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制小學數學第8冊43~44頁。
教學目標:
1.在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中有所體驗,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
2.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認識什么是原始數據,學會用各種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能正確地完成統計圖表;并能初步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3.培養學生學習統計知識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教學重、難點:經歷、體驗統計的全過程并會正確完成統計圖表。
教學準備:計算機軟件、實物投影、水彩筆。
一、創設情境,激情引入
師:同學們,我初次來到南寧市。南寧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里的車流輛特別大。老師的家鄉——齊齊哈爾市的車流輛情況又是怎樣呢?你們想了解嗎?
生:想。
師:請大家看屏幕。(課件演示。出示20年前齊齊哈爾市龍華路單行道某一天某一時段1分鐘客車、小轎車、摩托車流量情況統計表。)

教師出示20年前齊齊哈爾市龍華路單行道某一天1分鐘客車、小轎車、摩托車流量情況統計圖。
(略。)
師:這是老師家鄉齊齊哈爾市20年前龍華路某一天1分鐘客車、小轎車、摩托車的流量情況。請同學們觀察統計表和統計圖,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生:1分鐘各種車的流量比較小。
師:這是20年前老師家鄉的交通狀況。那20年后的今天,還是這條路同一時段1分鐘客車、小轎車、摩托車的流量又是怎樣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師:老師來南寧市之前,給同學們錄了這條路1分鐘3種車的流量情況,你們愿意統計嗎?
生:愿意。
師:我準備用統計表的形式把你們統計的結果記錄下來。現在你們能完成這張統計表嗎?
生:不能。
師:那怎樣才能正確地完成這張統計表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在老師板書課題時,請同學們思考:從課題中,你們能想到什么?(師板書課題。)
生:統計的過程需要收集數據,還要整理數據。
【評析: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獲得齊齊哈爾市20年前3種機動車的流量情況的信息。學生通過對信息的分析,明確了學習目標,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探求知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師:請大家看錄像,然后匯報客車、小轎車、摩托車分別是多少輛。(生看錄像進行統計。)
師:錄像看完了,誰來匯報客車、小轎車、摩托車分別是多少輛呢?
生:沒記下來。
師:為什么沒有記下來呢?
生:放得太快了。
師:你們都是這樣想的嗎?
生:是。
師:那怎樣才能正確收集出這3種車分別是多少輛呢?
生:放慢一些。
師:你們同意他的辦法嗎?
生:不同意,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統計行駛中的車輛,車的速度不可能減慢。
師:在現實生活中統計行駛中的車輛,車的速度能減慢嗎?
生:不能。
師:不能,那怎么辦呢?請你們先想一想,好嗎?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合作。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同桌互相說一說,或者小組內說一說。
師:想好了嗎?
生:想好了。
師:下面請你們再看一遍錄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1號紙上進行收集,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放錄像,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一邊看錄像,一邊統計。)
師:誰來說一說你用什么方法進行數據收集?
生:用記“正” 字方法來收集的。
師:的確,在生產生活中人們習慣用正字來收集數據,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答用√ 、| 、● 、△ 、□ 、○來記錄。或2人合作,3人合作,4人合作進行統計。
【評析:通過第一次觀看錄像,學生產生認識沖突,自然而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或自主探究,從而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主人。】
師:同學們都很會動腦筋,想出這么多的方法。現在我們可以完成這張統計表嗎?
生:能。
師:你們用什么方法收集的?
生:我們3個人合作,小明數客車,小華數小轎車,小軍數摩托車。
師:你們這種方法真不錯,其他同學能直接完成這張統計表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我們還沒進行整理呢?
師:下面請同學們對收集上來的數據進行整理。(生活動,師巡視指導。)
師:整理完了嗎?
生:整理完了。
師:誰來匯報,你是怎樣進行整理的?請你到前面來匯報。
生:我是1個1個數。
師:你們都是1個1個數的嗎?
生:我是3個3個數的。
生:我是5個5個數的,有幾個5,就用5乘以幾,再加上零頭。
師:大家用1個1個數,3個3個數,5個5個數,3人合作數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請比較一下,你們喜歡上面的哪種方法呢?(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評價。)
生:5個5個數的方法好。
師:為什么?
生:“正”字方法好,計算快。
生:3人合作好,這種方法不用計算,直接填統計表,又快又準。
師:同學們,你們運用的各種方法都是可以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根據需要靈活地選擇和運用合適的方法。
師:現在我們可以完成統計表嗎?
