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身著靛藍(lán)色的服裝,帶著質(zhì)樸的神態(tài),親手調(diào)煮飄香百里的驛茶。她們看似柔和.卻又充滿剽悍固執(zhí)。她們堅定地把自己的信仰與傳統(tǒng)堅持了六百年。
在貴州的平壩縣,有一家紅緣坊茶樓。茶樓里常有這樣的驛茶茶藝表演。我們了解到,這樣的表演并不僅僅在茶樓中,還真實(shí)地存在于貴州安順的屯堡當(dāng)?shù)亍T谶@些充滿厚重歷史氣息的茶藝表演中,我們似乎聞到了那些過往的硝煙,聞到了那些綿延百年的寧靜茶香。茶湯隨著時間,慢慢煮濃,甘苦任由后人評說。
屯堡的驛茶。有著久遠(yuǎn)的歷史。那是在公元1381年,為平息元朝藩王梁王的反叛,朱元璋在南京點(diǎn)齊三十萬大軍從湘黔古驛道直撲云南。在激烈的“白石江大戰(zhàn)”之后,梁王投滇池而自盡,征南戰(zhàn)事基本宣告平息。為了防止元朝殘余勢力和土司勢力的反叛,明朝作出了屯田西南的舉措。黔中安順乃入滇之咽喉,滇黔古驛道在古代承載著朝廷政令通暢和經(jīng)濟(jì)交往的重任。于是,在黔中安順平壩天龍屯堡,就有了這樣的一個漢族群落。在六百多年來,盡管經(jīng)歷了朝代的更迭與國運(yùn)的興衰,他們卻固執(zhí)地在建筑、服飾、戲劇等方面堅守著明代江南漢族的習(xí)俗。他們的后裔堅持其移民前的江淮民族傳統(tǒng)文化——人稱“屯堡文化”,同樣,他們的飲茶方式沿襲了六百年前古驛站的習(xí)俗。
屯堡的女性,堅強(qiáng)而又婉約。煮茶的時候她們是柔情萬分的,而在面對外敵的時候,她們一個個都絲毫不遜于男性。在她們的鞋頭上,必定暗藏著一個刀片,每到臨危時候,都作為救命的武器。在那個年代,她們的服飾與個性也是必然的。
屯堡驛茶茶藝是一個歷史的見證者。那時候。歸家的軍人、送信的官差、經(jīng)商的商人都會路過這些驛站屯堡的姑娘就用特有的山歌迎接他們。
“黔中有座石頭城,城里住看屯堡人;
過往行人請留步,品嘗屯堡古驛茶。”
山歌之后。她們開始煮茶。屯堡古驛茶的泡制采用當(dāng)?shù)氐暮谕辽肮蓿炔栌猛撂詹柰搿E莶柚靶枰獙⑻展尴磧簦侔岩颜艉玫牟柰霐[放在方形的木茶盤里。先烤壺,再把茶葉放入罐中,然后不停地抖動砂罐,讓茶葉炒出香味,炒制時要抖動均勻,以免炒焦。
茶炒好后發(fā)出的清香,沁人心脾,旅途疲勞在頃刻間揮之而去。讓人精神振奮。
接著,她們將事先燒沸的水急沖下去,再放入配料生姜、金銀花、甘草等多味中草藥一起煎熬片刻,兌水再熬。熬茶時用一根筷子攪拌,寓意屯堡人待客“一心一意”。此時,茶已經(jīng)熬好了,散發(fā)出誘人的茶香,最后,再把茶葉均勻地倒入茶碗里。這種茶具有生津解渴、棄暑棄寒、治療瘴毒的功能。安順平壩天龍屯堡,屬歷史上所謂“蠻夷”之地,山多林莽,瘴氣襲人,來往人員易染病。屯堡驛站的驛茶采用當(dāng)?shù)匾吧枞~和草藥一起熬制,屯堡人相信喝驛茶有四大好處:提精神、助消化、驅(qū)病魔、利長生。
敬完了一碗茶,屯堡婦女會端來親手特制的松糕粑給各位賓客……喝著茶,吃著糕點(diǎn),體會著屯堡人最誠摯的美意。
喝完驛茶,吃過松糕粑,屯堡的婦女會用一段歡快的山歌及花燈歡送各位將士及過往官差繼續(xù)上路。
今天,由于時代的變遷。各地驛道相繼廢棄,驛茶在各地也已失傳。現(xiàn)在,也只有聽說在平壩天龍屯堡居住的屯堡后裔仍保留著制驛茶、飲用驛茶的習(xí)慣。當(dāng)我們沉浸在這些山歌與茶香中。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那一幕幕金戈鐵馬與茶香交織的悠悠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