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姜德志等十人當選年度法制新聞人物
由法制日報社主辦的“2006年度法制新聞人物暨十大法制新聞評選”揭曉。他們是: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姜德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我國著名知識產權法專家鄭成思,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司法局飛龍司法所所長湯群芳,南京鐵路公安處南京火車站派出所副所長劉云,山東省冠縣法院定遠寨法庭庭長李昆侖,遼寧省公安消防總隊本溪市支隊明山大隊特勤中隊班長金春明,安徽省巢湖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趙玉中,重慶市綠色志愿者聯合會會長吳登明,浙江省東陽市東江鎮上陳村老年協會負責人陳星水,云南省瑞麗市卡南村村民卡南村緝毒女子護村隊。
中央紀委監察部要求春節期間嚴禁公款拜年
通知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嚴格執行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安排好節日期間的各項活動。一律不得用公款搞相互走訪、相互宴請等拜年活動。一律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進行高消費娛樂活動。嚴禁違反規定收送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嚴禁以賭博或變相賭博以及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等形式收錢斂財。嚴格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的相關規定,禁止借元旦、春節之機新設津貼補貼、獎金項目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發放新的福利。嚴格控制年終各種評比表彰獎勵活動,減少、簡化各種茶話會和聯歡會。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同時要加強對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管理。
中共中央重視中紀委反腐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去年年底召開會議,聽取中紀委2006年工作匯報,并宣布今年1月召開中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報道說,中央政治局如此高調地宣布中紀委一次全會的召開會期,在以往并不多見,顯示中央對中紀委這次會議的重視,也意在提升社會公眾對這次會議的關注度。
國務院糾風辦開通“糾風之窗”網站
為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及時有效糾正群眾反映突出的不正之風問題,國務院糾風辦“糾風之窗”網站(WWW.mos.gov.cn/gjb)于12月31日正式開通。
北京明確七類貪污賄賂案件不適用緩刑
2007年初,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具備以下7類情形一般不宜判處緩刑:拒不供認犯罪事實而在案證據確實充分;主觀上沒有悔罪表現或者避重就輕,口頭上表示悔罪,但卻不如實交代罪行;索賄造成他人生活嚴重困難或向生活嚴重困難的人索賄以及貪污國家扶貧、救濟款物;沒有退贓和悔改表現,揮霍贓款后無能力退賠以及因其行為給國家、集體、個人造成的損失難以彌補,社會危害大;曾因貪污、受賄行為受過行政處分或刑罰處罰;贓款贓物用于走私、賭博等非法活動,以及共同犯罪中情節嚴重的主犯等。
數字
換屆
——2006年,全國157個市、226個縣、32315個鄉鎮完成黨委換屆,紀委書記普遍實現異地任職。
職務犯罪大案17449件
——全國檢察機關在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上下功夫。2006年1月至11月,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32369件38457人,其中大案17449件,查辦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2632人。
國際
伊拉克腐敗高官二度越獄逃脫
伊拉克公共廉正委員會官員透露說,2006年12月17日,受到腐敗罪名指控的伊拉克前電力部長薩馬賴,在混進警局的外國保安掩護下離開了關他的警察局。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越獄逃脫了。
斐濟大法官涉嫌腐敗遭停職
斐濟武裝部隊司令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3日宣布,2000年斐濟政變以來,首席法官丹尼爾·法蒂亞基和首席地方法官內奧米·洛邁維蒂卷入“可疑活動”,正在接受調查,現已停職。近年來,斐濟司法系統“政治化”,許多人抱怨說,司法系統存在腐敗、違法、工作效率低下現象。
首相賣官被訊問大不列顛頭一回
英國首相布萊爾12月14日在唐寧街10號,就貸款換爵位一案接受了警方問訊,這使他成為英國首個接受警方問訊的在位首相。執政工黨貸款換封爵丑聞發生后,英國警方今年初開始進行相關調查,已約見了不少社會名人和政界人士,并已因此逮捕了三人。
自言世上最腐敗統計損失確驚人
尼日利亞經濟和金融犯罪委員會執行主任易卜拉辛先生透露,尼國在過去40年由于腐敗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48000億奈拉。他提議,大家應該意識到尼國是世界上最腐敗的國家之一,人們有義務避免腐敗、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排除那些有可疑背景的人進入領導階層。
新官上任先清“腐敗”網上拍賣前任專機
12月23日阿拉斯加州消息,美國有史以來最熱辣、性感的女州長——42歲的莎拉·帕琳上任后宣布,將阿拉斯加前任州長穆考斯基涉嫌“挪用公款”買的一架供自己專用的噴氣式私人飛機放到EBAY網上拍賣,稱要以這一“另類方式”向該州的“腐敗政治”開刀。
他信不再有人信詐騙貪污樣樣有
泰國軍政府肅貪人員25日宣布,泰國前總理他信涉及兩宗詐騙案。央行泰國銀行將指控他信貪污。而盡管軍政府領導人對他信回國持保留態度,他信的法律顧問卻表示他信會返國自辯。
安南頒“廉政政令”限制職員再就業
安南走前留下好制度。12月中旬聯合國頒布了一項新規定,旨在通過“限制再就業”舉措對聯合國職員的行為進行規范,防止職員在聯合國任職期間受賄、索要回扣等腐敗行為,這也是聯合國首次頒布此類新規定。凡是在聯合國任職期間涉及各級采購活動的人員,離職后一年內不得受雇于曾有業務往來的公司、不得接受合同公司的任何形式的補償物品,兩年內不得與離職前分管聯合國采購業務部門發生任何關系;依然在任的聯合國職員禁止相關從事采購的職員請求、接受或主動要求來自聯合國合同方將來任何形式的聘用。
聲音
組織部門選拔任用于部,要堅持客觀公正的用人導向,做到“四個堅持、四個防止”:堅持德才兼備,防止標準片面化;堅持五湖四海,防止以人劃線;堅持嚴格按按程序辦事,防止形式主義、走過場;堅持走群眾路線,防止“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
——上海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韓正近期在上海市委組織部調研時說,上海正處在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必須進一步加強組織工作、干部工作。
制定一部專門的《反腐敗法》,科學地匯總反腐經驗,對于宣傳和動員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反腐敗斗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樹立國家反腐倡廉形象,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作者以“雙規?”制度為例指出,行之有效的反腐敗經驗亟待法律化。
——國家社科規劃課題《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重大對策研究》課題組組長王明高在《人民論壇》撰文指出。
凡是重大損失浪費的背后幾乎都隱藏著權錢交易等貪污腐敗行為。
——審計署副審計長令狐安日前在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培訓班上指出,當前損失浪費問題相當突出。各級審計機關一定要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經濟責任審計中不僅要繼續重視合法、合規問題,還要將重大損失浪費問題列為重點。
中國民眾將有權知悉除涉及國家機密、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外的政府信息。
——2008年12月28日的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說,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一位負責人日前透露,這是正在制定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中國首部有關保護民眾獲知政府信息權利的法規。”這位負責人說,“對于實施政務公開已有10多年歷史的中國政府來說,這意味著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
很多環保事件看似責任在企業,實則根源在當地政府,在地方保護主義。
——據《財經時報》報道,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日前表示,“政府不作為”是導致污染事件的根本原因,有關政府和部門負責人負有重要責任。
主持人:普亞波 編輯:孫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