生:可以。
師:客車是多少輛?小轎車多少輛?摩托車多少輛?
……
師:我們用各種方法收集到的數據,在統計學上,我們把它叫什么呢?
師:老師告訴你們,它叫原始數據。(板書。)
師:收集原始數據,然后呢?
生:對原始數據進行計算。
師:計算原始數據,也就是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板書:整理數據。)接下來呢?
生:完成統計表。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請大家再想一想,我們除了用統計表把收集、整理的數據呈現出來,還可以用什么形式?
生:還可以用統計圖。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統計表,在2號紙上完成統計圖。
師:誰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完成的統計圖?(生到前面展示統計圖。)
師:他完成的情況與你們一樣嗎?
生:一樣。
師:請大家觀察統計表和統計圖,你們能獲得什么信息?
……
師:請同學們把20年前和20年后這3種車的車流量對比一下,你又能獲得什么信息?說明什么呢?
生:20年后各種車的數量是20年前的幾十倍,說明老師的家鄉變化特別大。
師:的確,經歷改革開放20余年,我的家鄉齊齊哈爾市和南寧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評析:通過20年前和現在各種機動車的統計圖表中信息的對比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
三、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師:同學家庭的條件越來越優越了,電視機家家都有。電視臺的叔叔阿姨們為了合理地安排電視節目,委托我在這里開展一次“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的調查活動。電視臺的編導叔叔把節目分成五類:有兒童節目、影視劇節目、新聞節目、體育節目、文藝節目。
師:節目的分類我們知道了,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統計出你們喜歡各種電視節目的情況,并在3號紙上完成統計表。(學生分組統計,教師巡視指導。)
師:以上我們分別統計出了每組收看各種電視節目的情況,下面請同學們分別統計出全班收看各類電視節目的情況。
第1組統計全班同學喜歡收看兒童節目的情況。
第2組統計全班同學喜歡影視劇節目的情況。
第3組統計全班同學喜歡新聞節目的情況。
第4組統計全班同學喜歡體育節目的情況。
第5組統計全班同學喜歡文藝節目的情況。
(學生統計,教師填寫。)
師:看著這個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喜歡收看兒童節目的人最多。
……
師:以上我們對全班同學進行了“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的統計,所有同學都喜歡兒童節目。可是同時收看電視節目的還有我們的老師呀,成人的口味是不是和兒童的口味一樣呢?大家說怎么辦?
生:采訪聽課的老師。
師:由于時間的關系,每個同學只采訪一位教師,注意不要重復采訪。請同學們拿著5號紙進行采訪。
(生采訪并陸續回來進行數據整理;填統計表;師生共同合計收視人次。)
師:看著這個表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大部分老師喜歡××節目,收看××節目的人最少。
師:請同學們把這兩張表對比一下,你又發現什么?
生:成人和我們兒童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不同的。
師:此時,你想向電視臺的叔叔阿姨提出什么建議呢?
生:多安排兒童節目和××節目。
生:在節假日多安排兒童節目和××節目,那時侯我們和老師都有時間看。
生:節目安排要穿插開。
......
師:剛才,同學們利用學習到的知識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實踐活動,攝像的叔叔已經把你們的統計過程記錄下來了,電視臺的叔叔阿姨也一定會考慮你們的建議。
【評析:這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學生在實踐中既鞏固了新知,又使他們明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這培養了學生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達到了高潮。】
四、評價總結,延伸結束
……
總評:
本節課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關于“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的理念。特色如下:
一、讓學生選擇
以學生為主體,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學習中讓學生擁有選擇的權利。從學習方式看,選擇學習方法是學生的需要。例如,當獨立思考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選擇伙伴進行合作學習,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合作意識和依靠集體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讓學生親歷
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歷性,即讓學生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課堂上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地感悟學習材料。也就是說,要充分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經歷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建立概念,而不是只見結果忽略過程。
為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充分提供學生自主合作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強化富有個性的學習行為,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思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讓學生思維
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學中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富有個性。
如在統計車流量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寫“|”、“●”、“√”等收集數據的方法。在評說各種方法的優劣時,學生都能辯證地看問題,而不是以哪個對、哪個錯來簡單評價。這足以說明,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學習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
總之,本節課體現了課程標準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教師通過研究、討論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