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重慶直轄十周年,經過十年的發展,重慶已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這樣說。
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他說,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重慶和全國一樣,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績。一年來,重慶的經濟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鄉居民生活不斷改善,庫區產業發展和移民就業成效明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持穩定。特別是重慶的廣大干部群眾萬眾一心,共渡難關,奪取了抗旱救災的勝利。這是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堅決貫徹中央部署,帶領廣大干部群眾頑強奮斗的結果。今年是重慶建立直轄市十周年,經過十年的建設,重慶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實踐證明,中央關于建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今天的重慶,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希望重慶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寶貴機遇,進一步完善思路,真抓實干,把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力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胡錦濤指出,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并存,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為重點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任務,認真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努力做好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這篇大文章。要著力加強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持,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積極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完善農業防災救災體系,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著力加強對農民增收的支持,幫助農民增加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加快發展二、三產業,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充分利用特大型城市的就業空間,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創造有利的條件,為農民創造更多增收機會;要著力加強對農村建設的支持,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領域和范圍,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不斷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促進資源等生產要素在城鄉間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為增強農村的發展活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結構調整步伐
胡錦濤強調,重慶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使老工業基地煥發生機,重振雄風。要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上狠下功夫。立足本地資源條件,依托已有的工業基礎,加強軍民結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要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狠下功夫。大力推進重點領域的自主創新,突出原始創新,加強集成創新,鼓勵消化、吸收、引進再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發揮重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和科研力量雄厚的優勢,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產業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育新的競爭優勢;要在節能降耗和保護環境上狠下功夫。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能源資源,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強化環境執法和監督管理,加大重點流域和區域特別是庫區的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力度,確保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生態安全;要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狠下功夫。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要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堅持不懈地推進軍工企業和機械化工冶金等重點行業國有企業改革,繼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加強同兄弟省份的橫向經濟聯合和協作,促進長江流域經濟合作,吸引外資參與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全面提高對內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
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胡錦濤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只有解決好民生問題,廣大群眾才能安居樂業,整個社會才能和諧穩定。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到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上,把更多的財力投到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使廣大群眾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要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做好促進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特別要突出抓好“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幫助更多的群眾實現就業。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建立適應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要全面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廣大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要重視解決群眾最牽掛的諸如上學、看病、住房等切身利益問題。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促進教育公平,普及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政策,改善農村的辦學條件,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特別是要加快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廣大群眾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要完善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幫助低收入者解決住房困難;要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胡錦濤特別指出,從中央到地方都應該把庫區的發展、移民的生活安置問題作為關心民生問題的一個工作重點,切實抓緊抓好。要堅持開發性移民的方針,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庫區產業發展,著力解決移民就業,努力使庫區的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勞動就業有著落,脫貧致富有盼頭,同心同德建設和諧穩定的新庫區。
全面加強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胡錦濤強調,重慶是中西部地區惟一的直轄市,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真正使重慶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要努力實現城市規劃的科學化,科學地確定城市的定位、發展目標和總體框架,正確處理需要和可能、局部和整體、當前和長遠、城市和農村、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把保持城市原有的特色和展示城市發展前景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使城市規劃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要努力實現城市建設的集約化,充分考慮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有步驟地推進城市建設和改造,優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建設質量;要實現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更新城市管理理念,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設,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此外,重慶的水、旱災害比較多,因此,要把水利工作放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下大氣力抓好,增強防汛抗旱的能力。
胡錦濤最后指出,形勢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條件越好,越要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廣大干部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時刻牢記我們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要進一步增強公仆意識,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始終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始終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