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陜西省某市人大常委會作出了表彰市政府6項工作的決定,引起廣泛爭議。贊成者認為,人大表揚政府是另一種“監督”,體現了人大是上級、政府是下級的關系;反對者認為,人大決定不是用來表揚政府的。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唐宇熒
人大決定表彰政府應慎重
筆者以為,人大作決定表彰政府工作應慎重。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從法律層面上講,人大與政府之間應該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所謂“監督”,《辭海》的解釋是“監察督促”之義。因此,對政府工作進行監察,督促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督促其實現和維護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職責。雖說人大履行監督職權和政府依法行政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卻各不相同。誠然,為了達到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最終目的,人大要處理好監督與支持的關系,但支持的關鍵是內容,而不是形式。對政府工作的肯定,可以通過在聽取和審議政府專項工作報告、視察、執法檢察時予以肯定,也可以在一年一度人代會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予以肯定。人大常委會沒有必要單就政府的某幾項做得比較好的工作進行表彰,因為在人民群眾的眼中,政府忠實履行職責是理所當然的,否則就是“失職”。人大作決定表彰政府,動機雖好,卻容易使人產生相互恭維奉承的錯覺和猜疑,容易使人民群眾產生不信任感,最終帶來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所以,地方人大在實際工作中,還是需要積極主動地開展監督,敢于“扮黑臉”,慎用權,用好權,做到既不失職,也不越權。
舟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馮國海
多挑刺更有助于促進政府工作
人大對政府工作進行表彰本無可厚非,但既然有表彰方面的決定,也該有批評方面的決定,以筆者的孤陋寡聞,還沒有聽說有哪個地方的人大專門就政府工作作出批評決定的。說人大表揚政府是另一種“監督”,但不知怎的總難逃有諂媚之嫌。以此想來說明人大與政府之間關系是上級對下級關系,則更是天大笑話,人大與政府關系就是法律意義上的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什么時候又冒出我是你的老大來了。
人大對政府工作作出表彰決定總體上是弊多利少,至少有兩點不妥:一是容易產生盲目攀比心理。政府所做工作涉及面廣,干得好的當不在少數,而人大對政府工作進行表彰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對于那些沒有受到表彰的單位或個人,容易心存芥蒂,產生一種失落感,是不是人大對自己產生了不信任?二是容易滋生驕傲自滿情緒。什么樣的事能用得上人大來作出決定?能夠讓人大作出決定的必是涉及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事項、重要內容。人大對政府工作作出表彰決定,其含義早已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意義上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對政府工作有一定的激勵推進作用,但同時也會給在政府工作的某些同志帶來自滿情緒。你看,我所做的工作連人大都作出了表彰決定,自然我所做的其他一切也已被人民群眾所認可,這對工作是很不利的。
相反,對政府工作多提寶貴意見,俗話說的多挑刺,反而更有助于促進政府工作。挑刺是幫助政府找準問題的癥結,好對癥下藥。另外,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還有一定意義上的警示作用:人大的眼睛正在盯著你呢,人民群眾的眼睛正在看著你呢,你唯有努力工作,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你有了問題,工作中出現了差錯,人大就要來指出,就要來批評。人大是干什么的?就是來監督你的。我以為,沒有批評,就已經是對政府工作最大的褒獎了。
東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周曉沸
人大不宜表彰同級政府
竊以為,人大表彰政府“于法無據”,在現階段也不適當。
一是沒有厘清人大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人大與政府之間是主從、產生與負責、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并不是有人所說的“領導與被領導的上下級關系”。這樣的表述既不專業、科學,也不符合現實情況。現在的實際狀況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各級政府都是在同級黨委領導下,遵照黨委的決策和決定開展工作,人大就是用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變成國家意志,何時開始“領導”了政府?
