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熱的股票,火熱的外匯,火熱的期貨,2006年以來的金融熱潮,使得人們紛紛解開捂緊的錢袋,到投資市場上一試身手與運氣。一時之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街頭巷尾,市井阡陌,“炒”,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當然,這其中更少不了一種炙手可熱的新興金融產品——基金。
作為一種穩定的理財產品,基金以其投資風險低、報酬率較高的特點,迅速贏得了眾多長期忍受銀行低存款利率的人們的青睞。各大銀行門庭若市,連許多根本不懂基金為何物的老頭老太,也踴躍縱身“基海”,一嘗學理財、當“基民”的滋味。然而,在這熱鬧非凡的“海”面下,卻涌動著股股暗流……
求“財”若渴
據一位銀行人士透露,在資本市場熱火朝天的2006年,其操作的基金取得了150%的資本回報率。雖不及股票般大起大落,卻也小“發”了一筆。150%的利潤,放眼全球基金市場,這樣的回報率也非常罕見??赏顿Y基金的特點就是,交易費用較高,回報周期較長,宜做長線投資。與投資者們急劇膨脹的欲望相比,公開發行基金每天幾分幾毛的漲跌,實在是太緩慢了,明顯不符合人們在股票市場上所形成的快進快出,撈取短期利潤的心理。
那么,以40天為周期,每天返利5%,最低投資回報達200%以上,最高累計回報率達到驚人的400%呢?
遼寧撫順的伊林動心了。2006年12月,手上握有一筆閑錢,正在苦苦琢磨著是投資在股票上,還是外匯上的伊林,突然聽朋友說起,有一種國外傳過來的“金手指投資基金”,正在網絡上熱銷,周圍的許多朋友都在搶購這種基金。對于一直苦惱于發財無門的伊林而言,這無疑是個意外的喜訊。于是他迅速打開了這家基金公司的網頁,只見網站上信誓旦旦的資信擔保,強大的外資投資集團背景,各種成功的案例,專業的數據分析,完善的投資回報計劃,讓從來沒有過基金投資經驗的伊林眼前一亮。
盡管如此,鑒于對基金一無所知,伊林還是決定實地考察一番。來到市內一家“金手指基金”簡陋的門面房內,伊林看到,前來認購的人已經排起了長隊,在躁動的氣氛下,這些人手中緊張地攥著一張張鈔票,生怕晚一步就買不到這樣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見伊林,對方的“投資咨詢師”便熱情地迎了上來,不厭其煩地向他介紹起購買該基金的種種好處:“投資一萬塊錢,每天返還相當于本金5%的利潤,20天,只需要20天,您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資,再過20天,再返你一萬塊錢,這一萬就是您凈賺的。投資我們的基金,以40天為周期,最低也有200%的回報率,投資越高回報率越高。”
“而且購買我們的基金沒有任何風險,每天返利,絕對真實,絕對讓您包賺不賠?!碧煜戮褂羞@等好事?這不等于把錢白送上門嗎?在對方天花亂墜的說辭下,伊林怦然心動。再看看四周蜂擁而至的人群,他們眼中那與自己同樣急切的目光,打消了他心中最后一點疑慮。有錢不賺是傻蛋,伊林當即決定拿出2400元錢,當回“基民”過把癮。
循循善誘
“咨詢師”告訴伊林,要購買這種回報率超高的“金手指基金”,還需要一個“介紹人”進行擔保,今后他的錢就通過這個介紹人轉賬,然后才能在該基金的網站上注冊賬戶,伊林自然是言聽計從。
第二天,伊林就發現自己賬戶上開始返利了,原先打進對方賬戶的2400元已經獲得了5%的利潤——120元。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每天都有5%的返利進入他的賬戶。隨著伊林的心里越來越塌實,“介紹人”又給他介紹了一種利潤更高的業務:投資額24000元,周期為80天,依然是20天返還全部本金,在剩下的60天后,總共再返72000元的利潤,這意味著,在為期80天的投資結束后,伊林將拿到4倍于本金的回報!
