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越南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三區政治學院(以下簡稱三區政治學院)的邀請,廣西行政學院代表團于2007年4月20日至27日對越南進行工作訪問。代表團一行7人,由院長張敦任團長。在為期8天的訪問里,代表團先后抵達河內市、峴港市、順華市、胡志明市考察,訪問了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一區政治學院、三區政治學院和胡志明市干部學校。4月23日與三區政治學院圍繞“如何實現農村和山區的工業化、現代化——中國·越南經驗交流”進行學術交流。現將學術座談會內容綜述如下:
一、農村現代化、工業化要圍繞國家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戰略部署,扎實推進
三區政治學院學者在淡到越南農村現代化、丁業化的經驗時指出,越南80%是農民,黨和政府十分關注農村現代化和工業化的問題,將之列入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國家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戰略部署,扎實穩步有效推進。經過不懈的努力,在農村水利建設、農村交通工程建設、農村信息網絡建設和農業體制和農村體制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農村面貌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農民生活水平正在穩步提高。我院學者提出,發展小城鎮是中國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村的現代化,在推進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小城鎮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實現我國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農村現代化、工業化要著重解決民生問題,民富國強
越南專家學者談到,越共十大提出,要把越南建設成為民富國強、社會公平、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因此,越南政府在“三農”問題上舍得投入巨資,單是水利建設工程投入的資金就達500萬億越南盾(約合2500億元人民幣),使90%的鎮有了國家電力網,80%以上的農戶有了電,大部分地區100%都有電力網到戶,農民種田有了保證;信息網絡已建設到鎮和村里,農村居民都有了手機;6歲以上的兒童都能入學;農業服務周到,農藥送到農戶家門口,農民自由種植;注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一個地方種植一種賺錢的產品;農村減少直接勞動人口,增加間接勞動人口,將勞動力轉移到城里。通過努力,越南的城鄉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人民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建設工業化國家的熱情十分高漲。
三、農村現代化、工業化要依托農村的資源和產業優勢,加快發展
越方專家學者指出,要推進農村現代化、工業化,就要根據農村特點,大力發展小工業品行業,提高科學技術含量,把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加工結合起來,突出效益。要把科學技術廣泛運用到農業,把科學家和農民結合起來,發展新品種新產業和加工業。我院教授談到,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沒有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的介入,傳統農業是無法實現現代化的,像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于國家總體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并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根本性的戰略意義。農村工業化是一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換的過程,要依托家庭工業,推進農村工業化;依托產業集群,推進農村工業化;依托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村工業化;依托市場配置資源,推進農村工業化。
四、農村現代化、工業化要靠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以人為本
越南專家學者談到,1988年以前,越南還是農業國,每年要進口大米4-5億噸。1988年4月,中央要求發展家庭經濟,農業得到很快發展。目前,越南農產品出口量占世界第一,農村工業化現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經驗在于,國家高度重視農村工業化現代化,在制定有關政策時充分反映農民的愿望和主張,向農村“傾斜”,向邊遠地區、向困難家庭傾斜;國家在“三農”問題上優先投入,做好科學規劃,打好發展基礎,立足長遠發展;給予投資者(包括外資企業)更多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到農村投資;國家給予農村、山區特別是偏遠山區農民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鼓勵他們告別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嚴格處理違法現象,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五、農村現代化、工業化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集約發展
越方專家學者認為,農村現代化、工業化的主體是農民,要把森林、土地交給農民經營,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院學者在談到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作用時也認為,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居于領導地位,承擔著抓落實的責任,起著示范帶頭的作用,要清醒認識到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作用,加快農村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