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生活群體,它不僅是社會的細胞,也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生活時間最多的地方。健康的家庭及其家庭生活,不僅是社會穩定的基礎,而且是每個家庭成員獲得健康心理和生理的保證。
維護家庭心理衛生,以下幾條可供參考。
(1)牢固樹立社會主義婚姻家庭的幸福觀。家庭中應講究民主,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照顧,把夫妻雙方的幸福凝聚在一起。每位成員都要共同維護家庭的安定團結。
(2)夫妻雙方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夫妻是家庭中的核心角色,應承擔家庭義務,萬事顧全大局。首先做到不斷深化夫妻感情、講究倫理道德、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修養、更新思想觀念。其次夫妻問要互相諒解、體貼、支持、忍讓,有時甚至還需要做出犧牲。雙方本著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盡可能在子女教育、老人撫養、經濟開支等方面統一認識,注意在子女面前維護對方的威信,妥善處理好工作、事業及其他社交活動與家庭生活的沖突。
(3)正確對待家庭成員所發生的不良的生活事件。家族中有人重病、車禍、失學、下崗、失戀、經濟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不要因個人的得失,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斤斤計較,傷了自家人的和氣。
(4)讓家庭里充滿愛。愛是家庭幸福和快樂的源泉,愛他人和被他人愛,會化冷漠為溫暖。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之愛的家庭中,即使遇到挫折和不幸,也會很快從消極情緒中擺脫出來;反之,生活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里,則煩惱和憂愁將緊緊纏繞著你。因此,要改善家庭氣氛,使家庭快樂,每個成員必須做到向所有的人奉獻愛心。
(5)盡量滿足家庭成員的合理需要。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情緒與其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密切相關。當需要得到滿足時,一般都會產生積極的情緒(欣喜、快樂等),而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則多產生消極情緒(惱怒、煩悶等)。因此,每個家庭成員尤其是核心成員,應盡最大努力去滿足親人合理的物質和精神需要,給予親人關心、幫助、安慰、鼓勵和贊賞。
(6)搞好家庭成員間的關系。親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諒,增進團結,提倡家庭民主,是營造融洽的家庭氣氛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每個成員尤其是家庭核心成員,應該學會和善于引導積極情緒的擴散,及時遏止和消除消極情緒的產生和傳播。每個成員都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有快樂大家分享,而一些微不足道的不快則不必對親人講。但那些一時排解不開的心事也不宜埋在心底,應及早向家人傾訴,求得親人的幫助。研究發現,家人團聚在一起是家庭內情緒感染的重要時間,如進餐時、看電視時。人們應重視這些時間和場合,親人間更應相互愛護體諒,盡力創造出一種和諧輕松歡快的氣氛。
(7)豐富精神生活,杜絕不良嗜好。興趣多樣化,培養業余愛好,經常開展有益的娛樂活動,讓歌聲、琴聲、笑聲充滿家庭,就會改善家庭氣氛。酗酒、賭博等不良嗜好,則是家庭消極情緒產生與感染的幫兇。酒鬼和賭徒常攪得雞犬不寧,給親人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所以,為防止家庭內消極情緒的產生和擴散,為了全家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奉勸嗜酒成性者戒酒,好賭者戒賭。
(8)子女應盡贍養老人的義務。父母把子女培養成人,歷經了千辛萬苦,在他們年邁之時,患病之日,作為兒女應義不容辭地安慰老人,善待父母,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歸,老有所福,愉快地度過晚年生活。
解放軍常州第一○二醫院心理咨詢熱線:(0519)8108568(8:00-22:00)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