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進一步加強鄉鎮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使之擔負起實現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重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文章分析了當前鄉鎮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研究了新形勢下加強鄉鎮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鄉鎮干部;作風建設;對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D2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7)04-0032-03
2007年1月9日,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切實抓好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這一重大問題,提出要大力倡導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個方面良好風氣。
鄉鎮領導干部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服務者,是團結和指導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鄉鎮領導干部的作風狀況不僅影響黨在廣大農村群眾中的形象和黨在廣大農村中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還直接關系到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協調發展。因此,切實抓住和解決鄉鎮領導干部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改善農村干群關系,確保農村社會穩定,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保障。
一、鄉鎮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近幾年的情況看,鄉鎮領導干部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干事創業的欲望比較強,總體文化水準提高明顯。但是按照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要求來衡量,一些鄉鎮領導干部還在作風上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思想作風落后,缺乏開拓創新精神
一些鄉鎮領導干部不實事求是,弄虛作假,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思想落后,缺乏開拓創新精神。
1.群眾觀念淡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但一些鄉鎮領導干部把黨的宗旨丟在了腦后。掌權不為民做主,拿錢不為民辦事;工作脫離群眾,既使到村屯,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不與群眾接觸,不傾聽群眾呼聲,急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解群眾所難。
2.責任意識弱化。一是部分鄉鎮領導干部工作缺乏主動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部分干部工作中怕困難,怕負責任,怕得罪人;遇到棘手的問題,難以處理的問題,就踢皮球,或一躲了之。二是當前鄉鎮各項工作都與行政效能建設掛鉤:計生、綜治、安全生產、農普、動物防疫、城鄉清潔工程、效能建設等,從上到下,不問原因,不看過程,只看結果,一出問題全部免職。責任追究制過于嚴厲,以至一些鄉鎮領導干部心灰意冷,覺得前途渺茫。
3.大局觀念不強。一是擺不正自身位置,本位主義思想嚴重,遇事考慮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多,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拋在腦后。二是不安心基層工作,嫌鄉鎮工作苦、累,節假日也不能好好休息,工作競爭激烈,一心找關系想調進城里。三是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部分鄉鎮領導干部放松學習,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偏移,在工作中不與好的比,只與差的比,不與積極主動的比,只與消極怠慢的比;不與奉獻大的比,只與利益大的比。
(二)理論功底不扎實,忽視思想政治建設
1.對理論學習缺乏自覺性,片面地認為學習是虛的,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認為工作和任務是硬指標,理論學習是軟指標。
2.學習的標準不高,缺乏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和自覺行動。對理論學習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導致對有些問題的看法,還存在模糊的認識,影響了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的提高,淡化了理想信念。
3.學用脫節,一是單純以寫了多少筆記來衡量學習成果,以工作論長短;有的甚至錯誤地認為做農村工作是“三分理七分蠻”,不需要多少理論。二是各種專業技術學習不夠,影響指導業務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三)工作作風不踏實,沒有做細致的群眾工作
1.工作作風不夠扎實,有些鄉鎮領導干部工作布置的多,親自檢查的少;當指揮員的多,親自干的少,及時督察落實不夠,致使一些工作延誤、滯后。
2.公仆意識不強,對群眾來信來訪,態度生硬,甚至用推諉、哄騙方式打發群眾;對基層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被動解決的多,主動解決的少,有推諉現象。
3.管理制度不夠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沒有根本建立起來。部分鄉鎮沒有形成一套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機制。干好干壞一個樣,導致部分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不夠,領導喊才做,不喊不做;領導在才做,不在不做。個別鄉鎮干部上班仍然存在“走讀”現象,認為國務院規定8小時工作制,下班后只要手機不關機,有事能馬上聯系,及時趕到,不影響工作就行。
