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
教材分析:
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教學目標:
1.知識: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郁郁蔥蔥、湛藍、甜潤、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了解小村莊的過去和毀滅的原因。
2.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疑入文
1.教師播放發洪水錄像。
2.學生思考:發生了什么事? 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再讀課文,識記生字。
3.練習寫字,師范寫難字。
三、品讀釋疑,解決問題
過渡:從同學們的談話中我們知道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被洪水卷走了。那么課文中的哪一部分體現的是這一內容呢?
1.同桌讀課文,找一找哪個自然段寫了洪水卷走村莊?
2.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思考:當時的情況怎樣?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
3.找出雨下得厲害的句子,用“ ”畫出來。
4.默讀這句話,畫出句子中哪些詞語看出雨下得這么大?
5.指導朗讀。
過渡:洪水為什么來得這么兇猛?請根據自學提綱自學第二、三段。
6.匯報。
過渡:人們靠著斧頭,不停地砍樹,結果造成了水土流失,出現了沙塵暴、泥石流等災害。大家看,這個村莊怎么樣?(出示村莊被毀的圖片。)
四、討論交流,探索原因
1.出示小村莊美景和洪水過后圖片,讓學生對比。
2.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你心情怎樣?
3.討論:為什么這么美麗的村莊會落得如此悲慘下場?
4.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拓展思維,引發思考
除了課文中出現的亂砍濫伐破壞環境的現象外,你還知道哪些破壞環境的現象?我們應該怎樣做?
六、作業
課文雖然語言簡練,但是課文中的村莊美景,人們亂砍濫伐的情景,洪水來臨時的可怕場面,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請你從中選取一個場面,把它寫具體。
(作者單位:大慶市直屬機關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