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團隊才是最好的團隊?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沒有爭議,即從個人角度講,每個人都愿意為團隊目標盡力,而從整體上講,這個團隊能創造奇跡,至少其成果遠遠大于個人努力之和。
每個人都想加入或打造一支令人羨慕的團隊,但這談何容易,連專門研究團隊的沃頓商學院教授詹尼弗都稱之為一種奢望。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他知道哪些團隊最值得推崇和學習。
1.林肯政府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至今仍是大多數美國人的偶像。在團隊建設與管理方面,他同樣堪稱楷模,取得的成就至今無人企及。
在1860年的共和黨全國大會上,林肯以一個簡單的理念打敗了黨內其它三位資深的提名候選人。當林肯贏得大選,正式成為美國總統之后,他出人意料地將三位競爭對手都攬歸旗下,而三位總統候選人也都愿意盡棄前嫌,共同為新政府效力,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在林肯之前,美國所有總統都喜歡招攬支持者入閣,即便到今天,林肯在這方面仍是一個最大的例外。對此,林肯的解釋也非常簡單:“這三個對手是我們這個國家中最有能力的三個人,我沒權力剝奪他們為國效力的機會。”
在林肯政府中,他的三個對手最后都擔任要職。威廉擔任美國國務卿,薩爾蒙成為美國的財政部長,愛德華則擔任美國司法部長。
讓最強的人組成一支最強的團隊,這種想法并不傳奇,傳奇的是如何管理才能讓強者眾志成城,而不是各有心思,甚至各懷鬼胎。古德溫認為,林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他有敏銳的觀察力,深知如何與別人共榮辱,而且還擅長使用幽默。
此外,從歷史資料研究中,人們還發現林肯很少感情用事。當他對某個人怒火中燒時,他會寫信,在信中發泄所有的憤怒,然后等自己的情緒完全平靜下來,就將信放在一邊,不會真正寄出。
2.Cirque du SoleiI馬戲團
在馬戲中,很多項目都需要隊員之間密切配合,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但如果僅僅只有這個標準,幾乎每一個馬戲團都稱得上優秀團隊,而不是只有Cirque du Soleil馬戲娛樂團才值得推崇。
Cirque du Soleil馬戲團成立于1984年,創始人名叫蓋拉利波特。1959年,蓋拉利波特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18歲那年,他離家去歐洲流浪賣藝。剛到倫敦的那個夜晚,蓋拉利波特身邊只有兩個手風琴、一個口琴和一把猶太豎琴,身上不到1000美元,為了節省開支,他不得不露宿在海德公園的長椅上。
流浪中的蓋拉利波特結識的都是騙子、小偷或游手好閑的人。但好學的他從一位街頭藝人那里學會了“吐火”,并與許多身懷“絕技”的街頭藝人成為朋友。于是從歐洲回到魁北克后,他就將新結識的街頭藝人們集結起來,創辦了以街頭表演為主的小俱樂部,這就是Cirque du Soleil馬戲娛樂團的前身。
此后十幾年間,Cirque du Soleil馬戲娛樂團雖然也經歷了一些起起落落,但在整個馬戲行業長期低迷的環境中,他們的營業收入提高了22倍。僅在2003年,全世界就有700萬觀眾觀看了該馬戲團的表演,創造了6.5億美元純利潤,這幾乎是任何一個馬戲團都不敢想象的。
Cirque du Soleil馬戲團作為一個團隊之所以極受推崇,不僅僅因為其收入與利潤奇高,更重要的,創始人兼CEO蓋拉利波特手下全是個性突出、很不好管理的街頭藝人。如今藝人更多,有3000多人,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蓋拉利波特能將這樣一批人管理得井井有條,上下同心,著實是個奇跡,令人嘆服。
與一般的小馬戲團不同,蓋拉利波特在公司設有CEO、CFO、COO等諸多職位,與華爾街最正規的公司結構和管理相仿。
為了留住核心管理人員,蓋拉利波特還擅長使用股權獎勵。同時,在馬戲團每年的利潤中,至少拿出10%回饋給員工,并專門留出資金,用于獎勵員工們對表演節目的創新。
3.“發現號”航天隊
航天員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需要高精密的配合。兩年前,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的宇航員接到的第一項重大選擇就是:是否能登上風河山山頂。
攀登風河山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為鍛煉航天員意志與協作意識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接近頂峰之前,隊員們已經背著重達50磅的野外包跋涉了4天,個個筋疲力盡,而且他們所到達的地方正起暴風雪,能見度極低。如果登頂,將不僅是對他們體力、耐力與意志力的極大考驗,而且有生命危險。
但他們選擇了前進,并登上了Chimney Rock,與山頂的最后距離不到500英尺。在那里,他們再一次做進退選擇。決定權留給了指揮官史蒂文,他果斷地主張繼續前進,因為在征求隊員意見時,沒人提出任何異議。
這樣的團隊正是美國航空航天局想要的,因為在執行航空航天任務時,類似的困難很多,需要他們精密配合,在正確的時間為同伴發出正確的指令,容不得半點猶豫與退卻。
為了訓練航天員之間的默契與配合,美國航空航天局設計有專門的課程與項目。航天員羅恩說:“訓練的目的不是想把誰清除出隊,而是把你真正變成團隊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不能與別人和好相處6個月,航空航天局不會考慮你入隊。”
4.寶潔公司
過去,雖然很多公司也都強調團隊與協作,強調淡化個人色彩,但與世界上最大的日用品公司寶潔相比,似乎都做得還不夠徹底,因為大家仍被辦公室層層的圍墻隔開。
2000年,拉夫利接任寶潔公司的CEO之后,他想挑戰這一傳統的辦公室分區觀念,以更好地鼓勵團隊與協作。于是2002年,他下令取消了所謂的高管層,變成了全開放格局,還增設了一個小起居室,以便大家進行一些相對隨意的聚會。同時,拉夫利還在這一層增設了很多小會議室,里面無線上網和打電話都非常方便。一起增設的還有咖啡屋,松軟的沙發,人造的壁爐,以及能隨時收看CNN與彭博財經的大屏幕電視。僅此一點就使整個總部大樓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又營造了開放與平等的氛圍。
至于這樣的辦公室風格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團隊協作意識,目前還不好論證,因為這只是拉夫利眾多改革中的一部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種風格極大地緩解了員工的壓抑情緒或等級意識,更有利于個人才能的充分發揮。
5.Cubs棒球隊
今天的美國Cubs棒球隊已經沒那么奪目了,但這不能抹殺它曾經的輝煌。1906年至19l0年那段時間,美國棒球界幾乎可以稱為Cubs王朝。因為在這4年時間里,Cubs曾獲得4面象征勝利的錦旗,還兩次獲得世界職業棒球大賽冠軍。
Cubs的成就主要歸功于兩個人,即游擊手喬與二壘手愛沃斯。這兩位內場球員配合得簡直天衣無縫,當時一位體育評論員曾大發感慨,稱兩人為“棒球場上的連體兄弟”。
與大家的想象不同,喬與愛沃斯在生活中并不是親密無間,相反,在場下兩人各過各的日子,有時還怒目相向。
兩位場下合不來的人在場上能精誠合作,這自然歸功于當時的Cubs棒球隊教練弗蘭克,他有獨特的方法,能激發隊中每個人都對球隊忠誠,對比賽勝利充滿渴望,全力以赴。愛沃斯在1936年接受采訪時說:“我與喬相互不太喜歡,但我們都一樣喜歡棒球,喜歡勝利,這就是我們球隊成功的真正原因。”
(摘自《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