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網上調查資料顯示:“您認為哪類民間組織最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回答最多的是“社區民間組織”;“您認為民間組織應發揮什么積極作用?”回答最多的是“反映訴求”……
如今,民間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從重慶火鍋“石蠟事件”說起
2004年2月19日,重慶市火鍋協會會長何永智走進了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與她同行的,是此前中央電視臺報道的重慶火鍋石蠟底料的研制者、重慶家廚食品廠負責人陳永祥。
陳永祥在火鍋底料中添加石蠟,賺取不義之財,被中央電視臺曝光后,重慶火鍋行業在全國市場損失慘重。“重慶火鍋”,這個百年品牌遭遇信譽危機。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重慶火鍋品牌,成為重慶火鍋行業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此次何永智女士動員陳永祥作客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就是要向重慶火鍋消費者澄清“石蠟事件”真相,維護“重慶火鍋”百年聲譽。
重慶市火鍋協會此舉在全國產生了非常好的反響,用何永智的話說,還了重慶火鍋業的清白。
有人或許會問:為什么“石蠟事件”被曝光后出面的不是政府相關部門,而是火鍋協會?重慶市火鍋協會為什么能有這樣的影響?誰賦予了會長何永智如此的權力?
重慶市火鍋協會是行業協會,屬民間組織中的社會團體類。它是由會員自發成立、以行業為標識、非營利、非政府的、互益性的社會組織。“石蠟事件”被曝光后,重慶市火鍋協會的活動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反響,原因就在于它代表了重慶火鍋行業這個群體。
民間組織具有多元化的活動特點
多元服務滿足社會多元需求。現代社會是多元社會,單靠企業和政府很難滿足社會的多元需求。民間組織的公益性和非營利性質使其不會單純以利潤為導向,愿意提供公共品。有22年歷史的重慶水泥協會,通過為會員企業引進或提供智力支持、每月召開一次重點企業營銷聯席會、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和溝通等方式,多方面尋求對水泥行業的理解、支持,有力促進了水泥行業的規范發展。國外這類組織也很多,如致力于國際和平和改善人類福利的福特基金會、向世界各國作出重大貢獻的諾貝爾基金會等。民間組織在其相應領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促進社會經濟良性發展。美國新奇士協會,擁有10億美元的年收入,是美國十大供銷合作社之一,但協會每年銷售水果約8000萬箱,每箱卻只提取45美分的市場銷售管理費和20美分的廣告費,協會資金大部分來自美國政府對果農的退稅和對農業的預算補貼。目前,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正處于起步階段,規模較小但效果已初現。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梓槐村有608戶1768人。2006年3月30日,村里成立由老支書謝照文擔任主任的“梓槐村蔬菜專業合作社”時,全村僅36戶入社。隨著5月5日合作社開始向鄰近擁有5000職工的西南鋁加工廠供菜,并逐漸成為該廠最大供菜方,日供蔬菜達1噸,農民平均月收入達3000元,最多的超過萬元后,越來越多的農戶要求加入合作社。迄今為止,全村已有98戶入社。謝照文估計,2007年入社的戶數還將大大增加。
促進并承接政府社會職能的轉移。仍以重慶市火鍋協會為例。“石蠟事件”發生后,重慶火鍋協會擔當起捍衛重慶火鍋品牌的責任。在政府職能部門及媒體的支持與監督下,協會召開“維護重慶火鍋百年品牌誓師大會”,并開展重慶首屆“放心火鍋底料評選活動”,對不合格企業發放限期整改通知書。與此同時,協會接待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配合錄制“新聞會客廳”專題節目。通過“石蠟事件”,協會與各會員單位的團結更為緊密,對維護重慶火鍋百年聲譽起到了巨大作用。從社會管理的角度審視民間組織,用“社會治理最重要的主體”、“政府社會職能轉移的促進者與主要承接者”來描述民間組織并不過分。而從社會沖突的視角,民間組織的“安全閥”、“潤滑劑”的作用更不容懷疑。
民間組織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目前民間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缺少資金、人才,組織能力較弱、效率低下、服務質量不高、缺乏變革的動力與活力、有的存在貪污腐敗現象等。究其原因:
一是中國社會轉型中基本價值與制度構建的雙重缺陷。以重慶市為例,管理民間組織的政府職能主要分布在工商、民政、司法和機構編制管理等部門。工商部門負責中介服務業的發展和規范工作,民政部門負責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律師事務所、公證處等中介機構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機構編制管理部門負責具有中介性質的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機構編制管理和法人登記工作。社會團體業務主管單位主要有市科協、市社科聯等。管理的多頭,勢必造成管理的混亂。還有相當部分的民間組織沒有依法履行法律登記,如農村宗族、宗教組織,農民自發的維權組織等,卻發揮著一定的互助、發展的功能,并具相當的影響。如2006年清明前夕,來自重慶、河南、黑龍江等地汪氏家族上千人聚集重慶市北碚區歇馬鎮虎頭村,召開汪氏家族清明祭祖大會,利用宗族權威懲惡揚善并救濟貧窮“族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有一些宗教組織被境外敵對勢力利用,進行滲透活動。如邪教“東方閃電”在極其隱蔽的情況下潛入江蘇省海門市,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建立了組織,發展了100多個信徒,后被公安、宗教部門打擊取締。
