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術界和出版界,由于有些人治學不嚴謹,在其著作中出現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問題,不僅失實,而且離奇。關于“吳玉章1936年在保安歡迎斯諾” 的描述便是一例。
1937年10月英國倫敦的維克多·戈蘭茨公司出版埃德加·斯諾名著《紅星照耀的中國》。1938年2月上海復社出版中文譯本《西行漫記》。以上兩本書都沒有講到吳玉章于1936年在保安歡迎斯諾,也沒有吳玉章的照片。但是近十來年,僅我所見到的,就有國內數家出版社出版的五本書,卻敘述了中共“五老”,包括吳玉章1936年在保安歡迎斯諾的情況。
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的紅軍長征紀實叢書中的一本——肖顯社著《東方魅力——長征與外國人》,其第219頁寫道:中共中央的政治局委員們也都加入了歡迎隊伍的行列。人們告訴斯諾,“毛主席由于徹夜工作,現在正在休息”。但是中共著名的“五老”(即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吳玉章)也特來表示歡迎。斯諾也有些受寵若驚,興致勃勃地問道:“多大才算‘老’ ?”人們告訴他,在當時的戰爭環境條件下,50歲以上就應當稱“老”了。斯諾快步走到“五老”跟前,以崇敬而又喜悅的心情向他們報告:“我是孫悟空、穿山甲,穿過國民黨銅墻鐵壁重重封鎖,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軍事科學出版社于2004年12月出版的鐘文、鄭艷霞編著《見證長征的外國人》第304頁關于“五老”歡迎斯諾的一段,與浙江人民出版社肖顯社著作基本相同,只是將“跟前”印為“眼前”,少印了“也”字。
新世界出版社于2005年4月出版的丁曉平著《記者之王:埃德加·斯諾在中國》第126頁寫道: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們集體出來迎接他們,就連備受紅軍敬重的林伯渠、董必武、謝覺哉、徐特立和吳玉章等“五老”也站在歡迎的行列里。
中央文獻出版社于2005年5月出版的丁曉平著《感動中國:與毛澤東接觸的國際抗日友人》第191頁寫道: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們都集體出來迎接,就是連倍受人們敬重的林伯渠、董必武、謝覺哉、徐特立和吳玉章等“五老”也站在歡迎的行列里。
中共黨史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的肖顯社著《東方魅力——長征與外國人》,實際是重印1996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同名書,書前增加六幅題詞,書后增加《編者小記》和《再版后記》,書中將“開創西方了解紅色中國的新紀元”改為“讓西方了解紅色中國”。這本書第233頁所寫的“五老”歡迎斯諾的文字與199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版本相同。
筆者查閱中國青年出版社1978年11月出版的《吳玉章回憶錄》、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編輯部1978年12月出版的《吳玉章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專刊》等書刊,了解到的實際情況是:吳玉章在南昌武裝起義失敗后,于1927年11月去蘇聯學習和工作,在國外有11年之久。其中,1935年10月至1936年7月,吳玉章受組織派遣從蘇聯到法國,在巴黎主編《救國時報》(中文)。1938年3月吳玉章才從蘇聯啟程回國,經香港、漢口、重慶、成都、西安等地,于9月初到延安。吳玉章本人1936年在國外,不可能在保安迎接斯諾。
本文所列舉的“以訛傳訛”關于吳玉章于1936年在保安迎接斯諾的五本書,前后有十年之久,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擴散錯誤信息,誤導廣大讀者。希望有關的編著者,既對自己負責,又對讀者負責,在再版時加以修正。
(責任編輯 汪文慶 劉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