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參觀漳浦天福茶園
上個月,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等領導的陪同下蒞臨天福茶博物院參觀指導,期間朱镕基在品茗閣品茗并在茶博物院手植了一棵八仙茶留念。
另據消息,由天福集團投資2億元人民幣創辦的全球第一所茶業高等院校——天福茶職業技術學院,首批招生的專業有5個系、人數400人。學院校址在閩南漳浦縣盤陀鎮,占地1200畝,現已建成校舍面積13.5萬平方米。今年二月時,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該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3000人,現已經國家教育部備案。
北京:“黃山茶日”舉行
5月19日至20日,2007中國黃山茶葉、名優農產品、旅游展示展銷會暨“黃山茶日”主題活動在北京市宣武區馬連道茶城舉行。舉辦這次活動,目的是借助北京這個大的平臺,抓住2008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的契機,以進一步展示徽文化、黃山名優農產品和黃山旅游,加強與海內外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推動黃山農產品和旅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北京:第六屆八大處中國園林茶文化節開幕
第六屆八大處中國園林茶文化節暨第四屆“在路上環北京八大處站越野挑戰賽”于4月28日至5月7日在八大處公園隆重舉行。兩個品牌的活動巧妙結合,優勢互補,在獨具特色的禪林勝境中為四方游客奉獻一道以“快樂健康文化休閑時尚創新”為主題的文化大餐。
大理:啟動茶馬古道公益助學步行活動
4月30日下午,云南大理巍山縣拱辰樓廣場人潮涌動,云南省希望工程“茶馬古道,走向西藏”國際公益助學步行籌款活動大理段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啟動儀式后,30名全程接段步行志愿者同巍山縣200多名志愿者從巍山縣城出發,一路步行多個縣,最后進入劍川縣。通過此次活動,預計籌集希望工程善款近200萬元,將用于大理茶馬古道沿線縣市援建10所希望小學和資助貧困學生。
武夷山:準備民間斗茶賽
民間斗茶賽一向是武夷山熱鬧的民間節日。據悉,為加強巖茶加工技術交流,促進巖茶品質的提升,弘揚武夷茶文化,宣傳推廣巖茶,服務巖茶產業,由武夷茶葉同業公會主辦的第七屆武夷山市民間斗茶賽將于2007年7月7日至8日在武夷山市度假區武夷風景商苑舉行。
福鼎:首屆中國白茶文化節即將開幕
福鼎是中國有名的“白茶之鄉”,也是中國白茶的原產地。據了解,為了展示白茶之鄉的形象。讓社會更多了解白茶,推動白茶產業的發展,“首屆中國白茶文化節”將于6月13日在福鼎舉辦。文化節將以“自然、健康”為主題,通過高峰論壇、茶王評選、萬人品茗等一系列茶事活動生動展示福鼎白茶的健康功能與豐富的文化內涵。
上海:茶文化節武夷大紅袍受追崇
武夷山“浪漫武夷·風雅茶韻”主題活動借助第14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這個舞臺,展開獨具武夷特色的茶旅推介,大紅袍展館設在茶城中心的“黃金地點”,面積達460平方米,為各參展茶區之最。借助這次機會,全方位地向廣大上海市民及國際友人展示“國茶”大紅袍品牌和“世界雙遺產”的魅力。一時間,武夷山大紅袍成了熱門話題,在此次國際茶文化節中唱起“主角”。
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武夷茶藝茶歌舞表演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活動中還推出旅游咨詢、旅游知識問答、旅游人文風光有獎猜謎等市民互動節目,首批6家上海“武夷山大紅袍誠信店”也同時授牌成立。上海市民劉先生說,武夷山這種茶旅結合推介形式,在上海這么多展會中還是第一次,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將來一定會帶全家人去游武夷山,喝大紅袍。
1克400歲古茶葉亮相茶博
在近日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茶葉博物館里,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的茶葉第一次和游客見面,引起轟動。
