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5-2006年試種哈密瓜的結果表明,選擇合適品種,采用相應的栽培技術,在浙北地區春、秋季均可種植哈密瓜,但秋季種植可以選用更多的品種,且果個較大,產量較高,品質較好。雪里紅、黃皮98-18、綠皮98-18、新金雪蓮、仙果、綠寶石等品種均適于浙北地區秋季種植,春季種植則以選用雪里紅、綠皮98-18為好。
關鍵詞:哈密瓜;栽培技術;浙北地區
浙江省及東南沿海地區由于獨特的經濟優勢和區位優勢,已成為優質哈密瓜消費的主要區域之一。目前本地區的哈密瓜大部分靠從新疆運入,不僅品質質量難以控制和保證,同時市場供應期也比較集中。由于傳統的哈密瓜中晚熟品種在本地區設施栽培條件下表現出不耐濕、不耐弱光及抗病性差的不足之處,因此,篩選和培育適合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條件下種植的哈密瓜品種,研究探索與其配套的栽培技術,可為哈密瓜“東移”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

20世紀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的溫室哈密瓜無土栽培獲得成功并推廣,近年來海南南部地區大棚哈密瓜基質栽培也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并大面積推廣,2005-2006年上海嘉定區溫室無土栽培哈密瓜獲得成功。實踐證明,選擇合適的品種并配以相應的栽培技術,哈密瓜可以在東部地區栽培。為此,筆者在學習借鑒上海嘉定區吳明珠院士工作室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湖州(浙北地區)進行哈密瓜栽培研究,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哈密瓜在上半年缺瓜季節上市,延長了供應期,滿足了市場需求;就近生產供應的哈密瓜比長途遠運的新疆露地哈密瓜采收成熟度高、新鮮度好,提高了商品瓜質量;保護地生產的哈密瓜價格高,經濟效益好,又增加了瓜農的收入。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試驗所采用的雷里紅、黃皮98-18、綠皮98-18、新金雪蓮、仙果、綠寶石及金鳳凰均為哈密瓜品種,由新疆哈密瓜研究中心選育和提供。
1.2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于2005-2006年在湖州市農業局生產示范基地進行。哈密瓜具體栽培技術參考結果與分析部分2.4的內容。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哈密瓜品種植株性狀
2.1.1 生育期 在浙北地區栽培哈密瓜,全生育期春季為124~135 d,秋季為82~90 d:果實發育期春季為41-50d,秋季為38-47 d。春季栽培以仙果收獲期最早,綠寶石收獲期最遲;秋季栽培以新金雪蓮、仙果和綠皮98-18收獲期最早,黃皮98-18居中,綠寶石收獲期最遲(表1)。

