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是學校的初一語文老師。提起他老師們都說他有點怪怪的,有點與眾不同,用現在學生的話說有點“另類”。
【另類表現一】這人特“懶”。剛開學就對學生講,不要期望我給你們講多少,不會先思考,再不懂可以討論,討論還不懂再問我。別的老師整天忙著上課,批改作業,而他卻大膽放手,作業讓學生幫助改,讓校長最不放心的是他還讓差生幫著改。課堂測試的批改也讓小組長給“代勞”了。別的老師給學生講解生詞,范讀課文,而他卻讓學生在開學時人手一冊字典,每課的生字詞自己查。課文他也懶得讀,讓學生每人來一段,好的表揚,差的鼓勵;中心思想、段意從來沒有給學生講過,而是提問學生,本課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道理?每一段用自己的話說是什么意思?一節課下來,沒講幾分鐘,就連元旦晚會也讓學生自己組織,但總免不了被學生邀請引吭高歌一曲。
【另類表現二】課堂紀律特“亂”。他上課氣氛特亂,學生常常為了詞語和文章的意思爭得面紅耳赤,有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拍桌子。一道題目學生做對了,而他故意說做錯了,學生面帶狐疑問為什么,他卻說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學生就和他爭辯。窗外有飛機的轟鳴聲,他就領著學生來到窗外,讓學生看飛機。飛機有什么好看的?他還給學生講我國出口十億件襯衫的收入,才能換回外國的一架A380飛機。這與教學任務又有何干?其他老師都爭分奪秒地利用課堂,可他上課才20多分鐘就讓學生站起來伸伸腰,有時還說誰把當堂的知識掌握了,誰就可以提前下課。校長還真為他捏一把汗,到時候誤人子弟,家長肯定會有意見。出乎意料的是,一學期下來他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特別高,每當班級調課的時候,學生爭著說上語文。他班的語文成績也特別好,平均分比平行班高出十多分,在全鄉名列第一,在全縣組織的中學生作文競賽中,他所輔導的學生一人獲得一等獎,兩人獲得二等獎。有的老師說,如果你把時間再抓緊些,成績還要比這好,楊老師聽了,卻不以為然。
【另類表現三】他還對后進生情有獨鐘。他經常說要把后進生當良駒看待,其實他們大部分都很聰明,之所以差,是差在基礎薄,知識的缺漏多,他們好似感光度差的底片一樣,他們需要有更多的曝光時間。我問他:“你做學困生轉化有何‘高招’?”他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轉變行為首先要轉變思想,兵法有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怎么個攻心法?”“先布置一個問題,讓學困生看看成績好的同學是怎樣學習的,你玩的時候,他們在干什么?三天后談感想。三天后,成績落后的學生說:‘老師,他們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完成,課前預習功課,很勤奮,我們則相對貪玩。’‘是你們智力有問題嗎?’‘不是,是學習態度問題。’”最后楊老師歸納說:“一個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決定他在學習上達到的高度。人不能安逸一生,應該有所作為。不登上山峰,就不能看到頂峰的無限風光。有一個學困生,上課提問他,聲音特別小,我就問他:‘你害怕我嗎?’‘不害怕’‘你害怕同學嗎?’‘不害怕’‘那為什么聲音那么低呢?能否大聲回答我的問題,有多大力氣用多大力氣,喊出來你就走出了舊的自我。’‘好’‘大點聲,再大點聲。’”楊老師模仿趙本山在小品《賣車》中的表演,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從此,這個學生在學習上有了明顯的進步。
【解讀】楊老師看似“另類”,實則大智若愚,具有先進的育人理念和教學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揮學生主體性。蘇格拉底認為:老師類似于接生的助產婆,助產婆的責任是幫助產婦把孩子生下來,而不是代替產婦生孩子。老師的責任是啟發學生使他心靈中本來就有的知識得以澄清,而不是包辦代替學生解決問題。
2.遵照教育規律。學生之所以愛上楊老師的課,就在于楊老師深黯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比如大膽放手,學生能自己做的從不包辦代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做好后進生轉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等,都是楊老師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3. 提高自身素質。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只有滿腹經綸,才能高屋建瓴,才能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現代教師的知識結構類似于“長方體”,其中“長”指所教學科的專業特長;“寬”指相關學科的知識面寬;“高”指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素質高。這三方面內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構成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具有的知識容量。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