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于圖書館偶得一書《廣釋詞》,作者徐仁甫。其人非嚴師名門之后,其書有狗尾續貂之嫌,本只想胡亂翻翻,不成想看了兩頁,竟不忍釋卷。
徐仁甫原是四川師范學院老師,前后用了六年時間寫成《廣釋詞》一書,欲補《助字辨略》、《經傳釋詞》、《經傳釋詞補》、《經傳衍詞》、《詞詮》、《古書虛詞集釋》、《詩詞曲語辭匯釋》等七書的遺漏,在虛詞用例方面多有發見。其自敘增廣前人之類有四:廣詞、廣義、廣例、廣時。探求方法也有四:據互文以求同義,據對文以求反義,據異文以求近義,據同文以求異義。全書十卷,涉虛詞近千,例句何止數萬,用力之勤,搜羅之廣,可見一斑。
讀《廣釋詞》,給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全書廣舉詩例,多以詩證詞。虛詞之于詩歌尤為重要,實詞乃詩之骨肉,虛詞是詩之性情。詩之韻味,詩之意境,詩之能余音繞梁,全在虛詞運用,詩人多明此理,徐先生亦精此道,我想這大概是全書常用詩例的原因吧。前人釋虛詞多從經傳人手,徐先生卻于詩歌處另辟蹊徑,故能發前人之所未見,其對虛詞理解之深。見解之精,常令人拍案叫絕。茲舉數例如下:
行——正
“行”猶“正”,時間副詞。宋子侯《董嬌嬈》:“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不知誰家子,提籠行采桑。”“正”“行”互文,“行”亦“正”也。言提籠正采桑也。謝莊《喜雨》:“合穎行盛茂,分穗方盈疇。”“行”“方”互文,“方”猶“正”.“行”亦“正”也?!?韓愈)《苦寒》:“日萼行鑠鑠,風條坐檐檐?!薄靶小薄白被ノ模白豹q“正”(見《匯釋》),則“行”亦“正”也?!R綸《酬暢當嵩山尋道士見寄》:“聞逐樵夫行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時?!敝^聞逐樵夫正看棋。推之《史記·夏侯嬰傳》:“漢王怒,行欲斬嬰?!敝^正欲斬嬰。吳昌瑩訓“行”為“且”,不切合。字書亦失此詁。
依——人
“依”猶“人”,名詞。吳俗謂“我”為“依”,樂府詩歌中常見,茲不著,著其作“人”用者?!蹲右垢琛罚骸绑耙魈们埃皭澥箖z愁?!薄锻纷鳌绑傍Q空堂,感悵令人憂”?!秾り枠贰罚骸半u亭故儂去,九里新依還。送一卻迎兩,無有暫時閑?!薄队衽_》兩“儂”正作“人”。……又(《讀曲歌》)“聞歡得新儂”,即聞歡得新人。又《子夜春歌》:“春桃初發紅,惜色恐儂摘?!敝^惜色恐人摘。又《夏歌》:“赫赫盛陽月,無儂不握扇?!敝^無人不握扇。……
以上二例訓釋,或誤釋,或不見于《助字辨略》、《經傳釋詞》、《經傳釋詞補》、《經傳衍詞》、《詞詮》、《古書虛詞集釋》、《詩詞曲語辭匯釋》等七書,《廣釋詞》之后的《漢語大詞典》則收有此二義。
僅——逕 “僅”猶“逕”,逾也,至也,言其多。程度副詞。杜甫《泊岳陽城下》:“江國逾千里,山城僅百層。”“逾”“僅”互文,“僅”猶“逾,”也?!坝馇Ю铩?,“僅百層”,皆言其多?!皟H”一作“近”者,不知“僅”發展有“多”義,只知“僅,,原為“少”義而改也。白居易《初出藍田路作》:“潯陽僅四千,始行七十里。”渭潯陽逕四千之多,始行七十里耳。以上二例,《詩詞曲語辭匯釋》釋“僅”為“庶幾”之辭,乃言其少,非也。
乍——時
“乍”猶“時”,偶或也,時間副詞。王融《巫山高》:“煙霞乍舒卷,蘅芳時斷續。”肖綱《孌童》:“媚眼時含笑,玉手乍攀花。”肖繹《詠霧》:“乍若飛(一作輕)煙散,時如佳氣新?!扁准缥帷顿x得池萍》:“風翻乍青紫,浪起時疏密?!标愂鍖殹段杳哪铩罚骸傲糍e乍拂絯,托意時移柱?!毙炝辍对伻杖A》:“時從高浪歇,乍逐細波移?!薄陨辖浴皶r”“乍”互文,“時”訓“偶或”則“乍”亦猶“偶或”也。
以上二義亦或誤釋,或未見于前人之書,也不收于其后的《漢語大詞典》,由此更可見徐先生之卓見不凡,《廣釋詞》之于后學不可或缺也。前人論著書曾說:“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無,而后為之,庶乎其傳也與!”《廣釋詞》是也。
《廣釋詞》成書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條件有限,手段落后,又正值十年動亂,年近八旬的徐先生著作此書所遇到的困難可以想見,他的治學精神與毅力令我們感動,更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