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兩年來勁吹少兒頻道開播的旋風,少兒節目對當今少年兒童正在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數據表明,4~14歲兒童平均每天接觸電視的時間為2小時22分鐘。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的12年時間里,兒童接觸電視的時間長達1萬多小時,遠遠超過他們學過的任何一門課程的時間。因此,少兒電視節目對于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方面的發展,影響尤為巨大和深遠。
不同的受眾群體有不同的收視心理和收視習慣。所以我們少兒節目要傳遞良好的價值取向,提供健康成長的平臺,就要先了解自己的受眾,了解他們的收視興趣點,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找準節目的定位,為節目創作打下堅實基礎。作為少兒節目的從業者,筆者結合自身節目運作經驗,從觀念、形式以及內容這三個方面談談少兒節目創作的理念。
觀念:孩子視野
少兒節目的從業者擁有一雙孩子般的眼睛,孩子般的心態,用孩子般的視野觀察和認識世界,將是真正科學的少兒節目理念。把這一理念運用到節目創作中,則可具體體現在解說詞的撰寫、畫面拍攝等方面。
少兒節目解說詞的撰寫首先要注意對兒童的稱呼,這實際反映的是對兒童是平視還是俯視的姿態問題。許多少兒新聞動輒稱“孩子們如何如何”,這樣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如何讓兒童產生親近的感覺呢?把“孩子們”改稱為“小朋友們”或“同學們”,相信效果會好得多。同樣道理,由于解說詞是說給兒童聽的,所以語言務必簡練,句式盡量簡短,用詞盡量淺顯易懂,盡可能做到形象化、趣味化,瑯瑯上口,明白曉暢。
拍攝少兒節目的時候,鏡頭要放低,視角與兒童平齊。如果節目由少兒記者拍攝,這不成為問題,如果是成人攝像,恐怕就要把攝像機夾在腋下或者是蹲下來拍攝了。此外,由于兒童的思維呈跳躍型,收看節目的興奮點較短,所以少兒節目特別是新聞類節目在剪輯節奏上要明快、流暢,切不可拖泥帶水。同時,由于兒童對細節和情節性的東西更為關注,所以在遵守蒙太奇規律的前提下,少兒節目特別是新聞節目中大全景、長鏡頭的運用不要太多太長,否則會使兒童的收視興奮點下降,從而影響他們的收視興趣。
形式:陽光娛樂
娛樂化表現是少兒電視節目中最凸顯最有效的一種形式。以少兒的視角看電視,他不可能嚴肅地受教,莊重地審美。懵懂發育中的他們,需要的是尊重交流的影像伙伴,讓他們融入陽光健康的娛樂中。著名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認為,兒童與生俱來就向往追求“快樂”,這是他們的本能,是一種“本我”狀態。
福州電視臺少兒頻道針對低幼兒童開設的《聰明逗》欄目滲透了這一理念,節目形式生動,設計巧妙。《聰明逗》采取的是主持人海娃姐姐與頻道寶寶逗逗一起搭話的主持形式。由于逗逗是一個由工作人員操控的小手偶外加配音,所以整個主持有趣、夸張,帶有很強的娛樂性。同時采用雜志的編排手法,將兒童感興趣的東西分門別類,針對不同年齡段設置了五大板塊。每塊節目都融趣味性、知識性、互動性于一體,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做“營養配餐”。在各類年齡段的節目安排上,注意以“玩中長智、樂中得益”為中心,如“故事城堡”節目根據少兒特有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生動的形式表現豐富的內容,營造出一個與現實若即若離的童話般的世界。故事中不僅有海娃姐姐模仿好幾個故事人物惟妙惟肖的聲音,同時精美、生動的配圖更是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在這個輕松活潑又略帶些神秘的氛圍當中,節目讓各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到《聰明逗》“故事城堡”中講故事、配音,在娛樂中讓他們學會很多知識、懂得很多道理。
開展活動是少兒節目倡導陽光娛樂、凝聚人氣的重要手段。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較低幼兒童有更多的社會認同感,他們更需要在參與節目中獲得成就感。所以我們努力通過現場參與、熒屏上下互動等形式來滿足他們在競賽娛樂中受到應有尊重的心理需求。我們借助一些欄目如《向日葵》與福州市教育局共同舉辦首屆福州市中小學生校園辯論賽,既發揮了少兒頻道多搞活動的特色,又使青少年朋友在節目中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識到自身的社會價值,讓同學們在參與中真正了解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
內容:全程成長
好的少兒頻道、少兒節目是全程跟蹤、伴隨、引領少兒成長的,這其中包括認知教育、娛樂消遣、心理調適、群體認知、集體和社區觀念、自強自立、道德和公共利益等。決不要為一時利益所趨貿然迎合,做了少兒精神的惡魔使者。少兒節目的“公益”性是少兒節目創作最重要的目標。公益,是一種價值取向,是一種傳播理念,更是一種為了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而負的責任。要通過我們的節目、活動,為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樹立一個健康的價值觀。當然,這種健康的價值觀不是硬加給的,而是通過生動有趣的節目潛移默化的影響得來的。
怎樣的價值觀才是我們應倡導的健康的價值觀?健康的下一代,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從而為將來的成長打下基礎。而我們倡導的健康的價值觀就是:有能力、善學習、有知識、能合作、有修養。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節目,給孩子們傳達這些健康的價值取向。
如何通過電視節目去樹立這些健康的價值觀?在過去的近兩年中,福州電視臺少兒頻道設立了多檔蘊含這些健康價值取向的節目。2007年,隨著節目的全新改版,公益性在我們節目中將會有更好的體現。在我們推出的一批新板塊中,有一個板塊名為“天天寶貝秀”——幼兒園總動員大型戶外活動板塊。這一板塊設在《聰明逗》欄目中,它并不像其他很多戶外節目那樣,片面追求收視率、追求廣告效益。我們主要是希望通過活動,給兒童傳達一個暗示,即不能依賴社會、依賴父母,只有通過自身能力的培養,爭取自己所需的生活才是正確的。
電視媒體間的競爭關鍵在于節目,節目之間的競爭關鍵在于精品。少兒節目的創作人員只有強化精品意識,努力把握少兒特征,貼近少兒的生活和實際、以少兒的視角觀察生活、反映生活、理解生活。用帶有童趣的視角、語言去反映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場景,編孩子之所想、拍孩子之所為,才能從創作理念上避免“成人化”的不良傾向,使少兒電視節目真正貼近兒童,服務兒童,為少年兒童營造出一個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作者單位:福州電視臺少兒節目中心)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