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企業退休職工,中共黨員,也是貴刊的一名熱心讀者。我覺得每期的《當代黨員》都有幾篇好文章和幾個感人的故事。讀了去年第12期的刊物,我覺得《我的幸福到哪去了?》和《懂得幸福才會擁有幸福》兩文給我的感受頗深。
來信中亞生的幸福觀,我是不贊成的,這反映了當前一些中青年人的心理狀態。針對亞生同志的疑惑,朱美云同志的觀點我是贊成的,他講得很有說服力。這里我想聯系我個人的情況,說說我的幸福觀。
我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1951年參軍,在部隊干了整整30年,其中在團職崗位上干了10年,1981年轉業到國防企業,任分廠黨委副書記。1985年因身體原因,我主動申請退居“二線”,1994年正式退休。當時我的養老金每月只有300多元,住著60多平方米的舊房子。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我心里感到踏實。
2006年3月,按照中央的有關政策精神,重慶市人民政府下發了23號文件,從當年元月起給我增加240多元養老金,9月份企業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我又增加了240元,一年之內凈增400多元,這是史無前例的。現月收入已有1400多元(含企業給的水電等補貼100多元),我的生活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我從內心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愛。
我過了大半輩子,雖然也曾因日子緊張有過失落感,發過牢騷,但總的來說我能夠正確對待,能及時調整心態。常言道:平安就是福,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我多次遇險,都揀回了命,我現在雖已年過七旬,體弱多病,生活一般,但我覺得我的晚年生活還算是比較幸福的。
我覺得,對我們這些人而言,健康長壽,能看到我們國家更加美好的未來,是一種幸福;老兩口相互關照,爭取白頭偕老,也是一種幸福;家庭和睦,子女孝順,也是一種幸福……我還覺得,職位再高,錢再多,生活條件再優越,也不一定就很幸福,這方面的反面例子多得很。
這就是我的幸福觀。順祝貴刊全體同志幸福安康,祝貴刊越辦越好。
重慶市建峰化工總廠退休職工黨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