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論及王維的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逼鋵嵾@不只是王維詩、畫的特點?!霸姰嫳疽宦?,天工與清新”(《書鄢陵乇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詩、畫相通,古代詩人、畫家們在追求作品自然清新、含蓄悠遠、靜謐恬淡、曠遠雄闊等意境上是一樣的,所用藝術手法亦有相同之處。故此,繪畫史上留下了不少以詩句為題繪畫的佳話。宋代所設立的規模很大的宮廷畫院一翰林圖畫院,就經常開科用古詩句作考題,招考畫家。
有一年的考題是:“竹鎖橋邊賣酒家”。這句待的詩眼是“鎖”字,意境就在這個“鎖”字上,但是很多人都從“賣酒家”上下功夫。有的以小橋竹林作陪襯,畫出酒家;有的畫一條小溪,有人提灑葫蘆奔向酒家。都沒有表現出“鎖”字。而一個叫李唐的畫家所畫的卻與眾不同,他巧妙地畫出一灣清清的小溪,小橋邊有青翠的竹林,酒林深處有“酒”字的幌簾,迎風招展。他沒有畫酒家,也沒有畫路上去買酒的人,他用以“虛”襯實的手法,給人以聯想的藝術空間,體現了“鎖”字的意境,比實描酒家要含蓄蘊藉,意境也就更為深遠,趣味無窮?;兆谑中蕾p這幅畫,李唐考了第一名。
“萬綠叢中一點紅,惱人春色不須多”是王安石的詩句,宋徽宗也曾以這兩句詩為題來招考畫家。結果,有的畫家畫了草地上一朵紅花;有的畫綠樹叢中露出一段紅墻;有的畫一片叢林,樹上立著一只丹頂鶴……,這些畫簡單地圖解詩句內容,在選材上很一般,缺乏感人的新意,所以都落選了。宋徽宗只看上了兩幅畫。一幅畫的是翠樓上婷婷玉立著一位沉思的少女,她那鮮紅的口脂與大片的綠柳交相輝映。這幅畫選材新穎,畫面色彩對比強烈,以綠柳之柔美映襯出少女之婀娜。畫面新鮮活潑,畫出了濤的意境。另一幅畫的是萬頃碧波中映出一輪紅日。氣勢宏大,視野開闊,闡釋詩句富有新意。
畫家王道亭應試的考題是:“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蝴蝶”、“杜鵑枝上月三更”可以用寫實手法表現,而“夢中家萬里”表現出來就很難了。王道亭的畫構思非常巧妙。他的畫以蘇武牧羊的故事為題材。畫面上蘇武臥在夾雜冰雪的草地上,忱著漢武帝給他的代表漢朝的節杖,身上蓋著氈毯,一雙蝴蝶在頭上飛舞,背景是稀疏的林木,枝頭上畫了一只杜鵑,月亮高高懸在天空。他以蘇武牧羊北海不改志節,來寓“家萬里”的詩意,臥枕節杖讓人自然想起他夢回故國的忠心,結果,他高中榜首。
畫院一次的考題是:“踏花歸來馬蹄香”。這句詩中的“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沒有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有人畫騎馬人歸來,手里拿著一枝花,有人在馬蹄上畫了幾片花辦,但都沒有表現出“香“字。奪魁的一幅畫是:幾只蝴蝶飛舞在奔馳的馬蹄周圍。這是以實畫虛的手法,形象而含蓄地表現了踏花歸來馬蹄上還留有濃郁的香味這層意思。
“深山藏占寺”也曾作為宋代畫院的考題。不少人畫茂林之中露出寺廟的一角、一檐或一隅,這都不是上品??贾械谝坏漠嫷氖牵阂粋€和尚到綠叢掩映的溪邊挑水,根本沒畫寺廟。這幅畫妙在有僧必有寺,畫僧不畫寺,倒把“藏”字突出來了。
唐人韋應物《滁州西澗》里的詩句“野渡無人舟自橫”也曾作為考題。應試的畫家多在“無人”上面琢磨,大部分是畫荒郊野渡,橫著孤舟,船篷上落著鳥雀、烏鴉之類,以此來形容“無人”的境界。這是圖解式的,缺乏含蓄,沒有詩意。而有一幅畫的最妙。他畫的是河岸橫有一只渡船,船上的艄翁在船尾打瞌睡,旁邊斜放著一支竹笛。因為有艄翁才說明是船,竹笛和瞌睡是細節,正說明這里此時無人過渡,艄翁無聊,才有閑情吹笛子,吹倦了就睡。
[作者單位:河北辛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