4.部分領導干部在服務職能上,思想沒有實現轉變。習慣于用計劃經濟體制的思維方式來做農村工作,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地存著,對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拿不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又不善于總結經驗,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尤其是一部分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干部,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工作中縮手縮腳,不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意見,害怕別人否定自己的觀點。
(四)領導作風不夠扎實,民主集中制不貫徹落實
1.有的鄉鎮領導干部發揮民主不夠,獨斷專行,一把手說了算,凌駕于集體之上;有的奉行好人主義和庸俗關系學,丟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對錯誤的東西無動于衷,不批評、不制止,聽之任之。有的批評下級輕描淡寫,批評同級躲躲閃閃,批評上級遮遮掩掩;有的自我批評避重就輕。批評別人是浮光掠影;還有的是當面不說,背后亂說,在黨內不說,到黨外亂說,助長歪風邪氣。
2.關心集體、關心干部職工不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存在官僚主義和官本位主義現象,傾聽干部職工的心聲不夠,與基層干部職工交流較少,沒能及時聽取干部職工提出的好建議。對有困難的同志過問得少,關心幫助不夠。
(五)生活作風消極,貪圖享受
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中,部分鄉鎮領導干部忘記了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兩個務必”,貪圖享受,淡忘了人生理想、抱負和奮斗目標,忘記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原則,認為領導干部是抓發展“大事”的,生活作風問題是“小節”問題,“無關緊要”。臺上作榜樣,臺下不象樣;工作時間萎靡不振,業余時間精神抖擻;有監督時認真工作,無監督時消極對待。甚至有些領導干部往往難過“親情關”,使“黨風”給“家風”讓道。
以上不良風氣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說來是與部分鄉鎮領導干部放松黨性修養,缺乏黨性鍛煉,沒有真正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有關。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損害了黨的形象,成為影響農村穩定,影響農村改革和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加強鄉鎮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對策
作風是面鏡子。什么地方注重黨的作風建設,則黨風就正.民心就順,干群關系就融洽,經濟發展就迅速。相反,什么地方淡化作風建設,則干群關系就緊張,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就不足,經濟發展就緩慢。以上問題雖然發生在個別鄉鎮領導干部身上,但其消極影響和后果不可低估,如果聽之任之,就會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影響鄉鎮的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鄉鎮領導干部隊伍,應在作風建設上狠下功夫。確保農村干群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
(一)大力宣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
1.提倡刻苦學習,力戒滿足現狀。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的新形勢,每個鄉鎮領導干部要自覺加強自己的才能鍛煉和素質修養,不斷提高思想覺悟。不僅要努力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還要系統地學習科技、學習管理、學習法律。不斷增強領導才干,提高工作水平。
2.提倡議大事、懂全局、管本行。鄉鎮干部要根據這個要求,緊緊圍繞鄉鎮黨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不折不扣地執行鄉鎮黨委、政府的各項決議、決定。
3.提倡勤奮苦干,力戒懶惰散漫。“業精于勤,荒于嬉”。勤奮,就要勤于思考,不斷地認識新問題,提出新見解,理出新思路;勤奮就要自己既要動口更要動手,務實苦干,不斷地克服惰性。
4.提倡調查研究,力戒閉門造車。鄉鎮領導干部要大膽邁開雙腳,走出大門,深入實際,向群眾做周密的調查研究,抓住關鍵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5.提倡講究效率,力戒疲沓拖拉。鄉鎮要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使每個人職責權限明確,并實行嚴格考核,賞罰分明。只有這樣,才能激勵每一個干部出色地完成各自擔負的任務,形成一個你追我趕、奮發向上的局面。
6.提倡令行禁止,力戒紀律松馳。整頓加強紀律是改進鄉鎮干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的一項重要內容。鄉鎮黨委、政府要把機關事務管理的規定,與個人年終獎金掛鉤,實行有獎有罰,這樣才能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鄉鎮領導干部要深入實踐“三個代表”,大力倡導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個方面良好風氣,嚴于律己.率先垂范,農村才有發展,社會才有進步,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才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二)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
鄉鎮領導干部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改造世界觀,提高黨性修養,拓寬農業產業化調整的路子,實現農村經濟的又一次騰飛。
1.倡導端正理論認識的態度,解決好“真信”的問題。鄉鎮領導干部既要從黨和國家建設大局上認識理論的重要指導作用,又要結合本地建設發展及個人成長進步,切實把理論擺到指導地位,從思想深處對理論的科學性、指導性堅信不疑。
2.倡導端正對學習的態度,解決好“真學”的問題。鄉鎮領導干部把理論武裝工作擺在思想政治建設的首位,把理論學習“作為一個大的工程來抓”。
3.倡導端正學風,解決好“真做”的問題。鄉鎮領導干部不僅學好掌握好理論,而且理論聯系實際,用理論來指導實踐,推動鄉鎮工作和經濟的全面發展。
(三)大力倡導在工作實踐中勇于探索創新的工作作風