二是曲解了監督與表彰之間的關系。有人在人大享有“監督權”上做文章,為人大表彰政府找法律依據,將監督說成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表揚”或“表彰”。其實,監督與表彰二者之間有本質區別。監督政府,其經常表現為對政府的制衡、監管、質詢、批評、審核、控制、彈劾、罷免。從這一意義而言,人大批評政府應是順理成章的事。事情的真相恰恰在于,我們極少看到人大直言批評政府,人大與政府經常是“和平共處”,甚至現在還來表彰政府。國家權力機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監督、批評政府,而不是表彰政府。
三是容易導致人大監督職能弱化。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其職責是什么,干什么工作,如何干,憲法和法律都做出了明確規定。你“錯位”去干表彰同級政府這項工作,其實是以領導自居,容易使監督變異;而且這會把人大工作行政化、事務化,不利于人大發揮正常的監督作用。尤其在行政權力張揚的情形下,人大表彰政府似乎更有人大欲“討好”政府之嫌疑。其換來的并不是人大地位的上升,而是人大地位的下降。
江蘇廣播電視總臺、江蘇衛視《1860新聞眼》主持人徐浩然
人大表揚政府是另一種監督
人大和政府,是一種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一說到監督,尤其是一級政治組織對同級政府的監督,在人們的印象中都好像有些諱莫如深,有些監督者對被監督者的某些行為睜只眼閉只眼什么也不說,監督作用被弱化;而另外一種極端就是把“監督”簡單地等同于“批評”或“指責”。
可是,這些人可能忽略了,人大與政府之間,雖然職責不同、分工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反映和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既然我們的政府與人大的目標和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是一種單純的利益沖突關系,那么,如果政府的工作做得很好,為當地人民所認可,作為當地人大代表組成的權利監督部門,為什么不可以對政府的優異成績給予表揚呢?
表揚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對你成績的認可和肯定,更重要的在于,它還告知你,你所做的這些事情,一直在我的有效關注范圍之內,有效關注就是監督,是一種真正的監督。
表揚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給被表揚者一種無形的壓力,迫使你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源源不斷地創造出優異的成績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表揚,又何嘗不是一種更加廣義的監督呢?
總之,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除了批評與被批評、不表揚也不批評之外,又多了一重表揚與被表揚的關系,實際上是給了監督者更大并且更自主的對被監督者進行評價的空間。
老師給學生打分,最起碼都有“優、良、中、差”這4級指標,監督者對被監督者又為什么只能有“錯”和“沒錯”這兩級指標呢?被監督者得到監督者的表揚,其實這是另一種社會進步,是社會成員之間關系和諧的表現。
山西省委黨校吳敏
人大和政府就是上下級關系
政府作為人大的執行機關,由人大產生,受人大監督,向人大負責,從屬于人大,遵照人大的決定和要求開展工作。人大和政府之間決不是什么平行的同級關系,而是垂直的上下級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正是因為人大和政府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上下級關系,所以,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才賦予了各級人大審查本級政府工作報告、撤銷本級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罷免本級政府領導人等重要職權。在政府面前,人大就應該顯示自己作為國家權力機關至高無上的權威,“以領導自居”,表揚和批評下級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把人大當成了政府的平級機關,認為它們之間僅僅是什么“協調一致開展工作的關系”,那無疑是將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制度混為一談了。
由于我國憲法和法律受現行政治體制的制約,未能明確規定人大和政府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上下級關系,所以,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應有的法定權威至今沒有真正確立起來,人大和政府的關系至今沒有理順。之所以認為同級人大表彰政府乃職能“錯位”,只不過是我國人大和政府現實關系嚴重錯位、人們對人大和政府關系認識嚴重錯位的一個折射和投影而已。不是人大表彰同級政府的做法“錯位”了,而是我國人大和政府關系的客觀現實錯位了,是社會上人們對人大和政府關系的普遍認識錯位了。為了維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嚴肅性,這個錯位必須予以堅決糾正。
下期話題:要不要建立人大代表任期目標責任制?
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會為促進人大代表認真履行職務,在代表工作中引入目標責任制度,將代表任期內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進行量化。但有人認為,這種做法不符合我國絕大多數人大代表是兼職的實際,也無助于提高純粹盡義務的人大代表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