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注·提”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十二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體會本文插敘、補敘兩者結合的寫作手法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研讀——升華感悟的閱讀實踐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把握契機,通過研讀重點段,體會重點句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運用插敘、補敘相結合的寫法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文中插圖的課件。
2.第三段中含義深刻句子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引題
1.導入:同學們,樹木家族人口眾多,它們當中的許多成員與我們經常見面,早已為我們所熟悉,我們來說說看(生充分說。)。大家的見識真廣,可是你們是否知道,這個大家族最近又添了一位新成員,它不但外表奇特,而且有一個很別致的名字——鳥樹。想認識它嗎?(生:想。)好,這節課我們就來結識這位新朋友,讓我們一同走近鳥樹,去領略它那神奇的魅力。(板書課題:鳥樹。)
2.依題設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圍繞主要內容,寫作意圖,表現手法等方面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究,感知內容
1.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
2.匯報各自的收獲。(引導學生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即對鳥樹的認識,初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作者的寫作思路、結構特點、重點句的深刻含義等。)
4.結合課后2題,幫助學生認識了解插敘、補敘的寫法,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5.討論:本文采用順序好,還是插敘、補敘好呢?(生發表見解。)
師:究竟哪一種寫法好呢?我想,只要我們留心故事的前因后果,揣摩課文的字句,一定會獲得滿意的答復,大家有信心嗎?
三、研讀重點,析文悟情
1.圍繞課文開頭的“心神不定”,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閱讀討論。
(1)女兒為什么會“心神不定”?
(2)哪些詞句表現出女兒的“心神不定”?
(3)從女兒的“心神不定”,你初步感悟出了什么?
(4)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心神不定”,體會小女孩為椿樹擔憂焦急的心情。
2.理解文中插敘部分內容,感受椿樹在小女孩的心中的重要位置。
師:面對著沒有葉子、沒有鳥兒的椿樹,小女孩傷心到了極點,就像失去了她最心愛的“笑笑娃娃”。那么,這棵椿樹對小女孩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
(1)自由讀課文的7、8兩段,思考小女孩為什么會對椿樹如此的擔憂?
(2)畫出文中描寫椿樹給小女孩帶來歡樂的語句,仔細讀一讀、議一議,你有什么感受?
(3)聯系上下文,說一說這一段中所寫的事發生在什么時候,插入這部分內容有什么作用?(擔憂的原因——感情深厚。)
(4)引導學生設身處境,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內容,分享椿樹給小女孩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3.探究“鳥樹奇觀”的奧秘,體會補寫的作用。
師:椿樹帶給小女孩無盡的快樂,可如今椿樹葉落了,鳥飛了,昔日的神奇樂園不見了,難怪小女孩會“心神不定”。可是沒過幾天,椿樹忽然長出了葉子,鳥兒又飛回來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課件顯示文中插圖。)
(1)那“鳥樹奇觀“是怎樣一番景象?(讀文賞圖。)
(2)女兒對“鳥樹奇觀”是怎樣解釋的?
(3)女兒的話,使我產生了怎樣的感想?(放課件:“人是講友情的,樹是講友情的,鳥也是講友情的,正因為萬物都在呼喚著友情,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好。”)討論交流,你是怎樣理解的,這句話對全文有什么作用?
(4)“鳥樹奇觀”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指名讀補寫部分,體會補寫的作用。
(5)(放課件:文中插圖)討論交流,“鳥樹奇觀”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6)指導學生帶著各自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人是有情的……”)。
四、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師:課文中的小女孩向我們展示的不僅僅是“鳥樹奇觀”,更重要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友好。在日常生活中,你們一定聽到或看到人與自然、動物、植物之間相互關愛、和諧相處的感人故事,我們先來說一說,然后再寫一寫。
(生紛紛談自己的見聞。)
結束語:友情打造和諧,關愛鑄就美好,讓我們為大自然播灑真情,奉獻愛心吧,讓世界因我們變得更加神奇美麗!
(作者單位:望奎縣富饒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