2.1.2 抗病性 蔓枯病是本地對哈密瓜危害最為嚴重的病害,發生在植株莖基部,初為水漬狀,后逐漸變褐腐爛,稍有不慎就有絕收的可能。各哈密瓜品種對蔓枯病的抗性,以新金雪蓮最強,其次為綠皮98-18和雪里紅(圖1)。細菌性角斑病的發病情況,以綠皮98-18、黃皮98-18、仙果3個品種較輕,雪里紅、綠寶石、金鳳凰稍重,新金雪蓮最重。白粉病以仙果發病最重,圓斑葉枯病以雪里紅最重。
2.2 果實性狀
2.2.1 單果重與產量 2006年的種植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5次重復,小區面積為6.67m,每小區種植11株,株行距0.4m×1.5m。結果表明,7個哈密瓜品種在本地秋季種植時,各品種果個均較大,單果重在1.68-2.25 kg;而春季種植時,除雪里紅單果重達到1.8-2.2 kg、仙果達到1.75 kg外,其余品種果個均較小,單果重在0.91-1.38kg。秋季栽培7個哈密瓜品種折合667 m2產量為1680~2268 kg,春季栽培為670-1470 kg,秋季栽培7個品種均明顯高出春季栽培的產量。其中雪里紅春季667m2產量為1470 kg,秋季為2268 kg,2季均居7個品種之首:綠皮98-18春季產量位居第2,秋季產量居中;綠寶石、金鳳凰秋季產量較高:仙果春、秋季產量均為最低。分別為670和1680 kg。雪里紅春秋2季的單果重和產量相差不太大:綠皮98-18春秋季產量相差460 kg,差異最小;仙果和金鳳凰2季667 m2產量相差1000 kg以上。7個品種之間的產量差異大多達到了極顯著和顯著水平。詳見表2。
春季種植的哈密瓜果形變小、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究其原因,與本地區春季哈密瓜生長發育期間溫度偏低,光照偏少有關。(1)秋季種植哈密瓜全生育期溫度條件比春季種植更為適宜。湖州市2月中旬至6月中旬,常年日平均大氣溫度為14.8℃。盡管晴天棚內白天溫度明顯提高,最高溫度在30℃以上,但夜晚溫度和白天日平均0.46 d的雨日天氣,柵內與外界氣溫相差不大,這與哈密瓜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最適溫度25-35 ℃、最低限溫度15℃有一定差距。而7月下旬至10月中旬,常年日平均大氣溫度為21.5℃,棚內日平均溫度為25~27℃,與哈密瓜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最適溫度一致。(2)秋季種植哈密瓜膨大期(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溫度條件比春季更為適宜。湖州春、秋季授粉時間棚內溫度分別為20-23 ℃和32-29℃,后者與哈密瓜果實發育最適溫度30-35℃相吻合。(3)秋季種植比春季具有更好的光照條件。此期光照強,光照時間長,全生育期每天光照時數為6.52 h,比春季4.58 h增加了42.4%。

2.2.2 果實商品性狀 試驗結果表明,總體上哈密瓜的食用品質表現極佳,特別是仙果、雪里紅、黃皮98-18 3個品種,肉質細嫩、松脆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春秋2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仙果春季為12.8%外,其余均在13%以上,其中仙果還有清香味,很適于浙北地區甚至江浙滬地區的消費習慣,深受消費者歡迎。綠皮98-18、新金雪蓮、綠寶石為各具特色的軟肉類型品種,風味獨特,且秋季種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6%以上,口感甜,也有相當廣泛的消費群體。但各品種在不同的季節種植,品質表現有所差異。秋季種植時,各品種的肉質風味表現得更為充分:春季種植時,果個較小,果形變長,果肉厚度明顯變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下降,但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雪里紅、仙果、綠寶石和新金雪蓮4個品種高,表現中邊差小。7個品種以黃皮或綠皮、細全網的黃皮98-18、綠皮98-18、綠寶石等品種果實外觀漂亮,較受市場歡迎;雪里紅成熟時白里透紅,給人以新鮮感,也受到消費者青睞。詳見表3。
2.3 不同哈密瓜品種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
2.3.1 光照 從表4結果可以看出:(1)7個哈密瓜品種整體表現季節差異明顯。春季栽培,哈密瓜的坐果率明顯低于秋季栽培,其中綠皮98-18的坐果率最低,為76.9%,雪里紅、黃度98-18、綠寶石則分別為94.2%、90.4%和96.2%;春季栽培哈密瓜的商品率也明顯低于秋季栽培,商品果率最高的雪里紅為88%,仙果僅為69%,其余在73%-85%。秋季栽培,7個哈密瓜品種的坐果率均達100%;商品果率均在80%以上,最高的金雪蓮達98%,最低的金鳳凰為81%,其余品種在88%-96%。(2)7個哈密瓜品種間差異明顯,同樣在春季栽培,仙果和金鳳凰的坐果率達到了100%;雪里紅、綠皮98-18的商品果率也達到了88%和85%。綜上所述,7個品種在秋季強光照條件下表現坐果性好,商品果率高;而春季栽培對弱光照的適應性品種間存在明顯差異,雪里紅表現最好,耐弱光,易坐果,果個大而穩定,而綠皮98-18、黃皮98-18則表現坐果率和商品果率均低。見表4。

