,幸福極了。現在父母離異了,每當看到這張照片,我多想回到從前的時光啊!(聲音哽咽,眼睛濕潤。)
……
教師小結:是啊,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最圣潔無私的。我們生活在親情呵護的懷抱中,我們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不能對父母及長輩的關愛熟視無睹,你們要親身體會。(多媒體展示:感悟親情。)
教師點撥:在“尊老愛幼”的同時,我們更應“尊老”,這既是個人也是一個國家的文明標志,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珍貴美德。父輩給予我們關愛,我們應給予他們應有的回報,這是我們應取的正確態度。(多媒體展示:尊重長輩。)
問:我們應如何來孝敬父母?(小組討論略。)
小組搶答:
生A:我們平時要多關心父母,父母累了,給他們捶捶背、洗洗腳;父母回來晚了,給他們熱熱飯。
生B:當與父母意見不統一時,要與父母商量,尊重父母意見。
生C:平時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當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主動與父母溝通,求得父母的諒解。
生D:當父母有難事了,要主動為他們分憂解困,給他們以安慰,負一份責任。
……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太好了。我記得在《散步》一文中有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三代人的傳承關系靠的是責任──老年人已經承擔過責任,中年人正在承擔責任,小孩子將要承擔責任,只有責任感代代相傳,世界才會被扛起來。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別忘了父母的養育和家的溫暖。(多媒體展示:熱愛家庭。)
第三輪:拓展延伸
作文:圍繞家庭生活,表現人物特點,融入愛的真情,寫一篇文章。
教師點撥:
首先,準確理解“我愛我家”。取材范圍是家里的人、事、物。動筆前要仔細考慮,你家里有什么人,或者什么物品最牽動你的情思,最值得你“愛”(選材)。
其次,謀劃層次結構,要安排詳略內容(組材)。縱向結構即按事情發展過程的先后安排結構,如《散步》;橫向結構即用若干生活片段連綴組合,如《媽媽的嘮叨》。不管橫縱,內容要有詳有略,不能平分秋色,尤其縱向結構更應注意。
最后,力求寫出新意,富有波瀾,深化中心。學生以“我愛我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或精彩片段。
1.4人一組交流,選出代表發言。
2.學生點評。
第四輪:美文欣賞《母愛是一條河》(文章略。)
學生點評:如果說成長是一首詩,那么母愛真的是一條河。在這篇文章中,母親以博大的胸懷和積極向上的語言,一次次地對兒子諄諄教誨,激勵兒子奮力向前攀登,終于由一尾小魚成長為“跳龍門”的鯉魚!(掌聲熱烈。)
問:同學們,在本節課中,你還感悟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生A:我感悟到了要尊敬長輩,善待他人。
生B:我學到了要感悟親情,理解母愛的偉大,熱愛家庭。
生C:我學到了待人接物要有責任心,懂得應如何做人……
教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但愿你們能與父母做一次心靈的溝通,也希望在成長的歲月里,你們能夠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承擔起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身為父母,作為人師,愿意給你們多打開幾扇窗,使你們的人生灑滿陽光,讓你們走得更好。最后,讓我們欣賞閆維文演唱的《母親》,以此作為這節課的結束語吧!
(作者單位:訥河市實驗學校)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