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節“鉛筆有多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
2.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測量記錄單、吸管、翻繩、鉛筆。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劉老師收到了一封小淘氣寫給你們的信,你們想聽聽信的內容嗎?
同學們:
你們好!我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拿給智慧老人看,沒想到他看完后笑個不停。我想讓你們幫我看看,他在笑什么,好嗎?(課件展示日記內容。)
今天早晨,我從2厘米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60米長的毛巾急急忙忙地洗臉。洗完臉,吃完早飯,我就去上學了。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坐到4米高的凳子上,開始認真地聽講。
師:同學們,你能告訴小淘氣智慧老人為什么笑嗎?
生:很多長度單位他用得不對。
師:日記中都說到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表示一下1厘米、1米的長度嗎?
師:米和厘米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師板書。)
【評析: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日記出發,讓孩子們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探索活動提供了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幫助他們復習了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讓他們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師:既然小淘氣日記中的長度單位用得不合適,你能幫他改一改嗎?
(當學生改到“4米高”的凳子的時候,發生爭議。)
師:看樣子,米和厘米用在這里都不合適,怎么辦呢?
師:這時就需要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幫忙。那么,1分米究竟有多長呢?它和米、厘米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先來認識它。(板書:認識分米。)
【評析:“將數學學習回歸生活”是新課程理念下轉變小學數學教育理念的一個重大命題。這一環節通過修改淘氣日記中“4米高的凳子”引發的爭議,引出這個知識點的探究必要性,并很自然地切入這節課的教學。】
二、同伴合作,探究新知
活動1:認識分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學具吸管和1號匯報單,同桌2人合作學習,一人先估一估它大約有多長,另一人再實際測量一下,并把估計和測量的結果填在1號匯報單中。(生活動。)
師:誰愿意說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生:用吸管的一端對準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幾就是幾厘米。
生:我們的格尺斷了一部分,沒有0刻度了。我把吸管對準了4厘米這個刻度,吸管的另一端指向了14厘米,用14-4=10厘米。(師課件配合。)
師:說得太棒了,這位同學遇到問題時能夠開動腦筋想出辦法去解決問題,這種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不但培養了孩子的合作意識,還培養了估測能力。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學生經歷了實踐的過程,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心情。】
師:同學們通過測量已經知道了我們手中吸管的長度是10厘米。像這樣,10厘米長的吸管我們也可以說是1分米。想一想,分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1分米=10厘米。
師:如果用字母dm來表示分米,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用字母怎樣表示?
生:1dm=10cm。
1.感知1分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格尺來,找一找這把尺子從哪兒到哪兒之間的長度是1分米,并用手表示一下1分米有多長?
生:從0到10之間長1分米。
生:從10到20之間長1分米。
……
師:找一找,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呢?
……
2.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老師在上課前發給每個小組一條同樣長的翻繩,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盡情地玩一玩,翻出美麗的圖案吧!(生以組為單位玩翻繩游戲。)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翻了那么多美麗的圖案,真是羨慕極了。那你們想知道這根翻繩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測量方法測量出它的長度吧!
組1:我們用格尺量,一個格尺是20厘米,量了5次,它長100厘米。
組2:我們直接用米尺量,它長為1米。
組3:字典的寬為1分米,用字典的寬量了10次,所以長10分米。
師: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出了這樣幾個結果,那么誰的翻繩長一些呢?我們來比一比。
生:一樣長。
生:1米=10分米=100厘米。
師:通過我們量一量,比一比,發現米和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米=10分米1m=10dm。
【評析:通過游戲讓學生感受米、分米和厘米這些長度單位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它們就在我們身邊。同時,為學生創造了自由表達、廣泛交流的機會。】
活動2:認識毫米。
1.鉛筆有多長。
師:鉛筆是同學們最親密的伙伴,取一枝你最喜歡的鉛筆讓大家看看。
師:你的鉛筆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要求:兩名同學估計,兩名同學測量,一名同學記錄,一名同學組織活動。然后把學習結果填到2號匯報單中。
生:我們組測量鉛筆長度時,1名同學估計16厘米,另一名估計15厘米。經測量結果是16厘米還多3個小格。
……
師:在測量鉛筆長度時,測量的結果是多少呢?
師:你能根據他們的身高選擇合適的單位嗎?
生:螞蟻長4毫米,小花狗高50厘米,熊貓高7分米,長頸鹿高5米,小猩猩高90厘米,猩爸爸高1米,猩媽媽高12分米。
師:小動物們在一起快活地游戲著,這時不知為什么小猩猩一家爭吵起來了。原來它們為誰高誰矮爭論不休,同學們快幫幫它們吧!
生:猩媽媽最高,小猩猩最矮。因為1米=100厘米,12分米=120厘米。120>100>90。
師:同學們太聰明了,幫助了小猩猩一家,它們非常感謝你們。小猩猩想到家中2米高的柜子里拿出它們最喜歡吃的桃子送給你們,可是小猩猩最多能摸到高15分米的地方,它該怎么辦呢?最少要搭多高的椅子呢?
……
【評析:通過創設幫小動物們解決問題的情境,來設計開放性的練習,學生可在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 ,挖掘潛能,培養探究與思考的習慣。同時滿足了學生個體的選擇需要,使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數學,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學習內容的拓展,培養了創新意識,同時也向學生逐步滲透了情感教育。】
三、暢所欲言,談談收獲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過得開心嗎?為什么?
生:開心,因為我們幫助許多小動物,也學會了很多新知識。
……
師:看來幫助他人,收獲知識都能讓同學們感到快樂!那就讓我們在今后學習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去感受數學帶給我們更大的樂趣吧!
簡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劉老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跳出來,大膽嘗試將新的課程理念落實在新教材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趣:教學設計充分體現趣味性。整節課教師把小淘氣的故事貫穿始終,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激發他們興趣的同時,讓他們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新。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無論是教學目標的定位、學習材料的選擇,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都透射出一種嶄新的教學思想。
動: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讓學生抓住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提煉、研究素材,進而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對知識歸納整理等一系列教學實踐活動,都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課堂教學方法求活。通過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等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情:實現了民主、開放、興趣、情感。課堂教學中劉老師十分關注師生情感交流,教師的評價親切、自然、恰到好處,使學生在身心愉悅的環境中,獲取情感體驗和感悟做人的道理,真正實現知識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總之,這節課教師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現實生活和兒童經驗出發,創造了一個比較感興趣的,又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實踐與思考。真正地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體驗成功、體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