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近10年的紀委書記,抱著“查案是我的職責”的態度秉公執法,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堅持的是:紀檢工作的本質就是保護干部!
冉鳳蓮,一個像她名字一樣美麗的女人。
1982年,從成都科技大學冶金專業本科畢業走向社會時,20出頭的冉鳳蓮,把凌云壯志撒向科技領域。然而分到貴州鋁廠從事專業工作僅兩年,她就回到重慶市武隆縣,進了跟所學專業僅有一點聯系的環保局。從事紀檢監察工作是1997年10月以后的事了,而匆匆10年過去,“一不小心,把自己弄成了個職業革命家”。2006年底,在五年一度的全國紀檢監察系統表彰大會上,她被中紀委表彰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
“查案是我的職責”
在成為武隆縣紀委書記前,冉鳳蓮是該縣環保局長。紀檢工作對于她來說是全新的領域。“做一件事,就要認真,就要做好。”除了這個概念是明確的,坐上紀委書記那把椅子時,冉鳳蓮幾乎什么都沒有。
她只能從頭學起。紀檢工作條款多,章程明確,她一條一條地讀,翻來覆去,并隨時向工作人員請教,不停地問:“章程這么規定,你們怎么那么處理?”幾輪問題問下來,無數案例與章程對照下來,冉鳳蓮心里漸漸有清風拂過、有明月來照。
就在這時,她接到一個報案。
一女子與一單位干部發生關系,其父母盛怒之下狀告干部。走馬上任才幾個月的冉鳳蓮哪敢怠慢,她立即進行大量走訪,與當事人耐心細致地交談,了解事情真相。最后,縣紀委對這名干部做出“留黨查看”的紀律處分。
當事人不服,很快將事情鬧大,民間的憤怒漸漸對準新上任的紀委書記冉鳳蓮。一時間,從沒見過這陣仗的冉鳳蓮直覺眼前“飛沙走石”。
上級復查后,認為處理沒問題,但有個別領導認為“壓力太大了”,問她“是否可以更改一下”,冉鳳蓮從一個接一個的浪頭中喘過氣來,一字一頓地說:“處理沒錯,無從更改!”
這事對冉鳳蓮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她想到了小時候有一次弄一炮仗在手,盡管小心謹慎,但最后還是被那平地一聲炸響嚇呆了。而這炸響是珍貴的,她在短短的驚悸之后,知道了炮仗的構造、點燃方法及其綻放的燦爛火花——火光中,她一如最初義無反顧的姿態,走過10年紀檢路。
2003年,已調至南川市(現南川區)任副書記、紀委書記的冉鳳蓮接到群眾舉報:一局領導家里娶兒媳婦大辦宴席。冉鳳蓮當即安排人核查。
“當事者”想不通:“我們幾十年生活在這里,送出去不少‘人情’,以前家里大小事沒辦過席,這次家里娶兒媳婦確實歡喜……”
經查,這位領導辦宴席所收的最大一份禮為500元,是他親哥哥送的,其余每份“人情”大多為50元,最多不超過100元。
冉鳳蓮將這個確實“為歡喜賺吆喝”的領導請到辦公室,談得很晚,她動情地說:“凡人誰沒個人情世故?但與一般人不同的是,我們是黨的干部,我們的行動是群眾的樣板,黨的紀律不允許的我們就不能做,這是我們宣誓入黨時就應做好的的心理準備。”
受到處分的領導心服口服,但廣大干部對這個新任紀委書記心存疑慮了:這么點事就處理干部,我們的日子難過了!
冉鳳蓮說:“我是紀委書記,查案是我的職責,有案不查,有亂不治,就是對人民的傷害。”
2003年10月,群眾反映一村支部書記出讓煤礦井下設備,造成集體資產流失。冉鳳蓮立即組織調查,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此后一段時間,群眾又反映學校亂收費嚴重,冉鳳蓮按照有一起,查處一起的要求,均進行了核查,4年來嚴肅處理了24起教育亂收費行為,清退違紀金額17.86萬元,一名學校校長被撤職。
…………
就這樣,幾年來,南川共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192件,其中大要案81件,查處縣處級領導干部16人,鄉科級干部38人,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經濟損失610萬余元。更難能可貴的是,半路出家的冉鳳蓮領導查辦的每一起案件都成了鐵案。
然而每次查辦案件后,看到干部被查處,最心痛的卻是她這個紀委書記。
“紀檢工作的本質就是保護干部”
2004年7月,紀委接到群眾舉報,反映某鄉黨委書記貪污救濟款。她立即布置安排核查,通過調查組認真調查了解,最后認定反映不實,為這個書記澄清了事實。書記感動地說:“原以為紀委都是查案整人的,想不到紀委也能還我們清白、保護我們,讓我們能挺起腰桿做人。”
這話道出了冉鳳蓮對紀委書記這一崗位最本質的思考。近幾年,南川區紀委一共為49名黨員干部澄清問題,還他們以清白。冉鳳蓮說:“保護干部是紀檢監察工作的職責,而真正的、最大的保護,應該是源頭上的保護,提高干部的思想覺悟和自身素質,從根子上杜絕錯誤發生!”