1.在更新觀念上下功夫。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積極主動為民服務,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引導鄉鎮干部轉變思想,開拓進取,敢闖敢干,自覺為本鄉鎮分憂解難,讓更多有頭腦、善管理的干部到鄉鎮工作。
2.在強化培訓上下功夫。以增收農民收入為重點,大力開展鄉鎮領導干部技能轉型培訓。圍繞農村政策,先進實用技術,市場經濟知識和法律知識,以短、專、快的專題培訓為重要形式,切實提高鄉鎮領導干部指導農民致富的服務本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能力。
3.在創新機制上下功夫。在領導干部管理上,實現用制度“約束人、鞭策人、鼓舞人、激勵人”的好風氣。把切實解決干部“走讀”問題作為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認真查找干部存在的作風懶散、拖拉、干部“走讀”、“走村”等問題及所產生的原因,制定出符合鄉鎮實際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住宿考核制度、輪流值班制度、工作去向告示制度等。有關部門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
(四)大力倡導在工作實踐中真抓實干的領導作風
領導干部是一般干部的榜樣,上級是下級的榜樣,上級領導作風好,就會在下屬那里潛移默化的帶出好的作風,無形中就有約束作用。領導干部作風好,也便于管理下屬,批評也好,教育也好,處分也好,都能夠挺直腰桿,理直氣壯。否則,“己不正,焉能正人?”因此,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加強鄉鎮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一是開拓進取,勇于創新,明確宗旨為人民。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眾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實。二是清正廉潔樹形象。提倡艱苦樸素,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堅決反對當“走讀”干部,做“太平官”。三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集中精力干工作。樹立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多花時間和精力研究工作,少研究娛樂;多用心思裝著群眾和事業,不能老是裝著自己和利益。四是發揚民主,團結共事,明確責任促合力。講集中,也要講民主,統一思想認識。五是認真學習,提高素質。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六是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
(五)大力培養高尚嚴謹的生活作風
1.鄉鎮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利益觀。判斷一個領導干部的優劣,不僅要看其決策能力和組織能力,而且還要看其生活方面的所作所為。群眾最講實際,他們總是希望身居領導崗位的領導干部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高尚人格,他們不僅注意觀察領導干部8小時以內的工作作風和言行,而且也在觀察領導干部8小時以外的生活細節。如果一個領導干部不僅善于決策和知人善任,而且在生活方面嚴以律己,行為高尚,就會得到群眾贊揚,從而增強凝聚力和感召力。否則相反,就會失去群眾,減弱領導的威信。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群眾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一方面從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上去分析認識,另一方面就是從群眾看得見的領導干部的具體言行中去推斷判斷。如果我們的領導干部既有正確的思想作風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又有優良的生活作風,既是講政治、講正氣的工作模范,又在生活中作出良好的表率,群眾就會真心實意地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2.鄉鎮領導干部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我黨對領導干部的一貫要求。鄉鎮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是完成黨的各項任務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活躍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領導崗位上的鄉鎮領導干部,是帶領人民群眾,組織社會生產,建設美好家園,振興中華的領導力量。江澤民同志指出:“不管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領導干部應該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自覺性和高尚情操。”
3.鄉鎮領導干部要樹立良好的家風。注意個人的生活細節,養成優良的生活作風,對于每一個鄉鎮領導干部來說,并不是件難事,只要有決心、有毅力,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要管好親屬子女、配偶,科學合理安排好家庭生活,這是應該做到也是能夠做到的;出差在外地,遠離領導、同事、親人,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遵紀守法,講究社會公德,這也不是過高的要求;對待人際關系,講道德、講原則、講人格、講正氣,這也是黨性原則的問題。領導干部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具體人,在公務活動之外也必然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與上下左右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聯系。而這些日常的個人“生活圈”、“交際圈”中,又最能觀察到和看清一個領導干部的黨性和個人品格。
鄉鎮黨委、政府是農村工作的“前沿指揮部”,是農村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前沿陣地,是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委、政府全部工作的基礎。鄉鎮領導干部肩負著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歷史重任。因此,加強鄉鎮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意義重大而深遠。
責任編輯 陳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