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的一天,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病房與平常一樣忙碌。早上9點,是教授查房的時間。和往常不同的是,教授身后突然多了一群穿著白大褂、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學生。他們很認真地聽著查房講解,用微笑來回應人們的目光,這些人來自法國。
在臨床醫學領域,從來都是我國醫生到發達國家進修,還沒有見過先進國家醫生來重慶學習。
這件事,還得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任國勝的留學經歷說起。
站在異國土地上,他多么希望更多的中國學子到國外學習啊,于是,他撥通了重慶母校的電話……
1993年下半年的一天,法國,魯昂某醫院院長辦公室,滿頭銀發的院長瞇著眼盯著面前一位中國青年,一字一頓地說:“任,你只是一名學生,你為什么想到要做這件事?”
青年叫任國勝,1983年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后一直在重醫附一院普外科從事外科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那天,他是以留法學生的身份走進院長辦公室的。
任國勝留學法國的夢始于1990年,但簽證程序瑣碎而繁多。1993年3月,任國勝終于拿到了留學法國的簽證。
他登上飛往巴黎的航班,祖國漸漸遠離,他一邊不住地回望,一邊在心里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成功歸來!”
任國勝留學的第一站是魯昂。這是一座位于塞納河畔的歷史名城,他被眼前的一切深深打動,而令他感觸最深的還是魯昂醫學院醫學家們高超的臨床技能和先進的科研方法。他廢寢忘食地學習和鉆研著,致力于乳腺癌的研究。
與此同時,任國勝切身感受到,西方醫學在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尤其是法國醫學家們的敬業精神、高超的臨床技能和先進的科研方法。他多么希望更多的中國學子到國外學習啊。
帶著這個想法,他撥通了母校重慶醫科大學的電話。學校領導非常高興,表達了想和魯昂醫學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的愿望。
接下來,任國勝向導師B·Chevallier教授談了想為建立兩校合作交流而努力的心愿。B·Chevallier一直喜愛這個勤奮好學、成績優異的學生,聽了他的這個想法更是欣賞有加,當即把他帶到了院長辦公室,向院長推薦了這位優秀的中國醫生。
院長風趣而又爽朗,聽完任國勝的來意后,他卻頗有些意外。
坦誠地迎著院長的目光,任國勝回答:“院長,我的國家現在發展很快,各個領域都在積極與國際接軌,包括醫學。我們有很多優秀醫生都想進一步深造。”
院長眼中的疑惑在漸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暖暖的笑意,任國勝得到鼓勵,便侃侃談起了中國和法國的友好關系,從戴高樂將軍和法國小說談到了中國菜。那天,他談了很久,最后,他說:“中法兩國已建立了多年的外交關系,我們兩國的文化完全可以和諧交流,所以,我誠懇地希望學院能和我的母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聽了任國勝的話,院長爽朗地笑起來:“任,你的話打動了我,你的赤誠和無私打動了我,我答應你。我要到中國吃中國大餐!”
次年,重慶醫科大學與法國魯昂醫學院開始了初步合作,中法醫學交流項目雛形形成。任國勝也進一步與法國醫學界有了更廣泛的接觸,中法醫學交流的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
為了向法國醫學院和科研所推薦學生和洽談合作事宜,為了能夠獲得法方對中國醫學發展的認可,任國勝在法國不停地奔波于巴黎、圖盧茲、施特拉斯堡之間。在行人流連的法國街頭,他行色匆匆,背著幾十斤重的大包,那里面,裝著電腦和各種資料。
任國勝在法國活動的所有費用都是自己從獎學金里擠出來的。為了省住宿費,他選擇了坐夜火車,通常是晚上出發,第二天清晨到達,不停地趕往一個個目的地,醫學院、市政府、研究中心,和那里的負責人交流和洽談。
1996年,獲得了法國魯昂醫學院博士學位后,任國勝回到家鄉。行李很沉,裝的不僅是3年里他在乳腺癌研究上取得的成就,還裝著他不斷擴大中法醫學交流的構想。
他欣慰地看到,中法合作到了真正平等交流的時候了
回到重慶的任國勝一面繼續深入開展乳腺癌研究工作,一面作為重慶醫科大學中法醫學交流項目的創始人和主要執行人,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發起創辦了法語培訓班,強化留學人員素質。同時,他經常往返于重慶與法國,聯系、接洽,給學子們爭取更多的到法國留學的機會。
有一次在北京,任國勝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匯報工作。匯報結束,他沒有回重慶,而是立即趕到國家衛生部、科技部、教育部和國家留學基金委等部門去聯系中法醫學交流事宜。
就在這時,他的牙鉆心地痛起來。為了不耽擱時間,他服了最大劑量的止疼藥,但仍沒能止住。
在衛生部的聯系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他一直用拳頭抵著腮幫,額頭滲著汗珠,最后知道是牙痛時,忙說:“對面是人民醫院,趕緊去看看吧。”任國勝搖著頭,強忍疼痛完成了工作,有些虛脫般走出衛生部。而出來后,他仍然沒去醫院,而是捧著已經腫得變形的臉,奔向下一個部門。
等到從最后一站國際交流中心出來,一看表,已要到回重慶的登機時間了,他急速趕去機場,在出租車上,他疼得兩手抱頭雙腳直跺……
就這樣,在任國勝的努力下,56位重慶市中青年醫生順利留學法國,并且爭取到了400多萬元科研經費。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在法國進修的臨床醫生可以參與臨床工作,打破了以往只能參與科研的局面。而經他組織和聯系的出國人員學成后都回到了重慶,他們說:“我們是受到任教授的感召,學有所成,回來報效祖國。”
奔波的任國勝終于累倒了。2004年底,他病得臥床不起。家里人想,這下,他總可以停下飛奔的腳步,靜靜休息一下了。然而,他人在病床上,心卻飛到了法國。
他回憶起了當年4月,他到法國和巴黎第五大學校長洽談雙方合作事宜時校長說的話。校長說,現在,不僅他對中國很感興趣,法國醫學生也很感興趣,很想到中國來學習和交流。
任國勝欣慰地看到,中法雙方合作到了真正平等交流的時候了。
2005年,任國勝被任命為重醫大附一院院長,也就在這年,附一院開始接收第一批法國醫學系學生來院見習。
而今,越來越多的法國醫學生來到中國,來到重慶。近些年來,重慶醫學界接待了法國赴中交流專家100多人,舉辦了幾次大型的中法醫學交流論壇,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由于貢獻突出,任國勝2005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重慶市海外留學人員先進個人”光榮稱號。面對榮譽,任國勝十分平靜,他說:“醫生的使命是解除病人的痛苦,除此之外,我還是個博士生導師,我想讓更多的學子早日成為中華醫學英才,給更多的病人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