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政府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李有余見證了直轄市重大項目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透過對重大項目建設的稽察,他切身感受到:我市干部隊伍素質及其執政能力在不斷提高。
>> 心得之一:直轄10年來,我市各級干部戰斗在第一線,在直轄市建設過程中,實踐的需要促使他們學習力不斷增強、知識結構不斷優化,各類人才不斷成長,他們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有余記得,直轄之初,武隆人得知,烏江水汞含量高,不宜飲用。1997年6月,武隆縣委、縣政府在聽取了專家論證后,決定在仙女山建一座中型水利工程。這項總投資2.16億元的水利工程,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兼有發電、城鎮供水、防洪和旅游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2003年12月,工程通過竣工驗收,結束了縣城5萬居民長期飲用烏江“硬水”的歷史。
這項工程之所以能如期完成,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個懂經濟、善管理的決策班子和高素質的專家及工程技術干部隊伍。當時,縣委、縣政府的決策班子主要有5人,其中2人是在讀的MBA,3人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領導干部。當時負責這項水利工程的武隆縣水利電力局3位專家,是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起來的。
在近20名施工技術管理干部隊伍中,有一大批涉及水工、電氣、水文、水機、建筑、工程經濟等專業的干部,而通過工程建設,5名施工技術管理人員已成長為有關方面的專家。
就在武隆水利工程竣工的當年,重慶市“8大民心工程”之一的長萬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這是當時長萬高速公路的負責人、現市交委副主任章勇武,帶領大家艱苦奮戰的結果。
全長181公里的長萬高速公路,跨越長壽、墊江、梁平、萬州,涉及4區縣34個鄉鎮。重慶大學巖土專業畢業的章勇武,帶領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專家連續攻克了《懸灌施工各掛籃的比較及選擇》等數十項科研課題。
章勇武率領的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隊伍,這支隊伍中,有包括章勇武在內的3位領導、30位各個領域的專家、50名工程技術人員,還有10萬筑路大軍,歷時4年,他們如期完成了這個總投資60億元的工程項目。
李有余感慨道:過去,一些重大項目建設,大都不能如期完成,或質量上不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干部結構存在一些問題。直轄以來,各區縣班子中,懂經濟、會管理、善協調的干部由過去3成占到現在的7成以上,結構性變化的效果,直接體現在直轄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 心得之二:10年里,我市引進了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這些產業成為重慶不斷創新、發展的助推器。透過一個又一個重大項目的建設,我們清晰地看到,我市各級干部的素質在不斷提升。
重大建設項目一個接一個,進展順利。李有余對此不無感慨地說,主要是有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在推進。
就拿重慶冬潤果蔬飲品有限公司落戶長壽工業園區來說吧,李有余說,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長壽區及園區黨政一班人,到山東參觀考察了果蔬榨汁生產線。在虛心求教德國專家后,他們對這條先進的無菌全自動罐裝生產線有了深入了解。2005年7月,雙方正式簽訂投資協議書。該果蔬榨汁項目占地52.8畝,總投資上億元。
園區快速推進,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李有余說,連冬潤的德國專家都對園區干部和技術人員努力鉆研、虛心好學的態度伸出了大拇指。
2006年12月,冬潤公司正式投產。到2011年,冬潤公司將建設10萬畝果蔬基地,實現年產值5億元。
透過這個項目,我們可以看到,長壽工業園區,有一支管理水平和能力都較強的干部隊伍。園區主任從重大MBA畢業,加上實踐積累多,具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兩個副主任,一個在區建委工作多年,是土建專家;另一個是經濟管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在招商方面具有較高的能力。工程部經理、工程建設專家李洪平只有30歲,在園區建10萬平方米、占地132畝的標準廠房時,他攻克種種技術難題,完成了標準廠房的建設,受到各方好評。
長壽工業園區的建設,磨練和提升了領導班子、管理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能力。園區自2003年3月啟動以來,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壯大,至2007年4月,入園企業已達88戶,總投資達290億元。
李有余說,重慶若干工業園區的發展都使我們看到,各級干部通過學習提升素養,提高園區建設檔次,從而使一些高技術產業在我市生根、開花、結果,變化是十分顯著的。
>> 心得之三:過去,一些干部“決策前拍腦袋,領任務時拍胸膛,干遭了拍屁股”,直轄10年來,“三拍”干部越來越少了。隨著我市干部隊伍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各級領導干部的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的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
全長426米的縉云山健身梯的建設,是北碚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最好體現。
在縉云山麓建設健身梯道,有沒有可行性?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2004年年底,區領導帶隊實地考察,多次踏勘,選址定點,反復推敲論證。設計過程中,北碚向全市招標,邀請4家高水平的園林景觀設計單位做設計方案;請重慶市園林規劃設計界的權威人士組成了專家評審組,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審;請市規劃局相關領導及專家給方案把脈……
該項目是一項民心工程,區委、區政府十分注重收集民情、了解民意,通過媒體等廣泛征求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傾聽市、區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的意見。通過對20多個方案的比較、篩選,在綜合市級專業部門、行業專家、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廣大市民的意見后,確定了最佳建設方案。
2005年10月28日,在完成了地質詳勘、地災評估、環境評價、項目立項后,縉云山健身梯道如期動工,并于2006年12月順利完工。
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重慶空港工業園區的建設也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在科學決策上,他們針對用地緊張的現實,提高企業入駐門檻,瞄準世界500強和全國200強企業。園區一班人提出,不管GDP有多高,稅收有多好,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一個都不要。
在民主決策上,園區一班人堅持所有工程建設一律采取民主評議,集中大家意見,形成決定,比如空港大道的建設,就是在集中大多數同志意見的基礎上,專門請北京市政集團采取BT模式來建設,既緩解了資金周轉的困難,又保證了工程高質量如期完成。
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有力地推動著以汽車、摩托車為主導,帶動配套企業進入的重慶空港工業園區建設。李有余對此坦言,民主決策,前提是集中民智、體現民意。科學決策的前提,則是親知、真知、深知。掌握了“民主”和“科學”這兩把標尺,直轄市各級領導的執政能力就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