“你那2400元實在太少,只能賺點零花錢,看看我們的其他客戶,哪個不是幾萬十幾萬地投?有投入才有回報嘛?!倍潭滩坏?個月,就能賺到七萬二,試問,在這樣的誘惑下,誰又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呢?伊林毫不猶豫地將24000元打進了對方賬戶。看著自己賬戶上的資金像長了翅膀似的飛速上躥,伊林一次次將錢投入這支基金,前前后后一共砸進了6萬多元,他再也無法控制住內心膨脹的欲望。
就在這個時候,介紹人再次給伊林“指路”,對方建議他在自己進行投資的同時,積極“引資”:只要他每介紹一個人購買“金手指基金”,就能從新加入者的投資中抽取10%的傭金,并且還能從每次給其“下線”的返利中再提取5%的利潤。如此這般,即便是伊林今后不再進行投資,依然可以從眾多“下線”的投資中獲得循環利潤。

已經深陷的伊林對介紹人的話深信不疑,同時也抱著有錢大家賺的想法,開始極力勸說周圍的親朋好友,都來投資這種基金。伊林把當初咨詢師給自己的介紹,又添油加醋地復述了一遍,“20天返本,200%的收益,輕輕松松把錢賺到手?!奔胰藷o不躍躍欲試,連他的女朋友也在其不斷勸說之下,購買了這種基金。這一次,伊林為“金手指”帶來了十幾萬元的投資。
發展“下線”,抽取提成,且不說這家“金手指投資集團”是否具有相應的基金投資資質,單看其推廣模式,就已經帶有明顯的傳銷性質。可伊林卻沉浸在“餡餅”到手的喜悅當中,絲毫沒有注意到其背后的陷阱!
一場游戲一場夢
隨著賬面資金的不斷涌入,伊林感到自己似乎是在做著一場心花怒放的夢。不過既然是夢,就終歸有醒來的一天,只是他沒想到,夢醒時分竟來得如此之快。2006年12月15日,就在伊林第一筆投資期滿,即將變現的前一天,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早上8點,伊林興沖沖地打開電腦,賬面資金依然安穩地躺在那里。一想到24小時后賬戶里面的錢就可以變成真金白銀,他興奮得有點手足無措,不斷地點擊刷新賬戶的網頁。此時,他還不知道就在兩小時后,這些賬面資金就將永遠地成為“賬面”,再也不會變成真實的鈔票了。
上午10點,當伊林再次刷新賬戶網頁時,他驚恐地發現,整個“金手指投資集團”的網站怎么也打不開了。他連忙趕到當初辦理基金認購手續的門面,那里早已人去樓空。門上那“開業大吉”的大字仍在,只是大門緊閉,仿佛這兩扇門從未打開過一樣。
伊林這才清醒過來,但他卻更加驚恐地發現,他所有的資金都匯入了“上線”所提供的銀行賬戶,所交的錢除了少部分作為上線的提成,絕大多數都通過銀行匯款層層上交,最后這些錢究竟匯到哪里去了,所謂的金手指集團在哪兒,誰也不知道。當他把錢匯進對方賬戶之后,唯一能看到的,只是“金手指”網站上的一個賬號。如今網站打不開,賬號自然也就無從談起。而所謂的“上線”,留給他的僅僅是一個聯系用的電話號碼,他從沒見過,甚至連對方姓名是真是假都搞不清。短短半個多月,伊林和他的親朋好友們投入的16萬多塊錢,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在的伊林,每天都生活在親戚們的埋怨與自己深深的自責當中,他卻不知道,自己僅僅是無數深受地下基金傳銷之害的受害者中的一個,那么,究竟還有多少這樣的基金存在,它們究竟又有著怎樣的生態?
