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眾多越劇票房和戲迷團隊中,上海靜安越劇團之友聯誼會辦得頗有特色。它是由專業票友、戲迷與專業院團聯手打造的,并由專業劇團領導兼任會長,并經注冊登記。創辦初期,聯誼會只有會員十多人,十六年以后,已有七百之眾。本著“團聚培育戲迷,宣傳普及越劇,弘揚戚畢流派藝術”的宗旨,聯誼會在加強專業和業余的聯系、增進演員與戲迷的友誼、提升戲迷藝術修養和欣賞演唱品位方面,都有不少收獲。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越劇陷入低谷。正當上海靜安越劇團業務團長邱國榮為如何吸引觀眾犯愁時,自幼酷愛越劇的吳敬祺找上門來,告訴他和一群戲迷想籌建一個戲迷沙龍,弘揚戚畢流派藝術。邱團長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改變觀眾結構、擴大觀眾群的好辦法,他當即應諾以劇團名義組織聯誼會并擔任會長。此個方案還得到了戚雅仙、畢春芳的贊賞,她們欣然為聯誼會題了詞。
聯誼會成立后精心策劃、組織了多種活動,濃郁的越劇氣氛、多彩的流派唱腔、自娛自樂的生活情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戲迷參加。聯誼會舉辦的成人戲迷、少兒戲迷越劇演唱培訓班,由專業劇團演員授課,從發聲、吐氣、唱腔、身段等基本功教起,邊唱邊練,使一批又一批學員學會了如何欣賞、演唱越劇。為切實提升學員的唱功和演技,專業演員還與學員一起排練,演出經典選段和折子戲,為戲迷充當配角、甘做綠葉。劇團導演、樂隊、舞臺、燈光、服裝等也常抽出時間為戲迷服務,加快了業余票友成熟的進度。參加過培訓班的近百名戲迷,唱起來有板有眼,演出時像模像樣,有的還成了業余演唱比賽的得獎“專業戶”。
聯誼會還組織票友戲迷前往“越劇之鄉”嵊州進行尋根之旅,參觀越劇發源地,拜訪名家后裔和越劇新人,考察越劇的發展歷史,并與當地演員、戲迷同臺切磋。就這樣,聯誼會宛若一條堅實的紐帶,把越劇戲迷緊緊地聯結在了一起。
聯誼會的初衷之一,就是讓成千上萬的觀眾走進越劇劇場。多年來,會員們去社區、下里弄,每周一次舉辦“大家唱”,為居民送戲上門。他們輪流登臺,展示技藝,讓自己過一次戲癮,讓別人享一種愉悅。他們臺上是演員,臺下是觀眾,和慕名而來的居民一起看戲,其樂融融。
每當逢年過節或是盛夏納涼期間,聯誼會還組織演唱隊組成一臺精彩的節目,去為社區、街道、敬老院等演出。演唱隊隊員能文能武,不但會演傳統劇目和經典現代戲,還時常結合生活現象自編自演小戲。演身邊人、唱身邊戲,通俗易懂、親切感人,每次演出都引來滿場觀眾。
聯誼會的節日,是每年一至兩次大型專題演唱會。為紀念戚雅仙逝世3周年,聯誼會舉辦由專業和業余演員聯袂的“又聞雅韻仙聲”專題演唱會,劇場座無虛席,多次出現舞臺上下齊聲高歌的動人情景。據統計,聯誼會的上述三個層次系列演出,每年都在500場次以上,觀眾人次達萬余。聯誼會不但吸引了一批老觀眾,更培育了一大批新觀眾,流失的觀眾群又流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