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何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預期的成效,最近筆者到一些貧困鄉村進行了走訪調查,得到了一些啟示。
啟示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科學規劃是前提。長期以來,農村的建設基本屬于無序發展,既沒有統籌的規劃,又沒有明確的目標,嚴重影響了農村各項文明及村容村貌建設,要有效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必須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重要意義,把農村建設規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重點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應立足當地的村情和民意,統籌重點村的經濟、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發展,主要對住宅和供水、供電、道路、綠化、環境衛生以及生產配套作出具體規劃。規劃安排要制訂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做到切實可行,切忌不切實際、貪大求洋,使重點村新農村建設按規劃的要求實施,朝規劃的目標奮進。
啟示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調動農民積極性是保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是主體,他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只有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把社會仁義新農村建設好、管理好。因此,要在新農村建設中,向廣大農民群眾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使農民真正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一是要宣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意義,提高群眾參與的自覺性。二是要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增強群眾參與的主動性。三是要宣傳新農村建設帶給群眾的實惠,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群眾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把新農村建設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明顯成效。
啟示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經濟發展是重點。解決貧困群眾溫飽,增加群眾收入,這是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一是要因地制宜,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各地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明確主導品種,建設生產基地,培育名優品牌,打造支柱產業,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區域化特色產業格局。二是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農產品優質化,在現代農業生產中,農產品的生產一定要適應市場變化,要針對當前農產品品質低的現狀,大力推廣普及優良品種,加快傳統低級產品的更新換代,用質量型農業替代數量型農業,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向合理化、多樣化、優質化方向轉變,不斷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不斷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發展的趨勢,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在推進產業化的進程中,要大力培植和壯大龍頭企業,要依托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等形式,扶持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不斷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啟示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是基礎。重點貧困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首先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整治村容環境人手,使農村出現新面貌新氣象。一是要認真搞好“五通一氣”(即通路、通電、通水、通訊、通有線電視、沼氣)建設,各重點村要把“五通一氣”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安排資金,認真組織實施,使重點村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都能實現“五通一氣”,有效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二是要認真搞好“三清三改”工作。要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自覺參與到“三清三改”工作中去,通過群眾自己的辛勤勞動,不斷改善生存條件,使農村的村容更加整潔,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因此,要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切實解決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的能力,進而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
啟示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民素質是根本。農民自身素質不高是制約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必須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也必須在提高農民素質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使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村的小孩有學上、有書讀,才能真正把他們培養成為有文化、有知識的新型農民。二是要加強農村勞動力的科技培訓,要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不斷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務農的技能,促進科學種田、科學養殖。三是要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要按照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不斷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實施規模,增強農民轉產轉崗的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只有不斷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才能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啟示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在新世紀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進行的一項偉大工程,在實施這項偉大工程的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用黨的先進性激勵廣大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會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一是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新農村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上重要位置,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各級領導要親勵親為,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辦農民之所需,要緊密聯系工作實際,不說空話,不搞形式主義,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多為農民辦實事,處處時時想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折不扣地落實好黨的農村政策,就一定能給農民帶來更大的實惠。二是要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扶助,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整合社會的力量,形成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共識和合力,從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的人、財、物支持,推動新農村建設。三是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肩負著團結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職責,只有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集力和戰斗力,才能確保他們更好地擔當起組織和領導新農村建設的重任。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關鍵是要建個好支部,選個好“班長”,使基層黨組織始終站在新農村建設的前列,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 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