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筆者從安徽省無子西瓜研究所引進了興科無籽2 號無籽西瓜新品種, 試種獲得成功, 經多年種植, 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備受瓜農和消費者歡迎。興科無籽2 號西瓜綜合性狀較好, 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現將其特征特性及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總結推介如下。
1 特征特性
興科無籽2 號無籽西瓜品種于2005 年11 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鑒定。該品種優質、高產、抗病; 果實球形, 大小適中, 皮色墨綠覆隱齒條帶; 紅沙瓤, 汁多味甜, 白秕籽小而少,含糖量11%~12%; 果皮堅硬, 極耐貯藏; 單果重5~7 kg, 667m2 產量可達5 000 kg。經嫁接的興科無籽2 號西瓜高抗枯萎病, 植株長勢旺盛, 成熟期比同期播種的西農8 號晚10 d( 天) 左右, 收獲上市期正值伏夏高溫時節, 售價高, 效益好。
2 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2.1 嫁接換根, 培育壯苗
2.1.1 砧木的選擇選用南韓砧木大王葫蘆。該砧木高抗枯萎病, 親和力好, 嫁接成活率高, 既利于無籽西瓜高產,又不改變其原有的品質風味。
2.1.2 授粉品種的選擇選用果實形狀、皮色與其有較明顯區別的中晚熟品種西農8 號作授粉品種, 成熟后便于識別。
2.1.3 種子處理曬種: 浸種前曬種, 利用紫外線殺死附著在種皮上的病原菌, 曬種時要把種子攤開, 并翻動, 使種子充分干燥, 增強種子的透氣性和吸水力。殺菌: 用55 ℃ 溫水燙種15 min( 分鐘) , 期間不斷攪拌; 或用0.1% 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 min。浸種: 種子清洗后用25~30 ℃ 溫水浸種8~10 h( 小時) , 讓種子吸足水。破殼: 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及其出芽的整齊度, 將浸泡好的無籽西瓜及葫蘆種子用牙齒將胚部輕輕嗑開, 破口要小, 切勿損傷種仁。催芽: 采用電熱毯或體溫催芽, 溫度保持在30~35 ℃, 芽長以剛露白( 胚根尖) 為宜。
2.1.4 適期播種于3 月上中旬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育苗。采用三膜一簾覆蓋, 即大棚套小棚加地膜, 小棚上蓋草簾。采用劈接法嫁接, 西瓜比葫蘆早播3~5 d 或同期播種。
2.1.5 營養土的配制用未種過蔬菜的疏松大田土加入腐熟的優質有機肥, 比例視肥料質量而定; 另加草木灰及少量復合肥( 每m3 土摻入1 kg 左右) , 每m3 營養土加50% 多菌靈100 g 殺菌, 營養土混合均勻, 過篩備用。
2.1.6 播種方法將裝好營養土的營養缽排置于小拱棚內, 用土填滿空隙后澆透水。葫蘆種子播在營養缽內, 每缽1粒, 覆土厚1.5 cm。西瓜播在沙床上, 蓋地膜后再蓋小拱棚保溫保濕, 苗頂土時除去地膜, 出苗前一般不澆水。若用沙床, 沙床中鋪8~10 cm 厚過篩的清潔河沙, 整平澆足溫水, 把剛催出芽的種子播在沙上, 播種時注意芽尖朝下, 種子要平放, 種子間距2~3 cm, 上面覆蓋2 cm 細沙; 澆水后保持白天25~30 ℃, 夜間20 ℃, 細沙表面見干時澆水。
2.1.7 嫁接處理嫁接采用劈接法, 從西瓜破心至真葉展開均可進行嫁接。葫蘆苗可提前將頂芽剔除, 于2 片子葉間一側的下胚軸處用刀片縱切一刀, 長1.2~1.5 cm, 把西瓜子葉下1 cm 處削成0.8~1.0 cm 的楔形( 一側削斜面, 一側削去薄皮層) , 立即插入葫蘆苗切口內, 用拇指輕壓平, 使砧木和接穗表面平整, 用嫁接夾夾緊, 使葫蘆子葉托住西瓜2 片子葉。嫁接前1 d 砧木澆足水, 嫁接后不澆水; 或隨嫁接隨澆足水穩苗。切忌弄臟嫁接口感染病毒而影響成活率。
