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圣潔之地,教育工作者應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楷模。然而,一些教育工作者竟因貪婪走向了犯罪深淵……
三起典型案例
在人們心目中,學校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圣潔之地,教育工作者應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楷模。然而,在曾經是一片凈土的教育系統中,近些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以及腐敗現象的影響,一些教育工作者竟因貪婪走向了犯罪深淵,嚴重損害了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重慶市檢察機關共查辦發生在教育系統的職務犯罪案88件103人,分別占職務犯罪案件總數的8%和7.6%。
案例一:教育官員訂購學生用品斂財。重慶市涪陵區教委勤工儉學服務中心原主任羅中海在2002年至2005年4月間,利用職務之便,在統一訂購學生校服、軍訓服的過程中,先后6次收受服裝廠老板王某的賄賂共計15.7萬元。
此外,羅中海在安排生產作業本的業務中也不忘撈錢。2004年7月,原本為龍潭、明家等鄉鎮學校提供作業本的龍潭印刷廠因故停產。涪陵享通印刷廠負責人夏某找到羅中海,希望羅將這批作業本調劑到該廠生產。羅中海在收取該廠好處費后,將龍潭、明家等鄉鎮學校學生作業本生產權交給該廠。
2005年6月,重慶市檢察院第三分院在調查其他案件時,發現羅中海有收受賄賂的嫌疑,便對其立案偵查。案發后,羅中海相繼退清了全部贓款16.26萬元。
2006年2月8日,羅中海被一審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
案例二:合伙作案貪污教材折扣款、零售款。原西南農業大學教務處教材管理科科長王以和伙同本科干部汪洋、呂剛武、雷德英,利用訂購、零售教材的職務之便,多次截留、私分書店給學校的教材折扣款和教材零售款共計14萬余元。
2001年秋季至2005年春季訂書期間,王以和先后8次從北碚區新華書店和北碚外文書店拿回兩書店的教材折扣款共計85410元后,與汪洋、呂剛武、雷德英共同私分。2005年9月至12月,王以和又伙同汪洋、呂剛武、雷德英,以用各出版社贈送的教材和質量有問題的教材入庫,沖抵由教材科代收的教材零售款的方法,將代收的60106元教材零售款私分。
重慶市北碚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后,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貪污罪判處王以和有期徒刑3年,宣告緩刑4年,并處沒收財產3萬元;以貪污罪分別判處汪洋、呂剛武、雷德英各有期徒刑2年,宣告緩刑3年或2年,并各處沒收財產2萬元。
案例三:校長發包工程斂財。1996年6月,何發啟受組織重托,走馬上任重慶市某區第八中學校長。起初他還風風火火干了些實事,但兩年后,他開始熱衷于利用職權撈錢,樂為相求者“幫忙”,對他人送上的“感謝費”也一一笑納。
1998年5月,該校要購置一批電腦,他將這筆16萬元的業務交給四川某電腦公司,得到4500元的“感謝費”;2002年,該校興建總造價為160萬元的科技實驗樓,他因為“很幫忙”又收到承包商送去的2.5萬元;2004年上半年,他又利用訂購校服等工作之機,積極幫忙“成人好事”,收受“感謝費”。直到2006年2月因群眾舉報東窗事發,他共收受“感謝費”7.45萬元。
2006年7月24日,何發啟被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
教育系統職務犯罪五大特點
犯罪性質以受賄居多。重慶市2005年以來發生在教育系統的案件中,賄賂案有60件65人,分別占總數的68.2%和63.1%;貪污案有21件25人,分別占23.7%和24.2%;其他案件7件13人,分別占8.1%和12.7%。
犯罪主體主要集中在學校領導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在查辦的教育系統職務犯罪案件中,學校校長、副校長等領導犯罪的有23件23人,占案件總數的26.1%;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如總務主任、后勤處長、財會人員等犯罪的有65件80人,占案件總數的73.9%。這些人員擁有對財物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把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大肆進行職務犯罪。
發案部位集中在教學物資采購、基礎設施建設、人員調動等方面。基建工程的承包與結算、工程款的撥付、教學用品的采購、學生輔導資料購買以及人事安排等方面,是教育系統職務犯罪的高發環節。
大案、要案比例高。在立案查辦的88件教育系統職務犯罪案件中,5萬元以上的大案63件,占立案總數的71.6%;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有30人,要案率為29.1%。
窩竄案件突出。2005年1月以來,重慶市檢察機關共辦理教育系統職務犯罪窩竄案件12件30人,占案件總數的13.6%。南岸區檢察院立案查處的重慶郵電學院、重慶工商大學等系列職務犯罪窩案,涉案人員10人。永川市(現為永川區)檢察院立案查處的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副院長受賄窩案以及重慶文理學院圖書館館長、副館長受賄窩案,涉案人員8人。
教育系統職務犯罪發案原因分析
心態失衡,盲目攀比,心存僥幸。教育系統中有一部分人對現有收入不滿足,渴望更為體面的生活,便膽大妄為地索賄、受賄。有的人用贓款在城內購買住房享受;有的人經常出入娛樂場所,沉迷于燈紅酒綠之中;有的人大吃大喝,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
利用領導的信任有恃無恐地撈錢。目前身居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領導崗位的人員普遍是從骨干教師中選拔出來的,他們掌權后利用領導的信任,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校管理和教學上,而是將法律置之度外,千方百計中飽私囊。
權力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如訂購教材、購買教學設備、調動教師等方面,基本上是學校領導和少數部門負責人說了算,權力一般都集中在這些人手中。
內部監督制約不力。教育系統在教學體制、人事安排、后勤管理以及重大事件的處置等方面,賦予了行政主要領導較多的決策權、管理權和處置權,但又缺乏必要的監督。從發案情況看,雖然有教代會、工會等組織,但這些組織和部門都是在書記、校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很難落實監督。加上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鞭長莫及,給教育腐敗的產生埋下隱患。
預防教育系統職務犯罪的對策建議
加強管理,從源頭上遏制職務犯罪的發生。上級主管部門要深入基層,加強督促、檢查,建立領導干部廉政檔案,督促干部廉潔勤政。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制定包括學校財務、教學設備材料集中采購、人事調配、工程招標投標、資金使用等相關的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審計工作,推行校務公開,杜絕或減少犯罪漏洞。
強化監督,形成職務犯罪預防大格局。要自覺將教育系統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納入黨委、人大的領導和監督之中,有關部門要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督促發案單位建章堵漏,加強整改。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把教育系統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總體格局,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防患于未然。
加強教育,努力提高教職工的廉潔意識。除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宣傳,激勵教職工勤奮工作外,還應選擇教育系統典型的職務犯罪案例進行警示教育。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為廣大教職工上法制教育課,以案講法,幫助他們樹立牢固的廉潔從教的思想,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增強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和重點崗位人員遵法守法的意識,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加大對教育系統職務犯罪的打擊力度。要認真對待群眾反映的教育系統存在的違紀違法問題,堅決查辦發生在教育系統的職務犯罪案件,加大打擊力度,強化法律的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