據了解,明萬歷三十八年問的茶葉隨文物“時大彬紫砂壺”出土后,紫砂壺被小心保存,可古茶樣卻被當地老百姓你拿一把我抓一點地拿回去當藥吃了,等茶葉專家趕到的時候,只剩下一小部分。此次參展古茶葉僅不到一克,雖然數量稀少,但這些茶葉卻是迄今為止已知有確切紀年的最早古茶樣,堪稱極品。
一片普洱價值20萬元
雖然最近普洱茶市場過熱現象回落,但是拍賣會上普洱茶行情可謂是漲聲一片。近日,在深圳舉行的“中國茶道論壇”茶葉拍賣會上,一片“勐卯王朝”珍藏紀念茶餅,以20萬元被香港著名電影制片人張承勤拍得。
一把“西瓜”壺價值8.8萬
5月15日,一把西瓜造型的茶壺,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吸引了眾多茶客和收藏愛好者。這把由江蘇宜興高級工藝師巧手制作的“西瓜壺”,外形酷似一個小西瓜,造型別致,曾獲評中國十大紫砂茗壺,賣價達到8.8萬元。
上海舉行名茶評比
2007年第14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近日在上海大寧國際茶城舉行,同時舉行了名茶評比,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家茶企參加,武夷山大紅袍、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祁門紅茶、云南普洱等千余種名茶集中亮相,名茶評比競爭十分激烈。
此次評比設金獎、銀獎、優質獎3個獎項,由5位資深專家擔任評委。武夷山選送的茶樣因色香味形俱佳,贏得評委青睞,經嚴格公正評選,武夷山市九龍袍茶業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永生茶業有限公司等茶企選送的10個茶樣獲得金獎,武夷山市祥巖巖茶廠等茶企選送的16個茶樣獲得銀獎,成為獲獎最多的茶類。
安溪鐵觀音集團迅速擴張
2007年5月26日,安溪鐵觀音集團十家連鎖專賣店同時盛大開業,而總店內的現代專業斗茶室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據悉,安溪鐵觀音集團旗下的鳳山茶廠,自1952年以來都是以外貿為主,此次是遠太集團入主后堅持內貿和外貿并舉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安溪茶廠有限公司轉變經營機制,改變經營理念,由單一的茶廠經營向多元化經營方向發展的轉變。林文僑董事長表示,到2007年底他們將完成至少100家的連鎖加盟店,力爭打造一個全新的百億產業。
在短短半年時間,安溪鐵觀音集團入主安溪茶廠,重新整合推出“鳳山”品牌,同時由遠太集團投資的中國鐵觀音高科技園區以茶葉加工、商貿、倉儲、展銷、科研等一條龍的現代特色經濟產業基地正在建設當中,并將配套建設產業文化,包括集旅游、觀光、休閑、文化為一體的現代生態高科技園區。
印度塔塔“首品”中國綠茶
近日,世界最大的紅茶供應商印度塔塔集團和全球最大的綠茶供應商浙江省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簽約,將在浙江安吉縣合資組建浙江塔塔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后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產品檔次最高、生產技術最先進的茶葉深加工項目。印度塔塔方面共計投資1600萬美元(約合1.25億民幣),占有合資公司70%的股權。
長沙民企打造茶業航母
5月20日,長沙縣湘豐、長春、開慧、福臨、金山五家民營茶企聯手組建湖南省第一家緊密型茶業股份公司“航母”——湖南百里茶廊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第一條全自動綠茶炒青生產線也在當日正式投產,年生產能力將達4萬噸。公司成立后,將統一使用“百里茶廊湘豐茶葉”品牌,并積極拓展營銷渠道,計劃3年內在全國開100家品牌連鎖店。
安溪鐵觀音展覽館上海開業
近日。安溪縣琦茗茶廠的廠長王奕榮斥資在上海繁華地段——城隍廟首設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的集文化、品茗、超市為一體的茶葉展覽館,大力宣傳安溪鐵觀音的茶文化。而王奕榮也是將現代化的空調制茶技術帶入傳統制茶行業中的第一人,其現在的茶葉銷售點遍布北京、上海、西安、大連、天津、青島、杭州等地。
