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茬黃瓜以其產量高、效益好而成為溫室栽培的主要果菜,但因其生長期長,收獲期長,技術難度較大,風險較高。為此,筆者近年對此進行了研究,摸索了一套較成熟的技術并加以推廣,在河北省永清縣每667m.黃瓜增產15.6%,收入可達2.5萬元。
1 選擇品種
選用耐低溫弱光、早熟、雌花節位低、豐產、商品性好的品種。目前比較理想的品種有豫藝新世紀、豫藝金世紀、津綠3號、豫藝金戈等。
2 培育壯苗
越冬茬黃瓜采取嫁接換根技術,可有效提高抗寒性、抗病性及商品性。常用的嫁接方法有靠接法和插接法。
2.1 適時播種
播種期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5日。采用靠接法,黃瓜比黑籽南瓜或專用白籽南瓜早3~5 d(天)播種,每667m2栽培田用黑籽南瓜1.5~2.0 kg,黃瓜150~200 g。播種前每m2苗床用50%多菌是粉劑5~8 g,摻土4~5 kg混合均勻后撒施苗床,可有效防治猝倒病、立桔病等病害。若采用插接法,黃瓜晚于砧木7~8 d播種。
2.2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1~3 d,小拱棚內濕度100%,白天保持25~30℃,夜間17~20℃。上午10:00至下午16:00用紙被、草簾、無紡布等遮明;3 d后降低濕度,白天22~25℃,夜間14~17℃,相對濕度70%~80%,逐漸縮短遮陰時間:7~8 d后撤掉小拱棚,轉入正常管理。嫁接后10~12d斷掉黃瓜根,斷根前1 d用手指將黃瓜下胚軸接口下捏傷,破壞部分維管柬,減少水分輸導,以便斷根后嫁接苗生長不受影響。插接的要注意擊除砧木上的側芽。
2.3 大溫差培育適齡壯苗
嫁接苗成活后,采用大溫差管理以提高幼苗適應能力。白天25~30℃,最高可達35℃,前半夜15~18℃,后半夜11~13℃,揭苫前10℃左右;地溫保持在13℃以上。在整個育苗期間,水分不宜過分控制,即“控溫不控水”,以適宜的水分、充足的光照、較大的溫差預防幼苗徒長。播種后35 d,嫁接苗3葉1心、株高10~13 cm時為適齡壯苗標準。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要求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1萬kg,餅肥150kg,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50 kg,有條件的施入硫酸鋅3 kg。在施肥時,普施與溝施相結合,2/3普施,1/3溝施。溝施時要深翻40 cm,與土壤混合均勻,防止燒苗。
3.2 定植時期、方法、密度
一般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定植,從棚前端向后50cm內不定植黃瓜(可改種葉菜類)。定植時,要選擇冷尾熱頭的晴天上午進行:定植后,最好能有3~4個好晴天以利于緩苗。
采取小高壟地膜覆蓋栽培。定植時按平均行株距65cm×30 cm(大行80 cm,小行50 cm),選整齊一致的瓜苗,南密北稀定植,然后澆定植水,取土培壟,覆蓋地膜。每667 m2定植3 500株左右。
4 加強管理
4.1 定植至始收前
此期多數地區天氣較好,管理以控上促下、蹲苗促根為中心。定植后3~5 d,白天溫度28~32 ℃,夜間14~16℃;緩苗后,白天25~28℃,夜間12~14℃。從定植到根瓜瓜把變黑,以中耕松土為主,一般要中耕3~5次。在此期間一般情況下不澆水,干旱時適當澆小水。此時光照充足,溫度適宜時盡量延長光照時間。
4.2 始收至盛瓜期
12月中旬,黃瓜進入始收期,管理上以促進結瓜、防病保秧為主。
4.2.1 光照調節 日出后1 h(小時)要將草苫拉起,日落前1 h再放草苫,同時及時清除膜上灰塵,對延長光照時問及改善光照有明顯作用。遇到雪天、連陰天,必須堅持陰、雪天見光,因為棚膜通過散漫射光也能增溫。
4.2.2 溫度調節 1月上旬至2月上旬正處于低溫階段,要采取綜合措施,提高室內溫度。一是在進入低溫期前盡量澆足水,進入低溫期后盡量少澆水保持地溫;二是結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溫:三是利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節水增溫;四是溫室前部加蓋防寒苫、設置防寒淘,增強溫室保溫性,五是增加草苫的覆蓋率,增強保溫性;六是人工生火增溫等。盡量使白天的溫度達到26-28 ℃,夜間溫度不低于12℃,遇到連陰天、大雪和強寒流襲擊,最低氣溫保持8~10℃。進入4月中旬,室內最低氣溫一般不低于15℃,當白天溫度高于32℃時要及時放風,盛瓜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較為適宜。
4.2.3 濕度調節 低溫期土壤濕度原則上掌握:寧可干點,決不能過濕,不低于65%不澆水,撓水時澆小行不澆大行。空氣相對濕度以70%~75%為宜,特別是遇到連陰天,也要短時放風排濕。進入4月中旬,逐漸由小到大放底風,形成對流有利于通風排濕。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放底風,以加大上風口的風量為主,白天空氣相對濕度高于85%時要立即放風。
4.2.4 追肥與澆水 根瓜采收一半以上時追肥澆水,進入2月份后追肥要氮、磷、鉀混施,每次可追施適量餅肥或三元素復合肥15~20 kg,隨黃瓜產量的增加可適量增加肥的用量,1~2周追肥1次。澆水要隨黃瓜產最的增加和氣溫的逐漸升高,適當增加次數,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每6~10 d澆1次,3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3~5 d澆1次,追肥澆水后注意排濕防病。
4.3 后期管理
主要是促回頭瓜、杈子瓜和防治病害。白天氣溫控制在27~30℃,夜間10~13℃:進行破膜深中耕,使嫁接苗產生新根:施肥較盛瓜期要適當增加,澆水時不能僅限于膜下的溝內灌,而是逐條溝都要澆水,次數也要逐漸增加到每周2~3次,以水帶肥并結合葉面追肥:及時打掉老黃病葉;夜間要加大底風量,中午上風口、底風口要加大到溫室面積的20%。
4.4 植株整理
植株整理采用前排低于中、后排,中排低于后排,架形向北稍傾斜的形式:綁蔓時采用“S”形纏繞瓜秧,使每排黃瓜生長點在1個水平線上,同時要隨時摘掉雄花、卷須和下部的老黃病葉,以利于通風遮光和減少病害發生。連陰天光合作用弱,易引起化瓜,可進行人工授粉,以保證產量。
5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可選用80%好意、72%農用鏈霉素、50%世樂、50%撲海園可濕性粉劑等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白粉虱、根節線蟲。蚜蟲、白粉虱可選用20%松靈、10%順發寧等交替噴霧防治。根節線蟲可采用物理、農業用化學防治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一是水淹法,在收獲后病田灌水,限制棍結線蟲的繁殖和增長:二是輪作,可與葉菜類、蔥蒜類等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三是藥劑防治,定植時穴施10%力滿庫顆粒劑或惠光殺蟲素。
6 及時采收
單瓜重前期100~150 g,中、后期150~250 g時要及時采摘,在早晨或灌水前收獲。前期連陰天或連續低溫時,要適當早采,以防植株衰弱和患病。
7 注意事項
生產管理上,除應遵循上述溫度、濕度、水肥管理等指標,實踐中更應該根據黃瓜植株的長相、坐果情況、天氣變化、市場行情和病蟲害動態等進行靈活科學的管理,才能獲得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