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要求寫人物為主的作文一篇,女兒寫的是她外婆:
“我的外婆有著一張最慈祥的老太太臉相,她皮膚白白的還透著紅,年輕時特愛整潔,特清爽,黑油油的短發用兩顆發夾別在耳后一絲不亂。她的愛干凈是出了名的,很多時候為此把自己和別人都弄得很累。有一次她的女兒也就是我媽,要去學校做大掃除,她就非讓女兒換下花裙,穿一條打了補丁的褲子去學校。當女兒的說做完清潔我還得排練節目呢, 怎么能穿補丁褲?當媽媽的則說排練節目前你還得打掃衛生呢,裙子弄臟了怎么辦?母女倆就這樣扯個沒完。那時我媽還是一個特臭美的小姑娘,不肯穿補丁褲,她都急哭了……”
接著女兒還描述了她外婆的凡立丁褲子,東方呢衣服,還有那口其貌不揚的老式牛皮箱,里面裝著外婆不輕易示人的各色綢緞和一對麻花銀手鐲,一根笨重無比的金項鏈……
看著女兒的作文,我有點發呆。整篇文章就第一句話我想得通,可其它事情她是怎么知道的?她怎么把她外婆的特點把握得這么準確?黑短發、兩顆發夾、酷愛干凈——要知道女兒基本沒和她外婆一起生活過……她怎么知道那口老式牛皮箱?
我拿著作文提出疑問,女兒奇怪地盯著我說:媽你糊涂了?這不都是你平時老跟我叨叨的嗎?我半信半疑道:真的嗎?我真的對你說了這么多嗎?
但我很快就明白過來了。是的,是我無意中說給她聽的。在我內心深處,不也一直有一個女人嗎?雖然我從來沒有見過她,但打小時候我媽就給我講述她的故事,我就知道了她梳著發髻,穿中式對襟衣服,她一手刺繡及針線活兒特別棒,是有名的巧手媳婦。沒事就守在一只笸籮前,拿起里面繡了一半的鞋面,或者是還沒縫完的女兒的花衣……
這個女人就是我的外婆,她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但從我母親的口中,她一點一點的又活了過來,栩栩如生地活在了我心里。在不經意中,我已是那么深深的把她根植于心中。
我曾經對中國家族譜系不排母系的列祖列宗表示過不滿,曾經對宗祖祠堂不祀奉女性先人覺得不平,但此刻,我突然心平氣和了許多。原來女性自有一種傳承方式:母親給女兒說外婆的故事,家族中的女人就用了這種方式代代相傳。她們不必把自己的名字貼在那發黃發脆的家譜上,她們不要去爭祠堂里的死人牌位,在口授心傳的故事中,她們就直接活在后人的心中,一個個眉眼鮮活,神情生動,呼之欲出。
我開始想象,我的女兒以后會怎么給她的孩子講述外婆也就是我的故事。她少不了這樣說:“那時你的外婆呀,別看她每天得穿上職業裝,中規中矩地去坐辦公室,但一回家,她就立即蹬掉高跟鞋,換上一套說不上好看但絕對舒服的睡衣,打著赤腳在屋里走來走去。她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為自己沏好一杯香茶,然后端進書房去,打開她那臺老掉牙的電腦——你問電腦怎么個老法?那時還流行什么奔2奔3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