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洋南瓜在江蘇地區的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因其皮薄、肉質細膩、粉香甜糯,可連皮一起食用,且營養成分全面,其明顯的醫療保健作用,深受市民歡迎。由于西洋南瓜性喜冷涼氣候,耐寒不耐熱,其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18~32℃,發芽適溫為25~28℃,結果期適溫為25~27℃,目前主要適用于各地春播大中棚早熟覆蓋或小拱棚覆蓋栽培,上市季節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7月份。為了滿足市場對西洋南瓜周年化供應的消費需求,筆者研究總結出了西洋南瓜在江蘇地區春秋大棚立架栽培的關鍵技術,根據西洋南瓜以主蔓結瓜為主的習性,結合江蘇地區春秋兩季的氣候特點,采用大棚立架栽培方式,可有效提高西洋南瓜的產量和果實品質。
1 春播立架栽培
1.1 播種育苗期的確定
由于西洋南瓜喜冷涼氣候,結合江蘇地區春季的氣候特點,大棚立架春播栽培育苗適期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苗齡20~25 d(天)。過早播種,因早春低溫短日照,通常雌花比雄花發生早,無法進行授粉,因而不能正常結果。
1.2 播種及苗期管理
先將種子置于清水中浸泡3~4 h(小時),再用500倍液多菌靈處理2 h,消毒后用水沖洗干凈,再將種子置于25~30℃溫度下催芽24~48 h,或直接播種于有電加溫線加熱的育苗營養缽中。播種后至出苗前保持苗床溫度25~30℃,夜間15~20℃;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夜間15℃。幼苗3~4片真葉展開時即可定植到大田。定植前7~10 d,輕輕搬動一下營養缽,進行蹲苗,以增強幼苗抗逆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1.3整地做畦及定植方式
定植前1個月左右,土壤中每667 m2施入三元復合肥30~40 kg,精制有機肥300~400 k異或腐熟牛糞、豬糞等1 500~2 000 kg。土壤要深耕細耙,施下基肥后做成高畦,一般畦面寬80~100 cm,畦高20~30 Cm,6 m跨度的標準大柵可做成4條畦面,每個畦面定植1行。定植時選生長健壯的苗,淘汰弱苗、無生長點的苗、子葉不正常的苗。采用吊蔓立架式栽培,株距35~40 cm。挖穴栽苗,667m2栽培1 000~1 200株,栽后立即澆搭根水。
1.4 綁蔓搭架及整枝授粉方式
在植株開始爬蔓時,根據畦面的位置,在大棚上方的鋼槊上順著畦面的方向拉1條鋼絲,將麻繩綁在鋼絲架上,下垂引蔓,綁蔓上架。西洋南瓜雌雄同株異花,花著生于葉腋,每1片葉葉腋只生1朵花,母蔓上雌花發生較旱,結果也較早;大棚立架栽培南瓜應行單蔓整枝,即保留1條主蔓,及時擇除所有側蔓,選留10節以上雌花坐果,在花期早上8:0010:00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時,采雄花,摘去花瓣,讓雄蕊均勻接觸雌花柱頭即可。待第1個果坐穩后,隔6~8節再留1朵雌花坐果,一般單株可留2~3個果。
1.5 肥水管理
西洋南瓜吸肥力強,一般早期應節制氮肥,而果實發育膨大期應充分追肥。基肥施足后,抽蔓期不需追肥,而在果實膨大期及時追施膨瓜肥和膨瓜水,一般667 m2追施20~25 h三元復合肥,并增施3~5 kg鉀肥,施后溝畦灌水。此后視植株長勢和坐果數可再行追肥。
2 秋延后立槳栽培
2.1 播種育苗期的確定
江蘇地區西洋南瓜的秋延后大棚立架栽培,播種育苗適期在8月20日至9月5日,苗齡控制在8~10 d。
2.2 種子處理及播種
先將種子置清水中浸5~6 h,洗凈后播種于準備好的營養缽或土缽中,覆土1.5~2.0 cm,并覆蓋兩層遮陽網降溫,夜間加蓋一層地膜保水,白天應揭去地膜,防止高溫悶壞種子。
2.3 苗期管理技術要點
出苗后應嚴格控制蚜蟲和紅蜘蛛的危害,每2~3 d防治1次。幼苗1~2片真葉展開時即可定植到大田。定植前2~3d,輕輕搬動一下營養缽,進行蹲苗。
2.4搭架整枝與保花保果
秋延后立架栽培整枝吊蔓方式同春季。此期因前期高溫。植株長勢快,雌花出現晚,開花坐果前應適當控制肥水,同時及時整枝,控制植株營養生長。選留第2或第3雌花授粉,時間提早至早晨5:00-7:00,對提高坐果率有重要作用。
3 瘸蟲害防治
南瓜對外界條件適應性較強,尤其是春播,病蟲害較少。秋播西洋南瓜主要病害為病毒病和白粉病,而病毒病的發生為害最嚴重,常導致大量落花落果,重者絕產。南瓜病毒病主要由蚜蟲和紅蜘蛛傳播,蚜蟲、紅蜘蛛的防治可選用蚜威靈、卡死克、達螨酮等,每4~6 d預防1次,尤其是苗期。
4 采收
西洋南瓜自開花至成熟較為晚生,果實已充分肥大,果梗發生網狀龜裂,已相當老熟時為食用最佳期。果賽在授粉后40 d左右成熟,識別標記是果柄向內收縮變細。老熟瓜的水分含量少,淀粉和糖的含量高,且耐儲藏和運輸。春播為了提高產量,通常在第1個果實30 d左右時采收,以促進第2、3個果實的充分膨大,有利于提高產量,應酌情安排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