2.1.8 嫁接后的管理影響嫁接成活的因素很多, 科學管理至關重要, 特別是嫁接后3~5 d 是決定嫁接苗成活的關鍵。嫁接后1~2 d 遮陰密閉, 保溫保濕, 有利于促進傷口愈合; 3~4 d 早晚見光, 小通風, 嫁接傷口開始愈合; 5 d 后逐日加大見光和早晚通風時間, 早晨最低溫度保持15 ℃ 以上, 白天25~30 ℃, 中午注意遮陰; 12~15 d 轉入正常管理, 白天20~25 ℃, 夜間15~20 ℃, 每天揭草苫前保持13 ℃; 定植前3~5 d 進行低溫煉苗, 白天保持15~20 ℃, 夜間最低溫度10℃ 左右。壯苗的標準為: 苗齡35~40 d, 葉齡3~4 片葉, 苗高15~18 cm, 莖粗節短, 葉片肥厚, 葉色青綠無病蟲害。
2.2 定植前的準備
2.2.1 整地做畦年前耕翻凍垡, 熟化土壤, 減少地下害蟲。挖溝做畦, 每250 cm 做1 畦, 挖1 道豐產溝, 溝寬25~30 cm, 深30 cm, 做畦時注意畦中稍高, 畦邊稍低, 以利于排水。收獲期正遇高溫多雨季節, 一定要做到溝溝暢通、排灌方便, 遇大雨退水快、不積水。
2.2.2 施足基肥每667 m2 用腐熟的優質有機肥5 000kg 左右, 結合整地深施, 定植前半個月施入高效復合肥或二銨25 kg, 集中施于預留的定植行內, 做到肥土融合, 有利提高肥效, 防止肥害燒苗。
2.2.3 地膜覆蓋定植前7~10 d 破壟澆水, 用90% 晶體敵百蟲1 000 倍液, 普遍噴灑地面, 翻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蟲, 復壟耬平, 覆蓋地膜( 幅寬40~45 cm) 保墑提高地溫, 準備移栽。
2.3 定植
清明后開始大田定植( 終霜前半個月) , 按每5 行無籽西瓜苗, 栽1 行授粉品種苗。行距250 cm, 株距50 cm, 在覆蓋地膜的定植行上按50 cm 株距打孔, 栽后澆水, 以水能濕透秧苗土塊為度。覆土并封嚴膜孔, 防止汽化熱灼苗, 覆土應在嫁接切口下, 不能埋住切口。然后扣上小拱棚, 棚底寬40cm, 高30~40 cm。
2.4 栽后管理
2.4.1 破膜放苗西瓜定植后在小拱棚內生長一段時間度過霜期, 于5 月初氣溫穩定回升后及時破膜通風煉苗, 防止高溫幼苗徒長和燒苗。破膜是從拱棚頂部每隔1~2 m 打1個孔洞, 接著棚側和兩頭通風, 直至全部揭除, 5 月中旬放苗結束, 從破膜至放苗持續1 周左右。
2.4.2 整枝壓蔓本地區定植的無籽西瓜采取“一主兩側”方式整枝、留蔓、壓蔓, 有利于結瓜整齊, 瓜個大小一致,采收集中。壓蔓采取明壓方式, 即用蘆柴呈“∧”形固定住瓜蔓, 使其定向生長, 及時剪除主側蔓上分枝, 坐果后不再整枝。通過整枝理蔓、壓蔓, 讓瓜蔓定向生長、均勻分布。
2.4.3 授粉留瓜授粉一般在雌花開放當天9: 00 前進行, 陰天可延遲到10: 00。主側蔓雌花均授粉, 授粉后為預防雨淋, 可采取用紙袋套花并做好授粉日期標記。授粉后第2天如瓜柄下垂, 說明授粉成功。每棵先選留4~5 個瓜, 當幼瓜長至拳頭大小時再選瓜、留瓜, 剔除根瓜、畸形瓜, 保留瓜形端正、節位適當、大小基本一致的瓜2 個。根瓜的摘除時間要根據無籽西瓜的生長勢確定, 植株長勢弱, 幼果小于鴨蛋大小時摘除, 植株長勢強, 則稍晚些摘除。
2.4.4 追肥澆水定瓜后即瓜拳頭大小時, 追1 次膨瓜肥, 催瓜膨大。每667 m2 打眼穴施尿素25 kg, 硫酸鉀20 kg,帶水追肥, 追后溝澆洇灌, 切忌大水漫灌。膨瓜期根外噴施0.3% 磷酸二氫鉀液2 次, 以增加糖度, 提高品質。后期生長遇雨季, 注意排水防澇。
2.4.5 病蟲害防治經嫁接的無籽西瓜高抗枯萎病, 生產上應注意蚜蟲和病毒病的發生防治。
2.5 采收
興科2 號無籽西瓜于授粉后40~45 d 成熟, 應根據銷售情況適時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