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年乍到,渝北區委書記劉光全又來到了張關鎮。與以往不同,這次,他有著別樣的欣慰。老君山村老黨員張正樹說:“4年前,鎮上免費送來10只南江黃羊,一年一年‘滾動’下來,現在,已有70多只了,年收入好幾千元,生活再也不愁了。”
而5年前,同樣是在這塊土地上,同樣是眼前這位老人,卻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黨員貧窮的現狀,引發了渝北區在全市乃至全國都產生了良好影響的“黨員滾動扶貧”決策。
不能讓黨員再窮下去
2002年金秋十月,張正樹的白菜豐收了,可白菜“爛市”,他好不容易以每公斤兩毛錢的價格找到一家買主,然而,老板正眼都沒瞧他一下,乜斜著白菜說:“碼到車上去,碼整齊。”
這句話點燃了張正樹心中的無名火,他撂了擔子,掄起扁擔,對著白菜砍下去,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白菜在他的“亂棍”之下頃刻委地。
老黨員張正樹已窮了很久了,三間漏雨的土墻老屋,磚頭和木板支起的床,石頭壘的灶臺以及上面幾個缺口掉瓷的碗幾乎是他的全部家當,幾十年他兢兢業業當著村干部,直到本世紀初,在能人治村的浪潮中,有本事有知識的年輕后生上了,他才退下來,這時,他才發現,自己不但沒建設新農村的技術,甚至已沒有了作為農民的勞力。
這個發生在2002年豐收季節的故事令人痛心,尤其令新上任的區委書記劉光全痛心,他當即要求區委組織部立馬對全區農村黨員生產生活狀況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底,他想知道,有多少個張正樹?有多少在貧困線上掙扎的黨員?
調研結果讓人心寒,全區農村黨員中,竟有519名黨員因年齡、身體狀況、勞動技能等因素,生活相當貧困,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像張正樹一樣,曾擔任過村干部,甚至是幾十年的老干部。
“年輕時,我們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老了,黨的工作不需要我們了,我們也沒勞力了。我們過去帶領村民,現在村民反過來看不起我們……”這不是簡單的牢騷,這些貧困老黨員的痛苦,已不僅僅是經濟的困窘,他們是如此希望活得體面一些。
“這是一個嚴峻的現狀,非立即改變不可!”劉光全說,近些年,渝北區經濟社會得到了較快發展,但居然還有黨員這么窮,這不但影響黨員模范作用的發揮,甚至影響了黨組織在群眾心中的形象。
“不能讓黨員再窮下去了!”劉光全說。
這句話的背后包含了太多的內容,這些內容讓自此在渝北啟動的針對黨員的扶貧變成了一項十分嚴肅的工程。
幫扶黨員,怎么幫?一場涉及了組織、財政、民政、農業等部門及鎮街的座談會在劉光全的要求下立即召開。“以往每年對貧困黨員的資助就是一次性補助點錢”;“貧困黨員其實大多有想法有志向,要讓這批人富起來,必須改變以往單純的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如果能給他們上項目,教會他們適應新時期的致富技能,定會產生切實的效果。”……發言踴躍。
一個以項目為主的“黨員滾動扶貧”方案在討論中逐漸清晰起來。劉光全的想法是,為最貧困的黨員無償送去能見效的經濟項目,發展起來后,再幫助相對貧困的黨員,如此一而十,十而百,讓一戶貧困黨員的經濟“滾動”起來的同時,促進更多的黨員“滾動”進來,用3年時間,全面覆蓋519戶貧困黨員。
一個月后,也就是2002年11月,渝北區“黨員滾動扶貧”在張正樹所在的老君山村作為試點啟動,那年冬天,很受傷的張正樹得到10只南江黃羊,同時得到的還有免費送來的技術。第二年,他的10只羊變成了18只,隨著羊的成功繁殖,張正樹的羊圈在擴大,腰包以每年數千元錢的進賬鼓了起來。近年,他新建了三開間的磚房,客廳放著一臺大彩電。
3年之后,包括張正樹在內,519戶黨員貧困戶如期脫貧。
要讓黨員起模范帶頭作用
2004年秋的一天,區委組織部一行到石坪鎮,他們走過很多人家,都看見一個個羊圈里關著南江黃羊,時任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黃宗華欣慰地笑了。
“區里免費給我們每戶黨員送來兩只羊,黨員真有面子啊!”被問及的貧困黨員無一不喜笑顏開,他們發自內心的高興和自豪,讓黃宗華一行很感動,他們把這份感動帶回了區里。
“黨員不光要自己站起來,還要起帶頭作用。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讓一個個黨員成為一面面帶領群眾致富的旗幟。”劉光全沉靜地說。
“黨員滾動扶貧”的決策效應在發展:擴大被扶貧黨員的規模,擴大扶貧項目種類,擴大參與扶貧的部門……
擴大需要錢。“可以將種養項目、土地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資金打捆使用,投入滾動扶貧。”劉光全經過認真思考后,在區委常委會上說。區委作出決定,將農村獨生子女困難幫扶資金、科技推廣專項資金、再就業培訓資金等納入滾動扶貧范疇,保證“資金源”。區委決定,各部門要“一對一”幫扶鎮、村,被幫扶的鎮一比一配套資金,選定項目,更大范圍地帶動大家致富。為防止走過場,區委接連兩次下發文件,將具體要求和措施制度化,將各部門的滾動扶貧工作納入單位年終考核。
一時之間,全區所有部門都被“滾動”進來,扶貧規模擴大到所有鎮、村黨員,扶貧項目從養殖擴大到種植。尤為重要的是,為了“滾動”得更快一些,當年底,區委集資,在高嘴鎮和悅來鎮分別建了種鴨場和種豬場,黨員到此買鴨、買豬低于市場價。
“黨員滾動扶貧”愈來愈轟轟烈烈。區委的目的從“不能讓黨員再窮下去”,轉變為加大力度抓兩頭,即在幫扶貧困黨員脫貧的同時,扶持黨員種養殖大戶,讓黨員成為致富帶頭人,讓“黨員”這面旗幟揚起來。
老君山村40多歲的楊義勇,曾經日子過得捉襟見肘,這些年,楊義勇得了扶貧項目南江黃羊后,勤勞加好學,迅速成長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前年,楊義勇被公推為黨支部書記,去年冬天,僅羊這一項,他的收入就達3000元。
在黨員帶動下,老君山村的產業結構得到較大調整,養羊專業戶從過去很少的幾戶發展到60多戶,這其中有一半是普通群眾。
“區委的決策幫到了‘點子’上。”老君山村村民李任全說。
劉光全說:“‘黨員滾動扶貧’‘滾動’的不僅是經濟,更重要的是黨員的精神,是‘黨要管黨’的組織建設的良性效應。”
如今,雞鴨牛羊、花卉果樹等產業在滾動扶貧中發展壯大起來。近5年,渝北區共投入滾動扶貧資金1100萬元,惠及黨員和困難群眾4000余戶,戶平年增收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