二是政府缺乏對民間組織的管理經驗和能力。目前民政部門對民間組織的管理主要是成立登記和象征性“年檢”,此外沒有任何日常性的評估和監督管理方面的制度約束。雖然政府高層對于發展民間組織以及向民間組織轉移部分職能的重要性已有一定認識,社會組織也有相當積極性,但由于政府改革滯后,政策不配套,相當多的政府職能部門對于民間組織的發展態度冷淡,措施不力。因此民間組織的發展程度還十分有限,沒有能夠發揮應有的資源配置優勢,更沒有成為吸納大量人員就業的重要經濟力量。
完善對民間組織的管理
民間組織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不可能再對其抱以簡單的肯定或否定態度。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需要探討的是如何規范、引導和發展民間組織。
完善體制外民間組織的管理。完善我國體制外民間組織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對這類組織的雙重管理制度,具體體現為建立健全體制外民間組織的登記、管理制度,以及開展重大活動前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報告制度。鑒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建議適當降低我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條文中對申請成立民間組織的資產和經費等方面的要求。
規范并引導民間組織向平等利益集團發展。民間組織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滿足了社會的多元需求,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文明與進步。體制外民間組織存在一定的經濟協作、政治整合、精神調適的正功能,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適應、滿足并迎合著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某些需要。但是,如果不加以規范與引導,它的消極作用即負功能又有可能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對這類組織既不能簡單取締,也不能放縱其盲目發展。建議由政權組織對其加強規范與引導,將其改造成各種符合法律規定的平等利益集團。
堅決取締打著宗教旗號的非法組織。政府機關在尊重公民信教自由的前提下,必須依據憲法、法律和現行政策,通過法律的、教育的、行政的手段,保證宗教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活動,促進宗教活動正常化。對于形式多樣的公民維權組織,政府相關部門要建立相關機制,及時分析并回應公民維權組織的合理要求,并通過有效溝通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消除可能導致的沖突。
提高政府回應民間組織的能力。如何回應民間組織,最終決定民間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扮演“沖突”抑或是“和諧”的角色。目前政府需要提高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制度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后民間組織的重新興起與發展,可以視為對相關公共服務缺失在某種程度上的回應。如何規范這類組織,政府應從國情出發,創新管理制度,引導民間組織健康發展。二是社會管理能力。目前政府對民間組織的管理相對薄弱。如農村宗教組織的非法活動實際上是建立在農民法制觀念淡薄并缺少科學文化知識,以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對落后的事實基礎上的。政府應提高社會管理能力,加強對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不信教群眾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區別“宗教與迷信、宗教與邪教、合法宗教活動與利用宗教的違法活動”界限的能力。政府應建立突發性事件預警機制,加快回應社會需求,較好地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三是學習能力。民間組織“行為不規范”、“無視職業道德,違規舞弊”、“執業活動不嚴肅、不規范,甚至從事非法活動”等問題也一再出現。如何正確認識并規范民間組織及其發展,對于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個新問題。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強化學習力,認真比較研究國內外相關組織的管理技術與方法,并在實踐中勇于探索,才有可能因勢利導解決好這類問題。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