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自身對照觀察初發2型糖尿病病人單純給予食物交換份法進行飲食治療及其聯合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進行飲食治療前后病人血糖及胰島素抵抗指數等指標的變化,評價兩種飲食治療方法的療效。方法 選擇初發2型糖尿病病人18例,首先接受單純食物交換份法治療3個月,之后接受食物交換份法聯合GI治療3個月,比較飲食治療前后及兩種方法治療后病人體重指數(BMI)、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島素(FINS)、糖化血紅蛋白(HbAlc)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的變化。結果單純食物交換份法治療3個月后,病人BMI、FPG、HbAlc、FINS及HOMA—IR較飲食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01或P<0.01)。聯合GI治療3個月后,病人BMI、FPG、HbAlc及HOMA IR較聯合GI治療前明顯降低(P<0.001或P<0.01);FINs有下降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飲食治療能夠改善初發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及胰島素敏感性,食物交換份法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食物交換份法聯合GI進行飲食治療優于單純食物交換份法。
關鍵詞:2型糖尿病;食物交換份法;食物血糖生成指數
中圖分類號:R587 R25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4—0308—03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措施之一,合理的膳食結構及熱卡的攝入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血糖和胰島素敏感性,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臨床上廣泛采用的是食物交換份法,該方法固定了各餐熱卡,主要針對三大產熱營養物質(即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做了指導。由于食物交換份法易于掌握,且避免了食物過于固定化,已被大多數病人認可,但該方法未重視到人體對各種食物在攝取后的應答反應。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lycemic iindex,GI)基于人體實驗,觀察了各種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研究者設定葡萄糖的GI是100,一般而言,GI>70為高GI食物,該類食物引起體內血糖升高幅度較大,而GI<55為低GI食物,該類食物引起機體血糖升高幅度較小,當GI界于55~70時為中GI食物。由于GI重視到機體對食物產生的應答反應,因此,對于糖尿病病人飲食治療有重要的價值。現采用自身對照比較單純食物交換份法與其聯合GI用于指導初發2型糖尿病病人的飲食,觀察治療前后病人血糖及胰島素敏感性等相關指標的變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分型標準,選擇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內分泌科門診及住院的初發2型糖尿病病人18例,其中女10例,男8例,年齡(36~70)歲,體重指數(BMI)(24.72±1.67)kg/m2,所有病人均未予降糖藥物治療,且空腹血糖(FPG)<8mmol/L,服糖后2h血糖<13.9 mmoL/L;肝腎功能基本正常;無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除外妊娠與哺乳期婦女及尿酮陽性者。以上病人均愿接受單純飲食治療并對測定項目知情同意。
1.2 方法所有入選對象均于清晨空腹留薄衣由專人測定身高(m)、體重(kg),并計算體重指數,留取靜脈血測定FPG、空腹胰島素(FINS)、糖化血紅蛋白(HbAlc)。
單純食物交換份法飲食治療階段:受試者均由專人指導學習食物交換份法配餐,掌握該方法后嚴格治療3個月,重復測定上述指標,其間每月隨訪1次。聯合GI治療階段:在單純食物交換份法治療3月后,由專人輔導GI相關知識,并要求受試者繼續遵循食物交換份法配餐,同時注意選擇低GI值的糖類膳食,3個月后再次重復上述指標測定,其間每月隨訪1次。
1.3 檢測指標①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②胰島素:放射免疫法;③糖化血紅蛋白:高效液相法;④按內環境穩定模型評價(HOMA)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INS×FPG)/22.5。
1.4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數據處理使用SPSS 13.0軟件。
2 結 果
2.1 單純食物交換份法治療對各觀察指標的影響單純食物交換份法治療3個月后,病人BMI、FPG、FINS、HbAlc及HOMA-IR較飲食治療前均明顯降低,有統計學意義(P<0.001);FINS較飲食治療前降低(P<0.01)。聯合GI治療3個月后,病人BMI、FPG、HbAlc、HOMA-IR較聯合GI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或P<0.001),FINS有下降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 論
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參與其發病過程,飲食結構的不合理成為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在糖尿病現代治療中飲食治療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常見的食譜設計方法有計算法、主食固定法和食物交換份法。計算法由于其需要參照食物成分表,較為繁瑣,只適用于專業人士或使用相應計算機軟件實現,因此使用受限。主食固定法適合文化程度較低或老年病人,但因其在熱量攝入和膳食平衡方面多無法確定,存在不足。食物交換份法因其操作性強,易于被病人掌握,現應用較廣,由于該法重視了能量的平衡以及三大營養物質的比例,長期堅持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體重和胰島素敏感性,此外也有利于改善血脂、血壓等代謝指標。本組選擇血糖輕度增高的初發2型糖尿病病人經單純食物交換份法治療3個月后,與治療前比較其BMI、FPG、HbAlc、FINS及HOMA-IR均明顯降低(P<0.001或P<0.001),上述結論進一步證實食物交換份法是一種有效的飲食療法,適宜病人使用。
在臨床中單純給予食物交換份法指導病人飲食治療時會發現等量熱卡的食物其提升血糖的能力不同。1981年Jenkins等[2]首次提出GI,它是一個脫離化學實驗方法,通過人體實驗得出的生理學參數,它的提出沖擊了食物與血糖的傳統觀念,較好地回答了食物交換份法應用時存在的困惑。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高GI糖類膳食可導致體內胰島素大量分泌,產生高胰島素血癥,并易出現胰島素抵抗[2-4]。近年GI逐漸受到國內營養學者的重視,但尚未應用于臨床。張印法等[5]研究發現單純GI指導飲食對血糖、血脂的控制優于單純食物交換份法。由于低GI飲食并非都是健康食品,例如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其GI值較低,因此單純使用GI指導飲食亦存在不足。本次在食物交換份法的基礎上向病人介紹GI概念,并要求病人在選擇主食時選用低GI值的糖類膳食,治療3個月后與單純食物交換份法相比,BMI、FPG、HbAlc及HOMA—IR顯著降低(P<0.001或P<0.01),FINS雖無統計學意義,但有下降趨勢,這一現象證實低GI值的糖類膳食有助于改善初發2型糖尿病病人的體重、血糖及胰島素敏感性,對于2型糖尿病病人飲食治療時食物交換份法聯合GI優于單純食物交換份法。
參考文獻:
[1] Jenkins D,Wolever TM,Taylor RH,et al.Glycemic index of foods:Aphysiological basis for carbohydrate exchange[J].Am J Clin Nutr,1981,34(3):362—366.
[2] Willett W,Manson J,Liu S Glycemic index,glycemic load,and risk oftype 2 diabetes[J].Am J Clin Nutr,2002,76(1):274S—280S.
[3] Hodge AM,English DR,O’dea K,et al.Glycemic index and dietaryfiber and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11):2701—2706.
[4] 陳超剛,蘇宜香,嚴勵,等.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膳食血糖生成指數教育的相關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1):37—39.
[5] 張印法,楊月欣,馬中亮,等.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在糖尿病營養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營養學報,2003,25(3):248—252.
作者簡介:王彥(1972—),女,主治醫師,碩士,現工作于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郵編:030001);張計蘭、梁煥芳,工作于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本文編輯 郭懷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