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終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又好又快”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由過去的“又快又好”轉變為“又好又快”,雖然只是調整了兩個字的位置,卻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轉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在“快”的方面,我們是值得驕傲的。歷經近30年的改革,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領跑者”,增速名列世界前茅。但在以往“又快又好”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長越來越多地暴露出結構性和體制性的缺陷。畢竟,相對于“好”,“快”是容易做到的。我們也看到,為了實現GDP的快速增長,擴大投資規模已成為地方政府的法寶。這些年,占農田、賣土地,掠奪性地對一次性資源的開采,大搞各種形象工程等,就像魔方一樣,成了地方政府創造業績的“高速公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不斷上馬,透支了未來的資源和生態,損害了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健康。而一些人民群眾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如教育、醫療、住房等,卻長久未能解決,群眾依然表示不滿。
“又好又快”,的確是考量執政者執政理念和執政智慧的一把高標準的標尺。
“好”的發展,首先是要發展。要實現大國和強國戰略,要盡快擺脫貧困落后,要快速地積累社會財富,要充分保持社會穩定,要最大可能地創造高額的對外貿易和跨國經貿合作,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是最重要的保證。
“好”的發展,應當是協調的發展,科學的發展。也就是說,必須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好”的發展,還意味著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沒有老百姓的叫好的發展,就不能稱為“又好又快”的發展。
“又好又快”,其實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社會全面進步的過程,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進一步強化依法治國的理念,提高國家和社會的法治化水平,使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納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
人大工作同樣應該在“好”字上下功夫。就人大工作而言,所謂“好”,就是要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切實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職能作用。具體講,就是要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在注重經濟立法的同時,著力加強發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權利、推進社會事業、加強社會管理等方面的立法,發揮地方立法表達、平衡、調整社會利益的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法制保障;就是要結合實施監督法,進一步改進監督工作,把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作為監督的重點,努力增強人大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是要更加注重搞好自身建設,發揮好代表的作用,不斷提高議事水平和履職能力,更加及時、充分地聽取民意,反映民聲,集中民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