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說過: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翰無比。哲人之言無疑是對寬容最生動直觀的詮釋。每當想起這番話,我不由地想到曾在《讀者》雜志上讀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少年潛進一幢公寓,正要進行偷盜時,突然發現一個病中的女孩躺在床上,那女孩面對偷盜者,沒有驚慌,而是用友善的態度微笑地問他是否找錯了門,并和這個偷盜者親切地交談。這個病中的女孩善待了這個偷盜者,維護了這位少年的自尊,后來這位少年經過努力,成了世界聞名的小提琴家。
試想一下,如果女孩沒有以一顆友善、寬容的心對待這個偷盜者,而是當場揭穿少年的“真面目”,結果可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也許又少了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
“諒解也是教育。”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說過。對別人的過錯能寬容原諒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學生犯了錯誤,多數都會后悔,希望得到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我們老師拉一拉,就能成為好學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可能毀了一個人,甚至釀成更為悲慘的結果。
于是,在以后的教育中,我試著以寬容的心來對待我身邊的每一位學生。
那是一個天氣很好的早上,課代表急匆匆地來“告狀”,說是班上的一位同學又沒有做作業。就是那個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的小個兒男生!我腦海里清晰地浮現出他的模樣。其實,他很聰明,可為什么常常不做作業呢?前幾回沒少挨我批評,但毫無效果。而且每次都說放在家里,忘了帶來。我明知他在欺騙但還是假裝信以為真,我找到他說:“你又忘帶作業了?嗯,這不怪你,要怪就要怪你的本子,怎么沒有跟牢你呀?”說完我朝他友善地笑了笑。第二天又一次交作業時,我問:“這次你肯定又忘帶作業了?”誰知,他漲紅了臉,激動地說:“不,老師,我帶來了!”我立即大加贊賞。在以后的幾個星期里,我發現他慢慢地改變了很多。現在,他已經能積極主動地上交作業了。
孔子云:“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寬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種巨大的人格魅力,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寬容蘊涵著一種殷切的期望和潛在的教育動力;寬容也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作為老師,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尊重和寬容,善待學生的“黑點”并加以正確地引導,讓我們的孩子在寬容的滋潤下,時時、處處感受著愛,在愛的陽光下,活潑、健康地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文登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