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豫園翠玉是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選育的優良無籽西瓜新品種。中晚熟, 全生育期105 d, 果實發育期35 d。植株生長勢中等偏強, 第1 朵雌花著生在主蔓6~10 節, 以后每隔5~6 節再現雌花, 坐果率高。果實圓球形, 果形指數1.01, 果皮淺綠底色上覆墨綠條帶, 皮厚1.4 cm, 果皮硬度大于25 kg/cm2, 耐貯運性好; 單果重6 kg;大紅瓤, 瓤質細脆, 纖維少, 不空心,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 無籽性好, 可食率高, 品質優。商品性好。田間表現對西瓜炭疽病、病毒病抗性較強。2006 年3 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審定證號: 晉審西瓜2006005。
關鍵詞: 無籽西瓜; 新品種; 豫園翠玉; 優質
1 育種目標
長期以來, 黑蜜2 號一直是我國無籽西瓜主栽品種, 近年來, 該品種在外觀、品質以及抗性等方面已無法滿足不同地區生產發展的要求。因此,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選育商品外觀優良、無籽性好、抗性較強、綜合性狀優于黑蜜2 號的優良花皮無籽西瓜新品種。具體目標為: 果實圓形, 京欣型外觀, 商品性狀好, 質量、抗性均超過對照, 產量超過或等同對照。
2 選育過程
2.1 母本來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SB- 1 是以天然雜交淺綠皮帶細網、紅瓤二倍體西瓜為試材, 經秋水仙素誘導而成的四倍體,以此四倍體自交單果后代為基礎, 經多代自交純合,得到了穩定的四倍體自交系。SB- 1 植株生長勢中等, 中晚熟, 全生育期104 d; 果實圓形, 果形指數1,淺綠皮帶細網, 單果重6.8 kg, 大紅瓤, 質地細脆, 味甜多汁,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皮厚1.1 cm;種子黃褐色, 千粒重65 g; 對炭疽病、疫病等常見病害抗性較強。
2.2 父本來源及特征特性
父本RB- 5 來源于日本, 經過7 年連作于西瓜地病圃篩選出的抗病株系, 又經過多代自交和篩選,最后育成優質、抗病、高產自交系。RB- 5 植株生長勢中等偏強, 中晚熟, 全生育期103 d, 易坐果; 果實圓形, 果形指數1.02, 果皮綠色覆深綠色條帶, 單果重7.3 kg; 大紅瓤, 質地甜脆, 多汁,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皮厚1.0 cm, 不裂瓜; 種子深褐色, 千粒重51 g; 抗枯萎病、病毒病。
2.3 選育過程
2000 年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試驗地試配花皮無籽組合23 個, 2001 年春進行組合篩選, 從中初步選出較優組合4 個。2001 年冬季在海南進行品種比較試驗, 對照為京欣無籽1 號西瓜, 在4 個優選組合中選出WZ- 1 為中選組合; 在2002 年春、冬兩季進行的品種比較試驗中, 該組合表現優良, 定名為豫園翠玉。豫園翠玉參加了2003- 2004年山西省無籽西瓜生產試驗。同時, 在山東、河南、四川、河北及山西各地示范推廣, 均表現產量高, 田間抗病性較強, 綜合性狀優良。2006 年3 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審定證號: 晉審西瓜2006005。
3 試驗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
2001- 2002 年春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北郊試驗地和臨穎縣英王村對篩選出的WZ- 1 組合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設3 次重復, 每小區40株, 黑蜜2 號為對照1, 京欣無籽1 號為對照2。栽培及肥水管理水平同當地一般管理。結果表明, 豫園翠玉首雌節位8 節, 熟性與對照2 京欣無籽1 號相當, 比對照1 黑蜜2 號早熟2 d、5 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2 個對照。2 年試驗667 m2 產量分別比對照2 京欣無籽1 號高12.3%、15.5%, 比對照1 黑蜜2 號高12.3%、11.9%( 表1) 。

3.2 山西省無籽西瓜生產試驗
2003- 2004 年豫園翠玉參加了山西省無籽西瓜生產試驗。2003 年參試品種3 個, 2004 年參試品種5 個, 2 年對照均為黑蜜2 號。試驗設2 次重復, 每小區面積333.3 m2, 667 m2 栽600~700 株, 試驗田四周設保護區。全省設試驗點6 個, 均為春播地膜覆蓋栽培, 土壤肥力中等, 整枝方式為三蔓整枝, 每株1 果, 管理要求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結果見表2。

3.2.1 豐產性生產試驗結果表明: 2003 年豫園翠玉在統計的6 個試驗點中有5 個點增產, 667 m2 產量平均2 176.6 kg, 較對照增產11.8%, 產量居第3位; 平均單果重3.71 kg, 比對照增加0.22 kg, 最大單果重5.67 kg。2004 年5 個試驗點中2 個試點試驗失敗, 翠玉無籽在其余3 個試點平均表現減產。見表2。
3.2.2 商品性根據品種比較試驗及生產試驗的觀測結果, 豫園翠玉的果實為圓形, 果皮淺綠底色上覆黑條帶, 外觀美; 皮厚1.4 cm, 皮硬韌, 耐貯運, 商品性狀好, 符合育種目標。
3.2.3 質量2003- 2004 年生產試驗各點結果表明, 豫園翠玉為大紅瓤, 瓤質脆沙、多汁, 纖維少, 無籽性好, 質量好, 風味佳, 超過對照。2005 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鄭州) 的檢驗結果表明, 豫園翠玉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3%, 邊部10.58%。
3.2.4 抗病性根據2 年生產試驗結果及2005 年專家田間考察結論, 豫園翠玉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 田間病毒病的危害較輕, 抗病性好于對照。
3.2.5 2005 年專家田間考察意見2005 年7 月29日, 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公室組織有關委員、專家, 在忻州市忻府區播明鎮泡池村2 塊無籽西瓜試驗田, 對豫園翠玉無籽西瓜進行了田間考察。意見如下: 豫園翠玉無籽西瓜品種田間長勢中等, 炭疽病發生較重。主蔓第1 朵雌花節位為11~12 節, 較對照品種黑蜜2 號早熟, 坐果率較高。果實圓形, 淺綠底色上覆墨綠條帶,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 風味好。大家認為: 該品種田間生長整齊一致, 商品性及質量均好, 適宜在山西省無籽西瓜種植區域栽培。
4 主要特征特性
豫園翠玉植株生長勢中等偏強, 第1 朵雌花著生在主蔓6~10 節, 以后每隔5~6 節再現雌花, 坐果率高。中晚熟品種, 全生育期105 d, 果實發育期35d。果實圓球形, 果形指數1.01; 果皮淺綠底色上覆墨綠條帶, 皮厚1.4 cm, 果皮硬度大于25 kg/cm2, 耐貯運性好; 單果重6 kg 左右, 瓜瓤大紅, 瓤質細脆,纖維少, 無籽性好, 不空心,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 果皮薄, 可食率高, 商品性好, 品質優良; 種子扁平, 黑褐色, 千粒重61.2 g 左右。田間表現對炭疽病、病毒病抗性較強。
5 栽培技術要點
( 1) 每667 m2 種植500 株左右, 三蔓整枝, 1 株留1 瓜, 在20 節第3 朵雌花留瓜, 開花期人工授粉。( 2) 果實膨大期加強肥水管理。注意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