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0日下午,在黃桷坪街道新市場社區居委會辦公室,78歲的王樸芳老人走了進來。老人不為別的事,只是想和社區主任賀明鳳擺擺龍門陣。
原來,賀明鳳在社區開辦了一個“賀大姐聊天室”,專門陪人聊天。
2006年重陽節,賀明鳳和工作人員去慰問社區孤寡、空巢老人。那天,他們走進76歲的張嘉瑞婆婆家,一只雞先迎了上來。賀大姐很奇怪,社區里不允許養雞,這是怎么一回事?張婆婆說:“這雞是我準備殺來吃的。”細心的賀主任發現張婆婆神色有些不對,溫和地說:“好,你要吃雞的時候我們來幫你殺。”賀大姐這樣一說,張婆婆更不安了,最后她只好說出了實情。原來,張婆婆幾個月前不慎摔傷了手臂,親友送了一只雞來給她補身體。而平常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的張婆婆,對于這只雞的到來很激動,她簡直把它當成了伴兒:平常吃不完的飯菜給它吃,有什么煩惱就向它嘮叨嘮叨……
“聽了這話,我們的心里都很酸,”賀大姐說,“我們安排有注冊志愿者上門為老人做家務,解決他們在生活上的困難,老人們很感動,但他們也透露出一些心跡,說只要能常來看看他們,和他們說說話就滿足了。”
老人的煩惱讓賀明鳳作出決定,在社區成立一個聊天室,專聽老人們嘮叨。
三天后,“賀大姐聊天室”正式“掛牌”了!
聊天室一成立,就異常熱鬧:陳婆婆的老伴怕她洗澡摔傷,勸她少洗幾次澡,婆婆認為老伴怪她浪費水,理了包衣服就出來找“賀大姐”;汪婆婆和鄰居鬧矛盾,被人喊“地主婆”,難過得瞌睡都睡不著,來找“賀大姐”傾訴;鄭婆婆嘮叨到:“孩子大了,回家總是打一頭就走了,從來不和我們說會兒話。問他走哪里去,他說出去和朋友吃飯。我也不是那種不講理的人,也曉得他們工作忙,但是電視里面都說‘少一次聚會,多一次團聚’,一天到黑不落屋。把飯給他做好了,一個電話就不回來吃了……唉,現在的年輕人,一點都不理解我們!”賀大姐稍稍勸她兩句,她就笑了:“沒什么。只是發泄一下情緒,我也不是那種無理取鬧的人。”
鄰里、家庭、子女……老年人的煩惱硬是多。賀大姐說,老年人歲數越大越像小孩,心頭有點小事就放不下,沒有人說,就悶在心里,難受!
社區里,像鄭婆婆這樣的老人不少,他們進聊天室并不是真要解決什么問題,只是想把心里話說出來。
現在,不僅是老人,一些勞教釋放人員也常常來聊天。
社區內一名勞教釋放人員通過賀大姐的開導重新樹立了自食其力的信心和勇氣。他說:“我以前當過團委書記,雖然犯罪進了監獄,但我的知識和能力還在。我出來后不需要低保,我要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賀大姐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我留住了我的妻子,還幫她找了一份工作,我不能再成為社區的負擔。”
社區很小,但涉及的問題方方面面,要搞好這些婆婆媽媽的工作并不容易。在社區工作了9年的賀明鳳對此深有感觸,但她說,只要真心為居民辦事,就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工作開展起來也就不難了。開辦聊天室,給大家一個可以敞開心扉說話的地方,這一舉動抓住了人們的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市場社區取得了不少成績:社區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1973戶居民中只有40戶低保戶,是黃桷坪街道低保戶最少的社區;同意計劃生育并簽好協議的家庭占95%以上;有誠信小組102個,注冊志愿者超過30人,《和諧公約》深入社區每一個居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