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仙話——神話的中國特色
戰國時代,一種特殊的神話從神話母體中誕生并逐步走向獨立,這就是以長生不死與快樂自由為宗旨的神話,通常稱為仙話。非常特別的是,在紛繁多彩的世界古代神話王國中,這種特殊的神話為中國所獨有,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若就文化創造的深層動因而言,神話中的仙話材料乃是原始人類生命意識覺醒的產物。神話為仙話提供了母體,仙話從神話母體中誕生,并成為一種特殊形態的神話。雖然在廣義神話思想概念里,仙話與神話原來沒有太大的區別,中國古代的一些著名神話人物,如黃帝、西王母、嫦娥、瑤姬等,既是神話人物,也是仙話人物,長生不死的思想原是神話與仙話所共有,但是若就其無限延長生命的渴望以及對生命修煉和快樂自由的追求等方面來說,仙話比神話有著更為深刻的內涵和更加豐富的寓意。
據聞一多先生考證,神仙長生不死思想是從西方羌人死后舉行火葬企求靈魂升天的儀式傳來。他認為,西方羌人稱火葬死者為“登遐”,又作“升霞”,意謂火化時靈魂乘火上升于天?!冻o·遠游》云:“載營魂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營魂”即魂魄,這兩句詩寫的就是靈魂乘火升天的情景。齊國人的先祖本來出自西方羌族,火葬死者的風俗帶來的靈魂不死觀念是神仙說的主要來源。袁珂先生則認為仙話起源于春秋時代至戰國初年燕齊濱海的民間,起初或是受到海市蜃樓幻景的影響,因而傳述海島上有仙人,仙人都快樂逍遙不死?!妒酚洝し舛U書》中有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使人人海求不死之藥的記載。隨著這種神仙思想的傳播,在《山海經》、《楚辭》中便摻進了仙話內容。
《楚辭》、《山海經》所含的仙話材料極其豐富。在《離騷》、《遠游》、《九章》、《卜居》、《漁父》,乃至后人仿作的《九辯》、《借誓》、《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九思》等篇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仙游”思想和個體修煉行為,以《遠游》為最;《山海經》中含有仙話思想的神話材料則多在海外、海內與大荒諸經中。我們從這兩部書的相關材料中,能夠明顯地看出仙話從產生直至完全成熟的過程。
二、遠國異人神話——仙話的雛形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云:
“(鄒衍)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日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p>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戰國之時人們對世界構成的設想:世界分為如中國者凡八十一,又九九分為九個小九州,合成一個大九州。中國為居中一小九州之中心。小九州外有裨海環繞,其余八個小九州均在裨海外。大九州外更有大瀛海環之。大瀛海之外,便是天地交接的邊際。僅是這種世界構成的想象,便充滿神話氣息。這種想象和《山海經》中國外是海、海外是荒的構成完全吻合。
因此,四邊遠方的國度便成了“絕域之國”,其人也就成了“殊類之人”。由于這些國家和奇異人類決不是生活中所實有的,而是古人的想象,因而具有神話的性質。這些也就是所謂的“遠國異人”神話。
《山海經》中的“遠國異人”神話絕大多數在《海外經》和《大荒經》中。那里的國度充滿神情異景,其國民形體與稟賦各有不同。僅從這些國家的名字看,就可以判斷是屬于神話傳說而非現實實有。如《山海經》海外四經中所記南方的三首、長臂、歧舌、貫胸、羽民、交脛等國;西方的三身、女子、長股、一臂、奇肱等國;北方的一目、無腸、跛踵等國;東方的大人、玄股、黑齒、毛民等國。其民不僅形態奇異,而且有超常的技能。
《楚辭》中也有豐富的遠國異人神話材料,可以與《山海經》相互印證。
(一)大人國
《海外東經》:“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船?!薄洞蠡臇|經》:“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日大人之堂?!薄逗M獗苯洝罚骸按笕酥性诤V小!薄洞蠡谋苯洝罚骸坝腥嗣淮笕?。有大人之國,麓姓,黍食?!?/p>
《楚辭·招魂》有相關材料者三:
“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托些,長人千仞,唯魂是索些。”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p>
“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參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第一則材料,王逸注曰:“言東方有長人之國,其高千仞,主求人魂而食之也?!薄墩谢辍分写舜笕嗽跂|方,與《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所記大人恰相吻合。第二則材料,王逸注日:“言有丈夫一身九頭,強梁多力,從朝至暮,拔木九千枚。”此乃神話天堂中和虎豹、豺狼共守天堂的“大人”。第三則材料則是把守地府的大人。
(二)雕題黑齒
《海外東經》:“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海內南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據此,黑齒乃帝俊之后,有著帝俊之裔最明顯的“使四鳥”的特征,故黑齒國乃神話之國度無疑。
《楚辭·招魂》:
“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股為醢些。”