揭秘基金傳銷
有調查顯示,中國目前地下金融的規模高達8000億元,其中私募基金的規模占到70%以上,而在這6000~7000億元之中,類似的地下傳銷基金數不勝數。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所謂基金大多是以高額回報吸引投資者,用后來人的錢給前一批投資者發放紅利,拆東墻補西墻,早晚資金鏈條會斷裂,最后幾批投資者的錢往往血本無歸。”
由于這種基金一般都披著國外投資基金的外衣,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易,一旦出現以上情況,“上線”們便把網站一關,卷款而逃。這類事件在近幾年是屢見不鮮,如美國麥肯投資基金、新華爾街私募基金、U時代投資基金等,已讓許多上當受騙的投資者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據了解,在這些基金公司的內部,通常采用一種稱為“直銷計酬模式”的推廣手段。作為一位名為“瑞士共同基金”的新加入者,北京的李均剛做了不到一個月,就已經能拿到2000美元的收入。據李均介紹,這支基金和其他許多在網絡上流傳的基金一樣,是保本的,當客戶想看自己的賬戶情況時,“可以登錄自己的在線賬戶,然后使用瑞士銀行工具和我們的分析報告來了解投資進展情況。”
“我們用的是直銷計酬模式。”李均說,他們彼此稱介紹人和自己發展的人為上線和下線。這里所謂的直銷模式和內地傳銷計酬模式相仿。每介紹一個人注冊并匯款,介紹人最少能拿到10%的傭金。例如李均介紹了一位新投資者加入了這個網絡,該投資者投資1000美元,李均在第一次可以獲得100美元。根據投資的回報規定,投資者在前三個月每個月可以獲得10%的投資額回報;同樣,他每個月也能從其獲利的10%中再提取10%。另外,投資者收益每三個月提高5%。
“到了第四個月和第六個月,回報就變成了15%,再往后就是20%。你說照此下去,我作為介紹人,不是可以不停地循環拿錢嗎?”李均每月收入的2000美元,就是通過介紹他人加入這個基金得來的。
據了解,李均所購買的這支基金計酬方式采用的是傳銷中比較典型的“雙軌制”。所謂“雙軌”,即如果李均介紹了兩個人,這兩個人再分別介紹10個人,就又能分一次錢。這種方式在其內部被稱為“對碰制”,兩條下線有20個人的時候,李均的賬戶上能增加1000美元。
“介紹的投資者越多,收入就越高。”李均說。顯而易見,李均們謀求的并不是每月的投資分紅,而是通過不斷介紹客戶、發展下線以快速斂財。
對于該基金在內地的規模,李均說,估計已有上億美元。他判斷的理由是,他的上線一個月收入已經有十幾萬美元。“我們的團隊非常大,但從不開會。我們的交流都是通過一對一的聊天,客戶都是靠朋友或親戚介紹的。”據調查,在全國各地有近17萬投資者卷入這支“瑞士共同基金”,僅廣州一地就多達上萬人。
如果……
令人驚訝的是,有投資者竟向記者分享自己的“獨門經驗”:“投資這種基金最重要的是,越早進入越好,因為肯定后面還有許多人會加入,這樣風險就越小,要倒霉也是后加入的人倒霉,早期投資的人肯定是能得到高回報的。”
更有一位女士,在得知她所投資的網絡基金完全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之后,竟不無遺憾地表示:“300%的回報率,誰見了不眼紅???這不就是網站關了嗎?如果它沒關呢?那我不就賺大了嗎?”
然而,誠如一位學者所言:歷史沒有“如果”二字。中國銀監會于2006年12月底發文指出,不是通過正規途徑投資,投資者的損失全部由自己負責。而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亦表示,這種國外基金不在證監會的監管范圍之內。
對于那些仍然執迷不悟的人們,人性的貪婪固然在他們身上暴露無遺,但當地下傳銷基金可能愈演愈烈,又或者類似的一本萬利的“好事”,再次擺在我們面前之時,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個本該理性的商業社會,保持一顆清醒的商業頭腦,則那位女士的“如果”悲劇,是否能夠減少一些呢?
編輯陸坷
E-mail:bl@shangji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