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活動實質上是分配利益蛋糕的天平,界定社會關系的準繩,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利劍。2007年起實施的各類法律和浙江省的地方性法規,集中反映了立法關注百姓生活,立法促進民主法制,立法協調各方利益的“和諧”思維,為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200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開始施行。監督法的制定,從1986年開始醞釀,經過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不斷努力,可以說是“二十年磨一劍”。
監督法:關注群眾切身利益
立法和監督是憲法賦予人民代表大會的兩項重要職權,監督對象主要為“一府兩院”,即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由于全國及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一般一年召開一次,它的監督職權日常由人大常委會行使,因此監督法將調整范圍確定為規范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工作,監督對象為與各級人大常委會同級的“一府兩院”。
監督法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監督的重點,要緊緊抓住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人大常委會監督的主要形式是每年有計劃地選擇若干重大問題,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的專項工作報告。
替納稅人管理好政府錢袋子,監督計劃、預算執行情況,也是人大常委會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的重要內容。
常委會每年還將選擇若干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有計劃地安排執法檢查。
點評:監督法在規范各級人大常委會與“一府兩院”的監督與被監督關系方面,有許多制度性的創新,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座里程碑,是邁向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它的施行,將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有利于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
反洗錢法:讓贓款無處可藏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自2007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反洗錢的專門性行政法律。
洗錢,就是把源于犯罪而獲得的收益加以處理,掩蓋其犯罪來源,使其合法化。目前,洗錢的方式不斷發展,有購買房地產的,有轉入親友賬戶的,有支持貪官子女出國留學用的,有轉入中立國銀行賬戶的,等等。
這部法律非常注重預防監控。一般來說,國家反洗錢法律制度分為刑事打擊和預防監控兩個層面。我國反洗錢法主要偏重預防和監控洗錢活動。
客戶身份識別制度是反洗錢預防制度的第一道關口。設立這一制度,可以在犯罪所得進入交易領域之初,便建立客戶身份與資金、交易的對應關系,為今后辨別資金的真實性質和交易的真實目的、追查實際所有人和受益人打下基礎。
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要求金融機構、特定非金融機構對數額達到一定標準、缺乏明顯經濟和合法目的的異常交易,及時向反洗錢信息中心報告,以作為發現和追查違法犯罪行為的線索。
反洗錢義務主體涵蓋“特定非金融機構”。特定非金融機構也應建立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設立反洗錢專門機構或指定專門負責人員,并進行反洗錢培訓和宣傳工作。
點評:反洗錢法的施行,將使全社會關注的反腐敗工作獲得新的法律支持。在犯罪治理模式上,反洗錢法擴大了洗錢罪的上游罪范圍,表明中國致力于在更廣范圍內打擊、削弱、阻止犯罪,進一步參與到防止犯罪的國際合作中。
護照管理更加便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護照法的頒布施行,是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領域的一次重要變革。
護照是公民出入國境和在國外證明國籍和身份的證件。隨著社會的發展,護照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種證件。
護照法明確規定“護照分為普通護照、外交護照和公務護照”3類。普通護照的簽發數量遠遠大于外交護照和公務護照,成為護照的主體,涉及多數公民出入國境的權益,因此,護照法對公民申請普通護照的權利義務,護照簽發機關的權利義務,以及公民在普通護照申請方面的權利救濟渠道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辦理時間縮短一半。根據護照法規定,辦理護照的時限將由原來的30天縮短為15天,偏遠地區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區為30天。
2007年起,中國公民護照有效期將以16周歲為界,16歲以下人員護照有效期5年,16歲以上人員護照有效期10年,并取消原來的護照延期規定。
點評:護照法的制定標志著我國護照管理工作已經邁進了法制化的軌道,從法律上規定申領護照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更為有效地保障了公民出國申領護照的權利。同時護照法為限制非法移民在一定時期申請護照提供了法律依據,顯示了中國政府打擊非法移民的決心。
預防職務犯罪 源頭監督出新招
《浙江省預防職務犯罪條例》自2007年3月1日起開始施行。這是浙江省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的一部重要法規。
條例所稱的職務犯罪,是指特定的人員實施的特定的犯罪。具體地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賄賂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和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及其他犯罪。
條例建立了職務犯罪的內部預防、專門預防和社會預防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強調檢察、監察、審計等部門在專門預防中的指導、監督作用,規定其有查處違紀違法犯罪行為、建立行賄犯罪檔案、檢查通報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情況、提出預防職務犯罪對策和建議等職責。
條例設定了專門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機制。一方面,審判、檢察、監察、審計等部門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實施監督,發現有關單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的,應當提出司法建議、檢察建議、監察建議、審計建議,有關單位應當認真處理、及時反饋;另一方面,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也有權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控告和舉報。
