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位于黃海之濱、江淮之間,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縣(市)之一,而“怡豐”牌青椒已于2004年12月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許可使用A級標志,本市常年青椒雙大棚栽培面積穩定在0.67萬hm2以上,青椒定植期11月份,比單大棚栽培提前80 d(天)左右,雙大棚冬季棚內溫度比單大棚高5℃左右,青椒上市期在3月初,提早了40~50 d,產品銷往上海、南京、蘇州等大中城市,667m2收入8 000~9000元,比單大棚栽培增收2 300~3 000元。
1 選擇適銷對路品種
要求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抗病、高產、商品性好的品種。目前東臺地區主裁品種有洛椒98A、洛椒特大301、中農3號、蘇椒5號、海豐37。
2 采用穴盤輕基質育苗
每667m2大田需準備70孔塑料穴盤60~70張;購東臺市新宏楊生態有機肥公司生產的容積50L/袋育苗基質6~7袋;備種于40~50 g。播種時間為10上中旬,苗齡50~60d。
2.1 拌料
將每袋16.5kg基質噴灑5~6kg水,攪拌均勻,以基質手握成團不滴水、落地基質就散開較為適宜。
2.2 裝盤
將拌好的基質裝入穴盤中,稍加振搖讓基質填實,再用刮板從穴盤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個孔穴中都平整填滿基質。
2.3 壓穴
壓穴以利于將種子插入其中,方法是將4~5張疊在一起的穴盤,覆蓋到裝滿基質的穴盤上,輕輕用力向下擠壓即可。
2.4 播種
播種前曬種1~2 d,去除破籽、秕籽及雜質。播種時將種子點在壓好穴的盤中,每穴播種1~2粒,避免漏播。
2.5 蓋種
播種后用原配制好含水的基質覆蓋穴盤內種子,用刮板從穴盤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余的基質,小孔穴整平即可。
2.6 布盤
大棚內苗床要平整,畦面鋪一層地膜,然后排放已播種的穴盤,雙盤排列,寬1.1m左右,長度不限。
2.7 補水
用小孔眼噴壺噴灑30%苗菌敵1 000倍液,將基質噴濕透,爾后在穴盤上覆蓋地膜,并關閉大棚,增溫保濕促進出苗。
2.8 苗床管理
出苗前棚溫保持28~32℃,70%的幼苗頂出基質時揭開地膜,適當補水,確保齊苗、全苗。全苗后保持白天22~25℃,夜間18~20℃。苗床基質發白時適量補水,并注意噴灑75%百茁清600~800倍液+10%毗蟲啉1 500倍液,防治苗期病蟲害。
3 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選擇2~3年內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沙壤土栽培青椒,要求重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一般于定植前15~20 d(11月上旬)每667m2基施腐熟雞糞1~2 t或菜籽餅150~200 kg,45%氦磷鉀復合肥50 kg+硫酸鉀15~20 kg+過磷酸鈣30~50 kg,將肥料的2/3施入耕耙,1/3施入定植行間。注意肥土混和均勻。
4 雙大棚搭建方法
雙大棚為南北走向,11月中旬應用青竹(直徑3 cm)措棚,竹子入士深度30~40 cm,間距1m。內層大棚寬度4.5m,頂膜5m寬,裙膜1m寬;外層大棚寬度5m,頂膜寬6m,裙膜寬1 m:內外大棚頂層農膜間距20~25 cm、底邊農膜間距15~20 cm,大棚頂高1.6~1.8 m,長度100~150m。每667 m2選用96%金都爾40~50mL加水40 kg噴灑畦面,防除雜草,然后覆蓋地膜。與此同時,健壘四周水系。
5 合理密植
11月下旬定植,一般行距45~50 cm,株距35cm,667m2栽4 000穴。定植后澆足底水,封好定植孔,并在畦面搭建小拱棚,閉棚增溫,形成雙大棚+小棚+地膜的4膜覆蓋。確保冬前幼苗活棵生長。
6 加強田間管理
6.1 溫度調節
一般在定植后5~6 d內,白天不通風或少通風,促進緩苗,保持白天棚內氣溫30℃左右;緩苗后,應及時通風散濕,前期上午棚內氣溫上升到25℃時開始放風,下午降到25℃時閉棚,白天棚內氣溫掌握在25~30℃,夜間不低于13℃。越冬期間,注意防風災、雪災、凍害。特別是天氣預報外界夜溫極端值降到零下8℃,要認真檢查大棚四周,不能漏風,夜間在小拱棚上增加一層舊薄膜或遮陽網防寒。立春后氣溫回升,進入開花結果盛期,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35℃,夜晚不低于15℃;3月底至4月初撤去小棚,4月下旬撤去內層大棚。大棚外界氣溫穩定在18℃以上時,保留頂膜,撤去裙膜,晝夜通風。
6.2 及時整枝
為減少養分消耗,防止徒長,門椒采收前,應及時打掉門椒以下部位的側枝和腋芽,生長中后期剪去下部部分側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6.3 肥水管理
門椒采收前不追肥不澆水。門椒采收后,根據長勢,每采收1-2次,適當進行根外葉面噴肥1次,通常采用0.5%尿素+0.3%磷酸二氫鉀+0.1%硼砂混和液或愛多收5 000倍液或惠滿豐800倍液噴霧。開花結果盛期,在青椒行間每667m2口于追施45%硫酸鉀復合肥20~25 k妒尿素10 kg。遇到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及時引水抗旱:有條件的農戶可在青椒行間應用地膜下軟管滴灌,可節本增效,降低濕度并減輕土壤次生鹽漬化。
6.4 綜合治理病蟲害
重點抓好灰霉病、菌核病、褐斑病、蚜蟲、煙粉虱、茶黃螨的防治?;颐共?、菌核病發病后易出現落花落果爛枝現象,可選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40%施佳樂600~8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每667m2選用15%腐霉利煙劑250~300 g于傍晚閉棚熏蒸(注意小棚內不能使用,否則易產生藥害)。選用40%福星乳油5 000倍液或75%百菌清粉劑800倍+70%甲基托布津粉劑800倍液防治褐斑病。對于煙粉虱、蚜蟲,可選用70%寶貴水分散性粒劑(吡蟲啉)5 000倍+0.5%蟲螨立克1 000倍液,均勻噴霧,做到下抄上蓋防治;也可用每667m2異丙威煙劑250 g熏蒸。此外生產實踐表明,2月份及時摘除門椒以下3~4片黃化老葉,帶出大棚外集中處理,可降低煙粉虱越冬蟲卵最90%以上。3~4月茶黃螨危害青椒后幼葉葉緣下卷,背面呈褐色油漬狀,嚴重時頂芽干枯,易與病毒病混淆,應及時選用15%掃螨凈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另外盛花期噴0.1%硼砂、鈣寶溶液,可防生理性病害,降低畸形果。
7 采收
一般在青椒花謝后15~20 d即可采收。雙層雙棚栽培青椒,門椒坐果期間,氣溫偏低,易形成僵果,應及早摘除。對椒上市期一般在3月上旬;青椒采收期為3~7月,采收后用網袋裝運銷售。一般7月下旬拉秧,667m2青椒產量在6 000 k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