2.3.2 溫度 各品種對低溫的適應性差異較大。在2005年春季棚溫較低條件下,雪里紅、仙果2個品種人工授粉均易坐果,果個較大,生長良好。而黃皮98-18坐果困難,果個顯著變小。7個哈密瓜品種對高溫的適應性均較好,其中以新金雪蓮、綠皮98-182個品種最為突出。新金雪蓮2006年在夏季高溫季節坐果性仍較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達16.6%(表3),口感好。綠皮98-18秋季種植,比新金雪蓮晚成熟2 d,比黃皮98-18和雪里紅提早成熟2 d(表1)。
2.4 栽培技術
在浙北地區采用塑料大棚種植哈密瓜,關鍵是控制棚內空氣和土壤濕度,采取以農業防治為主 的綜合防治措施,預防和控制根結線蟲病、枯萎病、蔓枯病、白粉虱等病蟲害的發生.
2.4.1 春季(1)播種期:春季播種期以2月上中旬為好,苗齡30~35 d。其中雪里紅可適當早播,綠皮98-18應適當遲播。(2)育苗:先將種子放在40℃下干燥24h,再置于恒溫箱內68℃下處理72 h,然后播種育苗。(3)大明管理:①移栽密度。立式栽培,每667m2定植1100-1200株,單行種植,株距40-50 cm,行距1.2-1.5 m。②施肥。每667 m2底施1000-1500 kg的優質腐熟有機肥,25~30 kg高濃度復合肥。果實膨大后,可通過滴管追施500 kg液肥(2.5 kg尿素和2.5 kg磷酸二氫鉀配成各0.2%的濃度)。成熟前20~25 d,再滴施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鉀濃度各為0.2%的液肥250 kg。③整枝。宜在晴天上午整枝,保證傷口當天干燥愈合。單蔓整枝,每株留1果,主蔓留28-30片葉打頂。④溫、濕度管理。棚內夜溫最低不低于12-15℃,白天最高不高于40℃。全層地膜覆蓋,適當通風,盡可能降低棚內濕度。⑤病蟲害防治。主要有蔓枯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蚜蟲等病蟲害,重點是防治蔓枯病。一是在大量整枝后噴藥保護;二是在疏果后用甲基托布津、殺毒礬、硫酸鏈霉素混合配成20-50倍藥劑涂抹傷口促進愈合;三是在坐果后,用已吸濕化開的干石灰粉,每株1把撒于植株基部,防治基部蔓枯病。

2.4.2 秋季 秋季播種以7月下旬為好,苗齡5-10d,7月下旬末至8月上旬移栽。綠皮98-18、黃皮98-18、綠寶石、新金雪蓮可適當早播,雪里紅、仙果應適當遲播。移栽期間大棚上覆蓋一層遮陽網,栽后3~大5 d等苗成活后,揭掉遮陽網進入正常的田間管理。注意防治瓜絹螟、斜紋夜蛾、白粉虱等害蟲。其他管理措施同春季栽培。
3 討論和結論
傳統的哈密瓜中晚熟品種在浙江省及東南沿海地區設施栽培條件下表現出不耐濕、不耐弱光及抗病性差的不足之處,但筆者選擇的新疆哈密瓜研究中心的7個哈密瓜品種所進行的栽培研究試驗表明,只要方法得當,條件適宜,所選的7個哈密瓜品種在浙北地區均可種植。條件是,選用中早熟適用品種,采用保護地栽培措施(有條件的最好采用基質栽培),重視病害防治工作,采取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最好選擇秋天旱季栽培,春季也可種植。密瓜在浙北地區的成功栽培,可以大大緩解本地哈密瓜主要靠從新疆地區運人的市場壓力,為探索哈密瓜栽培地區的“東移”進一步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