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重慶商社集團新世紀超市軋賬,2006年,新世紀超市全市70家分店銷售額突破60億元,繼2005年以來,已連續兩年銷售額超60億元。新世紀超市演繹的銷售傳奇,是重慶消費市場狂飆、商業繁榮鼎盛的縮影。
2006年,重慶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03.6億元,比直轄前的1996年增長181.49%,為直轄以來最高;與2005年比,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并居全國直轄市第一位。
市商委黨組書記、主任秦文武欣然回顧:“建設大市場,促進大流通,發展大商貿,直轄以來,重慶一躍成為中國西部知名的商業城市。”
秦文武,正是重慶商貿10年巨變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組團式商業“扎堆”,人氣、商氣、財氣在這里集聚,商圈成了城市的亮點、活動的熱點、消費的增長點。
怡人的生態公園,豐富的商業業態,這就是建成不久的江北觀音橋商圈……與這些匹配的是,2006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商圈實現銷售額1.45億元,增幅48%,列重慶主城商圈增幅第一位。
觀音橋商圈的建設,只是重慶市正在進行的多層次商貿中心建設的一個鏡頭。
直轄以來,隨著“8小時重慶”和“半小時主城”工程的實施,重慶商貿流通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全市商業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2003年初,秦文武由市供銷合作總社主任調任市商委主任,幾經調研,商委提出了發展重慶商貿流通業的幾條思路。其中之一就是,組團式、多中心、分層次發展商貿中心,以“商住分離、人車分流、立體開發、集中打造”理念建設商圈。
2004年,觀音橋開始實施整體改造,2005年,觀音橋步行街順利開街。2006年8月,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正式授予觀音橋商業街“中國著名商業街”稱號,這是西南首條被命名的“中國著名商業街”。觀音橋商業街逐漸成為重慶城市的新坐標。
“組團式”是建工業園區的一個辦法,秦文武把它“拿來”,用建工業園區的辦法打造城鎮商圈和大型市場,實現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機融合和集聚。他形象地說:“商業一‘扎堆’,人氣、商氣、財氣都有,成了城市的亮點、活動的熱點、消費的增長點。”
重慶商圈建設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成為各地城市學習考察的“樣板”,“組團式”的經驗和“商住分離、人車分流、立體開發、集中打造”的建設理念,迅速被改革先行區深圳學去,深圳目前的商業建設規劃就借鑒了重慶商圈建設的經驗。
直轄10年,全市中央商務區、區縣商圈、商業特色街和專業市場、中心鎮和社區商業中心發展迅速,2006年,全市4個層次商業中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0億元,占全市社零總額的76.2%。
的確,商業一“扎堆”,便帶來了滾滾財源。
>> 在外資商企紛紛抓住直轄商機,搶灘重慶的同時,重慶商貿的11287個連鎖店,演繹著現代流通的精彩。
10年來,重慶商貿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穩步向現代流通邁進。
直轄以來,外資商企紛紛抓住直轄商機,搶灘重慶,在與本地企業的競爭中不斷碰撞和融合,制造“鯰魚”效應。
“引進來走出去”,2003年,秦文武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這一發展重慶現代流通業的思路。對此,秦文武解釋道:“‘引進來’促進了全市商貿流通業態優化和經營管理方式的變革;‘走出去’開闊了眼界,拓展了市場空間。‘引進來’和‘走出去’實現良性互動,使全市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融入了全國乃至全球的大市場、大流通,逐步向商貿流通現代化邁進。”
10年前,重慶10大商業排行榜上,解放碑、沙坪壩等地的百貨業占據著重要地位。
10年來,外地以及外資商業異軍突起,與重慶商業競爭融合。到2007年,家樂福、沃爾瑪、國美、蘇寧等80多家國內外大型商業零售連鎖企業,已正式成為重慶流通業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重慶商社集團、小天鵝、陶然居、金夫人等53家龍頭企業,也馳騁市內外,店布全世界。
作為重慶百貨業的領頭羊、先行者,新世紀百貨對“引進來走出去”頗有感觸。外資企業首當其沖的優勢就是環境優美,而現在,新世紀的硬件設施絲毫不比外資商企差。新世紀百貨的負責人劉偉力說:“新世紀企業文化最重要的便是學習外來企業的先進理念,并把它融合進自己的骨子里。”現在,新世紀通過開放式貨架、讓利經營、現場促銷秀等手段和經營方式,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與此同時,它們走出主城,把連鎖店開到了區縣和市外。
10年,商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重慶商業不斷“孵化”出氣度不凡的大型超市、購物中心、專業店等;充滿新意的網上購物、電視購物、郵購、自動售貨,使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市商委引導企業改造、整合,一批傳統市場向專業大賣場、訂單交易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等業態方向轉型。
2006年,重慶新發展連鎖店鋪1998個,全市連鎖經營店累計達到11287個,年銷售總額實現370億元,占社零總額的26.3%,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在全國領先。
>> 日益完善的市場體系和逐漸上升的知名度,成就了一個個會展大餐,并成為拉動重慶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新亮點。
一位外國經濟學家形象地比喻:“如果在一個城市召開國際會議,就好比開了一架飛機在這個城市上空撒鈔票。”
2007年3月,全國春季糖酒商品交易會首次在重慶召開,這屆全國糖酒會是重慶有史以來承辦的規模最大、外來客商最多的一次盛會,成交額高達147.26億元,創歷屆糖酒會新高,6334家參展企業賺得盆滿,重慶也賺得缽滿,17.7萬客商為重慶帶來直接消費收入25.9億元。
經濟學家的理論在實踐中得到了印證。
直轄以來,重慶人驚喜地發現,自己身邊的“節”越來越多了:除了春節、“五一”、國慶,還有“火鍋美食文化節”、“日用百貨交易會”、“老年產業博覽會”……
對此,秦文武深有感觸:“直轄,給重慶帶來了發展會展經濟的一些優勢條件:除了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重慶更具備了完善的市場體系和日漸上升的知名度。琳瑯滿目的會展大餐,正在成為拉動重慶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亮點。”
在發展會展經濟的過程中,重慶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本屆糖酒會就突出了以“會”帶“展”、以“節”帶“會”的特點,在糖酒會召開的同時,第三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和中華名小吃展同時開幕,吸引了眼球,賺夠了人氣。
火鍋美食文化節上,綿延2.1公里的2249桌火鍋宴一字擺開,35.5萬人次品嘗了火鍋,“最大火鍋宴會”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麥德龍華中區總經理博愛驚嘆:“舉辦如此大規模的美食盛會不可想像,在英國是不可能的!”
“最大火鍋宴會”展示了重慶直轄給會展經濟帶來的活力和氣魄。
直轄前,重慶平均每年舉辦或組團參加的國內外各類展會才將近60個,如今全市自辦的展、會、節就達120個。特別是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的舉行,催生了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使展館總面積達到30多萬平方米。重慶不能承接大型展覽項目的歷史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