點評: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反腐敗工作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浙江省預防職務犯罪條例》的施行,有利于建立健全我省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對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提高執政能力,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法治浙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規范燃氣管理 保障用戶權益
《浙江省燃氣管理條例》自2007年3月1日起開始施行。
為切實保障燃氣用戶權益,解決燃氣市場秩序混亂的現狀,《浙江省燃氣管理條例》作出相應規定。
燃氣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嚴格燃氣經營的市場準入條件,強調瓶裝燃氣經營企業相應的安全事故責任承擔能力,并逐步清理整頓不具備燃氣經營條件的燃氣經營單位。
條例規定,管道燃氣經營企業承擔普遍服務義務,并對瓶裝燃氣經營者應當遵守的規范作了列舉規定。如針對實踐中存在的群眾反映強烈的瓶裝燃氣殘液量超標、充裝量不足等問題,條例規定,充裝燃氣應按規定先抽出殘液,燃氣充裝量應在國家規定的允許誤差內,并標明充裝單位。此外,還明確規定,燃氣燃燒器具銷售單位承擔“包修、包換、包退”服務。
燃氣用戶的義務更加明確。針對實踐中因一些用戶擅自改裝、拆裝燃氣設施或者使用不當等造成燃氣事故的情況,條例規定,燃氣用戶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或者與當地氣源不相適配的燃氣燃燒器具,不得傾倒燃氣殘液或者用氣瓶相互倒灌,不得擅自拆卸、安裝、改裝管道燃氣設施等。
點評:近些年來,我省燃氣行業經營行為不規范、市場秩序混亂、服務質量不高、安全隱患嚴重等問題日益凸顯,同時燃氣主管部門又缺乏必要的監管手段和處罰措施,燃氣管理幾乎陷入“真空”狀態。《浙江省燃氣管理條例》出臺,對規范燃氣供應市場和用戶權益的保障上了一道“閥門”。
“防艾”的核心:救助與檢測并行
《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條例》將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艾滋病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的同時,更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為“系統工程”要正常運轉與發揮應有作用,就必須有相應的財力保障。
條例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艾滋病防治專項資金,切實保障宣傳教育、預防控制、檢測、監測、監督、關懷和救助所需的各項經費;對政府未落實艾滋病防治專項資金的行為,還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指定的醫療衛生機構,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詢、檢測人員,免費提供咨詢和篩查檢測。并且,免費提供咨詢和檢測的醫療衛生機構地址及聯系方式應當向社會公布。條例還明確指出,建立篩查實驗室的醫療衛生機構根據艾滋病預防和控制的需要,可以對孕產婦、手術病人進行產前、手術前艾滋病檢測,但不得收取檢測費用。
點評:針對我省快速增長的艾滋病疫情和防治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條例》的出臺,對加強艾滋病預防、控制、治療等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時在保障艾滋病人的權利方面,條例做出了具體規定,為營造社會和諧氛圍提供了法律的支持。
拓展企業商號的保護空間
《浙江省企業商號管理和保護規定》將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對企業名稱登記實行分級管理方式,各登記機關只對本登記機關同行業的商號進行排他性保護,并不禁止其他行政區域的企業使用同一商號,導致商號保護空間過于狹窄,給一些企業盜用他人有較高知名度的商號留下了空間。但考慮到地方立法權限和實踐中受到侵害的往往是知名度較高商號的情況,法規沒有取消分級登記體制,而是設定了浙江省知名商號保護制度,規定申請登記的企業名稱,其商號不得與浙江省知名商號相同或者近似,有投資關系的企業之間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并對知名商號的認定條件、程序等作了規定。這樣,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商號就可以通過申請認定知名商號的方式來獲得全省范圍內的專用權,企業商號的保護空間得以擴大。
為防止企業惡意將其他企業的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文字作為商號使用,法規從商號管理的角度建立了馳名商標和浙江省著名商標的事前保護機制,規定申請登記的企業名稱,其商號不得與他人的馳名商標、浙江省著名商標的文字相同或者近似,但馳名商標或者浙江省著名商標所有人書面同意的除外。
點評:法規立足本省實際,創設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彌補了國家立法的不足,體現了地方特色,從而切實保障了商號使用上的規范性,保護了著名商標的合法權益,為市場經濟的有序運作又添了一把“安全鎖”。
有效保護土地承包經營權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的規定,辦法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家庭成員中有外出務工、經商、升學、服兵役以及服刑等原因,致使承包方家庭成員實際未從事承包土地經營活動或者承包方家庭成員減少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承包地。
辦法強調對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無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無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同時規定,男方到女方落戶的,也同樣適用這些規定。
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也將逐步加快。為了避免不法行為的發生,辦法規定,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自主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其承包土地;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收益歸承包方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繳。
針對當前農村土地承包方面存在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發包方的代表村干部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造成的,而現行的法律、法規對村干部在土地管理方面的違法行為,沒有規定相應的行政處罰。辦法規定,對發包方的違法行為,承包方有權投訴,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責令發包方限期改正。
點評: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的這部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性法規,對于進一步穩定和完善我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護農民合法的土地權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推進新農村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田夢海、朱振進、吳恩玉、陳 俏、路國連、王偉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