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來了個女教師
秀山縣境內有座橋堡山,巍峨雄壯,突?;臎觥?/p>
山一直綿延到湖南,以流經秀山保安鄉龍家村四川河組的四川河為界,那邊是湖南省保靖縣清水坪鎮壩木村。
1986年,石元英嫁到了四川河組,而正在這時,四川河組龍家村小的老師嫁出山外,40多個學生面臨失學,學區領導對石元英說,你就來教書吧。
四川河組很窮,龍家村小學是村里惟一一所學校,收一、二年級學生,全校一名教師,兩個年級的所有課程一肩挑,學生讀完二年級,識得幾個字,就算畢業。石元英很不情愿,這所學校,不是她施展“獻身教育事業”抱負的地方,然而,她想到了腳下這因缺少文化越來越窮的山村,想到了這里的鄉親和娃娃們渴求讀書的眼神,她的心軟了。
背著簡單的行李,她來到了龍家村小。而她到龍家村小的第二年,這所小學就被撤消了。為了解決四川河組40多名學生讀書的問題,上級與四川河對岸的湖南省保靖縣協商,請壩木小學接收這邊的孩子讀書。保靖縣要求秀山縣派一名教師到壩木小學任教。就這樣,石元英手執教鞭,帶著40多個學生,每天從秀山到湖南,成了一名跨省執教的老師。
18年來,河兩岸的鄉親們長年累月看到這樣一幅風景:天蒙蒙亮,石老師帶著40多個孩子來到河邊,脫掉鞋襪,挽起褲腳,背上背一個、手里牽一個學生過河,一趟一趟往返,直到所有孩子到了對岸。下午放學后,這隊人馬又以同樣的方式涉水回家。
女教師背上的孩子
春夏,四川河的洪水來得快,來得猛,已經奪去了8個孩子和大人的生命,而這河,是石元英和她的40多個學生每天兩次必須跨越的。
1990年端午節前一天,傾盆大雨連下4個多小時,石老師帶著孩子來到河邊,當她背起最后一個孩子走到河中央時,突然,上游洪水洶涌而來,一根兩米多長木頭順水直沖而下。情急之中,她反手摟緊背上的孩子,立在水中央,緊盯著順流沖來的木棒,就勢將身子猛地一晃,木棒擦身而過,她右小腿一陣鉆心地痛,上了岸后,才發現小腿上一大塊皮肉搭在一邊……
接下來不久的一個雨天,石老師和孩子們經過一個叫里外城的地方時,突遇山體滑坡,泥石流擋住去路,路的外邊是湍急的河水,那天,她的兒子也在一路,她背起一個比兒子小一點的學生,讓同樣年幼的兒子跟在身后,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泥漿中行走。突然,兒子滑到,眼見就要被河水卷走,一個六年級學生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拖住。
石元英的心“忽”地飛到半空中,然后又重重跌回胸膛,她哭了。
晚上,她看著熟睡的兒子,心里陣陣后怕,她想到了放棄,一名代課老師,收入微薄,卻要冒如此的危險,值嗎?但她最終嘆了一口氣:自己不干,誰來干呢?
18年,數千次往返四川河,風里浪里,石元英不知多少次摔倒,但從沒有一個學生受傷。
由于長年累月背學生過河,石元英患上嚴重風濕病,腿常常痛得鉆心。隨著年歲增長,她夏天必須穿長褲,一到秋天就要烤火,不然就站不起來,冬天到學校,她總是提著火爐涉水上課。
1997年10月的一天,她的腿痛得站立不住,靠在講桌邊上完課,不得不向醫院走去,走了幾步就趴在地上起不來了,她向醫院慢慢爬,兩公里路,足足爬了3個小時,當她一身汗一身泥地出現在醫院門口時,醫生們驚呆了,他們都認識這個10多年來背學生過河的女教師,眼里無不淚水涌動。
石元英倒下了,山寨里的鄉親四處為她找醫生,學生為她采來野花,家長為她提來雞蛋、白糖。
“病床上3個月,是我一生中最為感動的日子?!保硞€月后,因翻身困難、身上長褥瘡脫了一層皮的石元英笑著說。
石元英的精神感動了丈夫王煥林。1990年代中的一個汛期,這個種田的農民心疼妻子,竟突發奇想,將自家撻谷子用的谷斗搬到河邊,翻過來當成小舟,將學生送到對岸。此后,每遇山洪,王煥林便和村民早早將谷斗搬到河邊等候學生。10多年來,石家用壞了六七個谷斗。
她是村民的福氣
盡管一直是個拿工資的代課老師,但石元英家里卻十分貧寒,連買化肥、農藥都常借貸,教了一輩子書,常年是一身洗得發白的土布衣服,一雙黃色的穿了孔的解放鞋。
石元英的大兒子在30多里外的中學讀書時,一周回一次家,石元英從沒給孩子拿過車錢,孩子每周都得走3個多小時的山路。有一年酷暑,孩子實在太累,在一個山泉邊喝了水后,睡著了,到晚上,石元英還沒看到孩子回來,急著去尋,在路上接到摸黑回家的兒子,聽說是半路睡著了,她心疼得像針扎一樣,但她仍沒錢給兒子坐車。她的錢除了家里的必須開支外,就全投到學生身上了。
1995年秋季開學的時候,教室里少了楊秀兵。晚上,石元英來到楊家,看到空蕩蕩的屋里,楊秀兵獨自坐在床邊,點著煤油燈看書,她的眼睛濕潤了。
原來,楊秀兵的父親外出打工遇車禍去世,母親患精神病丟下他走了。楊秀兵吃飯都成問題,更何況學費。
石元英抹著淚把楊秀兵領回家。從那以后,楊秀兵再沒有缺一次課。
而石元英一月僅100多元工資,家里有一個生病的老人、身體不好的丈夫和兩個讀書的兒子,后來又添了楊秀兵。
“你看鴨子的腳都冷紅了,還在水里找吃的,你要像鴨子那樣發奮讀書?!笔⒄f這是她曾經的老師對她說的,“我的老師教會了我這種精神,我也要教會我的學生這種精神。”
她教書十分認真,課堂上如此,回到家在地里干農活,有學生拿著書本找來,她也放下鋤頭,耐心解答。多年來,石老師教的學生,在縣里統考拿前三名。
“有石老師后,我們四川河組變了大樣!”龍家村支部書記龍興洲感嘆,“她是村民的福氣!”自石元英來后,四川河組小孩入學率達100%,全部小學畢業生都升入初中,不少人中學畢業后還學了技術外出打工,打工的錢讓不少村民住上了新房。
如今,石元英背過的學生有28人考上大學,5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中,有一個考上了北京大學。為此,保靖縣獎勵了石老師所在小學1萬元人民幣。
1997年,石元英從民辦教師轉為國家正式教師,工資提高到300多元,但是,她的腿幾乎每月要花去上百元,家里仍是捉襟見肘,對此,石元英毫無怨言。她拍打著夏日里還裹著三條褲子的腿直笑:“不背學生過河,也難保自己不患風濕。”
石元英先后20多次被秀山、保靖兩縣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師德標兵”,8次獲政府嘉獎,2004年9月被評為“重慶市優秀教師”,而石元英覺得,她得到的最大獎勵是,2005年,在湖南和重慶雙方政府努力下,四川河上終于架起了一座友誼橋,孩子讀書再不用趟水過河。
有人說,這座橋,是石元英用身軀馱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