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同志多次強調,決策失誤是最大的失誤,決策造成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
在正確決策的諸多要求中,“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是兩個重要的關節點——科學決策有賴民主,民主能夠保證決策更科學。
科學決策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決策難,難就難在選擇方案決斷時,方案間的排斥性、矛盾性,正確與否不是一個人、一下子很快能發現的。決策時領導表現為有主見、果斷,敢拿主意、大膽拍板,這是需要的。決策需要集中,但是,區縣黨委書記的“集中”不等于獨斷專行、一意孤行。
民主決策首先要求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聽取各方意見。要喜聽、愛聽,多聽、善聽,因為信息的廣泛性是民主決策的重要表現,也是基本保證。這樣才可能對決策方案的論證更加充分,防止主觀武斷。民主決策還需要充分利用外腦、“謀士”,在“謀”的基礎上“斷”。“斷者不謀,斷者少謀”,就是說,謀者出主意時,領導一般不要干預,忌過早表態。
民主決策更要堅持集體決策。對于重大決策,區縣黨委書記千萬不要搞一言堂,要充分發揮黨委常委、委員的作用,堅持民主集中制,減少決策失誤、規避決策風險。集體決策,并不是“大家負責、大家都不負責”的決策責任的推卸、推諉和推脫,也不僅僅是決策的“責任分擔”,更重要的是發揮眾智,產生“頭腦風暴”,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防止主觀失誤。這是民主決策的重中之重。
民主決策要注重反方意見,這是決策走向科學化的必經之路。沒有正反兩方面意見的雙向渠道決策是容易失敗的決策,沒有反對意見的決策是危險的決策。當一個新的決策提出時,大家很快通過,這無論如何不是正常現象,因為決策一般都是具有創新意義的事,那么肯定會遭到常人的反對,或者會有不少阻力,沒有人反對的決策可能就沒有創新性。甚至有人認為,眾口一詞的方案并不一定是優秀的方案,勉強實施,最多是一個四平八穩的方案。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在做重大決策時,如果沒有不同意見,他就暫不決策。如果真的沒有反對的或不同的意見時怎么辦?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制定正、反兩套方案。一個高明的決策者在制定方案時,不會忘記同時制定一個反面方案。
決策方案需要科學、嚴密的可行性論證,搞一些預案,甚至多幾套方案。方案“可行”了,防風險的能力就更強,有了風險也不至于驚慌失措。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民主決策,是一種高層次的科學決策。
(作者系重慶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