冉鳳蓮忘不了那張因痛苦而扭曲的臉。他是原武隆縣一部門副主任,30歲出頭,小型爆破技術在重慶市數一數二,可最后因累計受賄10多萬元成了階下囚。他涕淚俱下地對冉鳳蓮說:“原以為找施工單位吃點、喝點、要點,在當今社會是很正常的,哪想到也是違紀違法的啊!都怪我平時學習太少,不知紀,不懂法!”
如母親面對失足的兒子,這樣的呼號將冉鳳蓮的心扭得生疼。她說:“他們成長多么不容易,國家培養一個干部多么不容易!如果我們平常的教育、警醒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糊里糊涂犯錯誤的干部就會少一些啊。”
于是,冉鳳蓮大張旗鼓地抓干部學習教育,在區委支持下,在重慶首創地將干部學習列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內容中,與單位業務考核、經濟獎懲掛勾。
有一個由市級部門直接管理的單位,對抓學習教育的要求置若罔聞,當檢查組去檢查該單位黨風廉政工作時,一次,沒人;第二次,還是沒人……最后考核,該單位為不合格,領導不服,找到冉鳳蓮。冉鳳蓮叫來考核干部,翻著記錄本,逐一念給他聽,哪一項扣了多少分及扣分理由。最后,冉鳳蓮說:“保護好干部,是我們做領導的良心。而最有效的保護,就是學習、教育。”
第二年,該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搞得規范而扎實。
“生命的厚度是磨出來的”
冉鳳蓮是2003年被交流到南川的,消息于她十分突然,她在武隆生活了一二十年,根已深植其中,而最重要的是,她的兒子正面臨高考,母親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缺位……理由很多,但冉鳳蓮最終一條都沒向組織說出口,全裝在肚子里帶到了南川。
到了南川后,她才知道不僅離別沉重,前面的生活也被全面刷新。40多歲的人了,吃在食堂,住在寢室,收撿衣物的是一個布衣柜,存放心情的是床頭的電話機。而武隆那邊,兒子成績優秀,眼見就要起飛,相濡以沫的丈夫問:“我們一家三口今后就這樣天各一方嗎?”
她勸丈夫隨調到南川,丈夫看她的生活不成樣子,答應了。父親對兒子說要調到媽那邊去,兒子無語,在一個周末突然失蹤,這個從小懂事從沒讓父母擔心過的高三孩子,一連兩天沒了消息。
冉鳳蓮開始被瞞著,她知道后頓時淚水奔涌著跳上車往武隆趕。后來,有人說在去重慶主城區的車站看到過孩子,于是,她的眼淚又一直灑攏重慶。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家人在著急中想法甚多,甚至想到了是否在工作中結下了仇怨,惹來了禍端?冉鳳蓮聽了,沉默良久,最后,把顫抖的手放在心口處說:“我這里揣的是一顆公心、良心、善心,我全憑這些心和紀律原則做事,不會惹人仇恨來對付我的兒子,絕對不會!”
就在這時,兒子的電話來了,他說:“媽媽,我出來走走!”
冉鳳蓮緊緊握住話筒,如同握著兒子的手,淚如泉涌,泣不成聲:“孩子,是媽媽對不起你……原諒媽媽……”
她早想對兒子說聲“對不起”了,那些年,孩子走過了小學走進中學,做母親的只是在忙完了工作后,從他的姨媽處或姑姑處接他回家……
“我是幸運的!”事情過去多年后,回憶中仍止不住淚流的冉鳳蓮哭過后欣慰地笑了,然后緩緩地說,“生命的厚度是磨出來的。”
是的,生命的厚度如掌中繭,是磨礪出來的,過程疼,而最后是血肉的一部分。
在冉鳳蓮的領導下,南川紀委、監察局自2003年以來,連續4年被中紀委黨風室評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先進集體,而他們的信訪、宣教、信息等工作,更是多次受到重慶市紀委、監察局表彰。這,應該是她生命厚度中最厚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