王逸注曰:“言南極之人,雕畫其額,齒牙盡黑,常食贏蟮,得人之肉,用祭祀先祖,復以其骨為醢醬也?!蓖跻菀詡髡f中實有的遠方人類釋之,顯然不得其解。
(三)羽人、羽民
《海外南經》:“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畢沅注曰:“《淮南子·地形訓》:‘有羽民’;《呂氏春秋》云:‘禹南至羽人之處’;王逸《楚辭章句》曰:‘或曰,人得道身生羽也’?!薄洞蠡哪辖洝罚骸坝杏鹈裰畤?,其民身生毛羽。”
《楚辭·遠游》:
“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
王逸注曰:“因就眾仙于明光也。丹丘,晝夜常明也。《舊懷》曰:‘夕宿乎明光’,明光即丹丘也?!渡胶=洝费裕河杏鹑酥畤凰乐??;蛉眨喝说玫郎砩鹨病!蔽覀儚倪@則材料以及王逸的注解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遠國異人”神話與仙話的關系。
“遠國異人”神話是遠古人類的智力和生產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時的產物,是原始先民根據傳聞,憑借神異的想象,對遠方異族形態、行為、習慣和技能帶有夸張性的描述,既是遠古人民駕御自然能力欲望的表現,也是他們對外面世界積極探求的反映。這些“遠國異人”神話是仙話的雛形,《楚辭》、《山海經》“遠國異人”神話體現了仙話的原生面目。
三、長生不死思想——仙話的核心內容
長生不死思想是仙話的核心內容。《山海經》神話材料中的仙話,多以長生不死為主題,或天生長壽,或畫似仙人,或無須子嗣,或死而復生,鮮明地顯示了仙話的本質特點。
《海外南經》羽民國。郭璞注曰:“能飛不能遠,卵生,畫似仙人也。”此經又云:“不死民在其(穿胸國)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p>
《海外西經》有軒轅國,“其不壽者八百歲”;又有白民國,其中有黃獸,“乘之者二千歲”。
《海內西經》昆侖山開明獸北有不死樹;開明獸東有巫彭、巫抵……諸巫操不死之藥以療為貳負之臣所殺的(穴契)窳之尸。
《海內北經》有犬戎國文馬,“乘之壽千歲”。
《大荒南經》有巫山帝藥,“八齋”,郭璞注日:“天帝神仙藥在此也?!碑敿床凰浪?。又有云雨山,“有赤石焉升欒,……群帝焉取藥”,亦當是不死藥。
《海內經》有不死山;又有肇山,“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郭璞注:“柏高,仙者也。”
《海外北經》:“無啟之國,在長股東,為人無啟?!惫弊⒃唬骸捌淙搜ň邮惩?,無男女,死即埋之,其心不朽,百廿歲乃更生?!睙o啟,就是沒有后嗣的意思。這是變相的長生不死。
《楚辭》中亦有壽而不死的仙話材料以及對此的發問:
《遠游》:
“貴至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仍羽人之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
詩人極明白地宣示著追求長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與《山海經·海外南經》羽民國之記載相吻合。
《天問》中有如下三則材料:
“何所不死,長人何守?”
此則針對《山海經》“不死民”與“長壽國”發問。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這句是概括問昆侖山是神山,登之可以成仙,食其物可以不死之論。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長?”
王逸注:“言彭祖進雉羹于堯,堯饗匙之以壽考。彭祖至八百歲,尤自悔不壽,恨枕高而唾遠也。”
四、快樂自由——仙話成熟的標志
神話的仙話化始終圍繞長生不死與快樂自由兩大核心內容展開。其中長生不死是仙話的核心,快樂自由則是從長生不死引申出來的。《山海經》神話中的仙話有的以長生不死為中心內容,有的以快樂自由為核心主旨,這并非僅限于《海經》部分,比較古老的《山經》部分同樣含有這樣的仙話材料?!段鞔稳洝罚?/p>
“又西北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食,其味如飴,……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天地鬼神,是食是饗。”
黃帝服食玉膏,天地鬼神服食峚山之玉榮,都不僅僅是以長生不死為核心內容,而是重在追求冰心玉潔、快樂自由的個體生命修煉。
《楚辭》中有著許多類似的材料。如“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糜以為糧?!?《離騷》)“援北斗兮酌桂漿”(《九歌·東君》),“登昆侖兮食玉英”(《九章·涉江》),“搗木蘭以矯蕙兮,鑿申椒以為糧”(《九章·惜誦》),“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遠游》),“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九章·涉江》)。這雖說是寫屈原的抱負,但也反映出主人公注重個體生命的修煉以及登昆侖山就可以長生不老的仙道思想。
在以上《楚辭》相關材料中,我們看到主人公所追求的是一個冰清玉潔的超現實的虛幻世界,以個體生命的修煉為核心。上文所引的飲墜露,餐落英,折瓊枝,酌桂漿,搗木蘭,鑿申椒,多與傳說中的仙藥有關,亦與《列仙傳》所載的仙人啖百花,食松脂,煮石髓,煉云母相類似。
不難看出,《楚辭》中以“遠游”為主題的系列作品中的仙話與后世的游仙詩是有重大區別的。它超越了以長生不死為主旨的游仙詩中的仙話,而著重表現對個體生命的修煉與對遺世獨立的追求與享受,這種仙話的文化背景也不再屬于仙話——方術體系,而是屬于神話——巫術體系。它和《山海經》中有關黃帝的記載一樣,是一種高級形態的神話,是仙話完全成熟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