品鮮入主國際有機食品展
5月31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舉行的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全國有18家茶商參與,品鮮茶業是福建唯一一家參與展會的茶廠商。安溪品鮮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鐵觀音已通過中綠華夏有機論證,是福建省第二家通過鐵觀音有機產品認證的企業。
華韻茗茶正式開業
2007年5月21日,“華韻茗茶”在福州市長樂北路189號長福鑫苑1號01店正式開業。負責人很有信心地介紹:雖然競爭激烈,但“華韻茗茶”未來將注重打造信譽品牌,茶葉品質絕無替代。店里銷售鐵觀音主要選用安溪感德精品鐵觀音,有清香型和濃香型。能更好地滿足茶人們的不同品飲需要。
天福打造“親情牌”
真情親友何相贈?一片溫心在玉壺。近期,天福集團面對中端茶葉消費市場,打造親情牌,隆重推出新品“溫心見真情”鐵觀音。該款鐵觀音產品選用安溪高山茶區上等鐵觀音原料,采用現代化的制茶設備精心加工而成。成品顆粒緊結勻凈,色澤砂綠青潤,香氣濃郁。滋味甘醇,成為饋贈親友的最佳茶品選擇。
景東發現28.6萬畝野生茶
經過一年多的資源調查,景東彝族自治縣目前發現的野生茶面積達28.6萬畝,面積居普洱市首位,其中一棵位于花山鄉石婆婆山的野生茶樹高達26.5米。另外,在大街鄉發現的一棵高14.8米的栽培型茶樹,是目前云南發現最高的栽培型茶樹。野生古茶樹呈現出帶狀和區域分布特點,樹齡超過1500年的野生茶樹分布面積達3.5萬畝。此外,普查還發現景東縣50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約3.7萬畝。
空姐學茶藝,推廣茶文化
5月17日下午,一批來自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乘務員在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學習茶藝及茶文化。這批空姐將在該學院進行為期4天的初級茶藝師培訓。主要學習中國茶文化史、茶的分類與品質、茶道茶禮及綠茶、烏龍茶沖泡技藝等,培訓結束考核合格者將獲得初級茶藝師資格證書,成為我國首批具有初級茶藝師資格的空乘人員。
“茶女”出招《鐵觀音傳奇》
我國第一部“茶文化”古裝大戲《鐵觀音傳奇》日前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導演李力安攜主創人員向媒體高談茶文化,高鑫、王巖等主演更是現場來了一段茶藝秀,選茶、沏茶、倒茶,一招一式達到了專業水平。這部首次完整展現中華茶文化的古裝大戲,投資達1800萬元,預計拍攝30集,近日將移師安溪拍攝外景,6月初封鏡。
“元泰杯”紅茶世界征文比賽高潮迭起
旨在傳承國粹名品、弘揚紅茶文化的首屆“元泰杯”紅茶世界征文比賽自2007年4月開幕以來,活動已經進入第6周,全國各個省市均有投稿(包括港、澳、臺地區),甚至有遠在日本的紅茶愛好者也來投稿,反應十分熱烈。目前投稿數已達200余篇,點擊率和得票率已達數千的文章比比皆是。
“推動中國茶更多地進入國際市場,讓消費者對中國茶有更清楚的認識是很重要的,這一點最好是通過兩方面的促銷來實現,一是要告訴人們飲茶的樂趣,二是要告訴人們茶葉對于健康的好處。”
——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MikeBunston先生如此提議
“在茶種植中最低限度使用化學品來殺滅病蟲害;致力于制定全球認可的茶葉國際標準并通過采用國際認可的haccp體系保障質量;根據環保的需要審視現行的種植及銷售方式并研究新的方式,保證茶產業可持續發展。”
——來自全球25個主要茶生產、消費國家和地區的500
“手工炒茶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機器炒茶質量上升到很高水平了。手工炒茶還是要保護下來,堅持下去,傳承手工炒茶技藝是一種社會責任。”
——國內知名茶館“太極茶道”的老總鄭純輝
茶葉是大自然恩賜給我們的一筆無窮無盡的財富,消費者應多喝各類茶,從而達到人體的一種互補。
——著名的茶葉博士吳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